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高海拔地区人工栽培黄花蒿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发明人: 李绍平;杨丽英;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董志渊

专利号: CN20091009432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人工栽培黄花蒿的方法,属农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主要为:苗床土粒直径<0.2cm,墒宽100cm,高15-20cm,长5-10m;播种时间为2月底-3月上旬,播种量为200克/亩;苗床温度为15℃-30℃,湿度为40-50%,株高10-15cm,根长5cm以上时进行移栽;垅沟心宽0.8-1米,垅沟深30-40厘米;株行距0.40×0.80米或0.50×1.0米,每亩种植2000或1300株;定植后用0.7丝的塑料地膜沿畦面覆盖;补苗后每10天或2天浇水1次,移栽7天后,亩施10-15千克肥,或用0.3%的液体肥浇施;苗期田间湿度保持在60-70%;追肥两次;现蕾期用N·P·K复合肥5至10千克,兑水1000千克后浇施。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育苗期短,能有效地提高黄花蒿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优点。适宜1900米以上黄花蒿的人工栽培。

  • 相关文献

[1]高海拔地区树莓品种筛选及营养成分研究. 杨正松,和加卫,和志娇,李燕,毕海林,黄杏娥. 2013

[2]昭通高海拔地区娃娃菜高产栽培技术. 蔡荣靖,和江明,徐学忠,刘贤梅,唐高宗,杨静康,何德萍,朱世银. 2019

[3]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金航,王晓,范正华,黄璐琦. 2010

[4]黄花蒿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5]黄花蒿开花诱导与青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关系研究. 郑丽屏,田浩,赵培飞,王剑文. 2016

[6]黄花蒿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李云寿,唐绍宗,邹华英,汪禄祥,杨益章,李晚谊,纳晓燕,佴注. 2000

[7]不同密度五种植物对薇甘菊幼苗的竞争效应. 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申时才,张玉华. 2011

[8]黄花蒿叶片氮磷钾吸收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美丽,陈中坚,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谷安宇. 2008

[9]云南气候条件下黄花蒿种子生物学测定. 韦美丽,黄天卫,孙玉琴,李绍平,陈中坚. 2009

[10]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技术研究. 高俊燕,杨丽英,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彭满秀,严世武,李绍平. 2010

[11]黄花蒿氮、磷、钾、钙、镁营养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陈美兰,金航,杨野. 2013

[12]盐胁迫对黄花蒿生长及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郁霄,潘魏松,田浩,王剑文. 2015

[13]云南栽培黄花蒿最佳采收期确定及干燥方法研究. 谷安宇,李绍平,杨丽英,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8

[14]稀土元素镧对黄花蒿光合作用及青蒿素积累的影响. 周洁,张霁,郭兰萍,李耿,杨光,赵曼茜,黄璐琦. 2010

[15]黄花蒿地膜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李绍平,杨丽英,董志渊,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 2009

[16]黄花蒿良种选育和繁育技术初步研究. 杨丽英,李绍平,董志渊,谷安宇,王馨,李林玉,杨斌,严世武. 2009

[17]黄花蒿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杨丽英,李绍平,谷安宇,李林玉,王馨,杨斌,严世武. 2008

[18]增加土壤温度对高海拔生态区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景蕻,李刚华,杨从党,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丁艳锋. 2010

[19]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李景蕻,李刚华,张应贵,罗启荣,杨从党,王绍华,刘正辉,王强盛,丁艳锋. 2009

[20]施氮量对高海拔机插粳稻产量及群体生长特性的影响. 龙瑞平,张朝钟,戈芹英,李贵勇,夏琼梅,朱海平,杨从党.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