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滇一型杂交粳稻育性恢复基因分子定位及辅助育种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自然科学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恢复;育种;杂交;粳稻;育性恢复;稻;定位;滇;分子;育性;辅助育种;分子定位;育性恢复基因;研究;杂交粳稻;基因;恢复基因;育种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5

摘要: 简要技术说明: ①已培育成BC10F3稳定的高世代育性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为进一步进行精细定位和表达研究准备了极好的材料,这也是滇一型不育系回交代数最高的近等基因系。 ②通过反复选择、反复回交和分子定位将复杂的数量性状位点以主效基因形式变为简单遗传的遗传因子进行定位和操作。 ③创立品系混集法并用于恢复基因的分子定位。 ④新发现恢复系IRAT359及部分与滇榆1号A测配的组合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因而这批材料对优质杂交粳稻的选育也会有重要作用。 应用前景: ①已培育成BC10F3稳定的高世代育性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为进一步进行精细定位和表达研究准备了极好的材料,这也是滇一型不育系回交代数最高的近等基因系。 ②通过反复选择、反复回交和分子定位将复杂的数量性状位点以主效基因形式变为简单遗传的遗传因子进行定位和操作。 ③创立品系混集法并用于恢复基因的分子定位。 ④新发现恢复系IRAT359及部分与滇榆1号A测配的组合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因而这批材料对优质杂交粳稻的选育也会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中韩粳稻品种在高产环境下的产量潜力研究. 普双有,李贵勇,张翠萍,卢云华,曾敏芝. 2009

[2]梯棱羊肚菌杂交子代单孢菌株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宋彩云,刘萍,李仔密,马渊浩,柴红梅,赵永昌. 2024

[3]云南粳稻育种中特性的同步鉴定方法. 世荣,杨晓洪. 1997

[4]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杨勤忠,林菲,冯淑杰,王玲,潘庆华. 2009

[5]长雄野生稻黑壳基因的分子定位及遗传研究. 邓伟,周家武,李静,胡凤益,徐鹏,邓先能,王荔,陶大云. 2010

[6]水稻苗期叶片白化转绿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邓伟,李小林,张锦文,徐雨然,谷安宇,年伟,董阳均,陈赟娟,胡建. 2013

[7]长雄野生稻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研究. 陈志伟,邓伟,李飞,周家武,李静,徐鹏,邓先能,胡凤益,王荔,陈善娜,陶大云. 2010

[8]大穗优质小粒稻种的分类地位及利用. 袁平荣,才宏伟,黄乃威,张尧忠. 1992

[9]云南稻种资源抗寒性研究. 陈勇,戴陆国. 1990

[10]云南地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基因Pita功能区段序列变异分析. 马继琼,杨奕,孙一丁,王炎炎,许明辉. 2016

[11]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分析. 寇姝燕,邹茜,刘慰华,谭亚铃,文建成,金寿林,洪汝科,谭学林,袁平荣. 2012

[12]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云瑞系列玉米品种生长的影响. 陈检锋,陈华,李在凤,王攀磊,尹梅,刘俊,付利波,洪丽芳,苏帆,王志远. 2020

[13]提高甘蔗远缘杂交后代花粉育性的研究. 王丽萍,马丽. 2005

[14]适于高原气候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李绍祥,周金生,刘琨,杨和仙,李政芳,石星程,杨寿春. 2002

[15]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提纯研究.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刘琨,杨和仙,周金生. 2002

[16]外源GA_3对魔芋成花效应及育性的探讨. 李勇军,王玲,马继琼,尹桂芳,陈建华,孙道旺. 2014

[17]云南立体气候条件下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云粳202S的育性研究. 张云,涂建,陈忆昆,肖素勤,辜琼瑶,李华慧,黄平,张敦宇,殷富有,程在全,刘晓利,奎丽梅. 2021

[18]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陶大云,徐鹏,李静,杨友琼,周家武,胡凤益,Monty P.JONES. 2003

[19]适于高原气修特点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研究. 顾坚,石星程. 2002

[20]国外粳型陆稻品系育性恢复基因等位性分析. 徐鹏,陶大云,李静,胡凤益,杨友琼,周家武,谭学林.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