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因其明确的保健功能与健康益处备受人们青睐.随着对茶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茶天然产物已被证实能够对多种疾病模型具有改善效果.痤疮是一种流行性高、复发率高的炎性皮肤病,除传统临床诊疗外,以敷贴、皮肤护理、膳食改善为代表的补充替代治疗也受到欢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祛痘功效宣称产品在原料中添加茶源活性成分,以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皂素为代表的茶叶天然产物在缓解痤疮上表现出极大的潜力.综述了茶叶不同功效成分在抑制皮脂分泌、减轻粉刺发生、改善皮肤微生物失调、减缓皮肤局灶性炎症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含茶功效宣称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人体脂质代谢过程中,脂类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可增加患多种疾病的风险,因此维持正常的脂质代谢水平,有助于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茶是世界上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其丰富的内含物质及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对减少人体脂肪和预防肥胖作用显著。在茶叶调节脂质代谢的途径中,其活性成分能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可改善肠道菌群组成及稳态,有助于维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脂肪的消耗和积累,是茶叶参与脂质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围绕茶叶活性成分,综述了近年来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成分,从菌属相对丰度、胆汁酸代谢及菌群与茶叶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不同的方式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学功能,从而影响脂质代谢,为相关研究提供最新的理论参考。
推动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社会主义论坛 》 2023
摘要:云南是世界茶树核心原生地,是普洱茶的发源地,滇红茶的故乡。茶产业是云南省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茶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名副其实的民生产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云南省有110多个县(市、区)产茶,有茶农600多万,涉茶人口1100多万;云茶产品热销全国31个省(区、市),也远销30多个国家(地区)。
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能评价
《中国森林病虫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及田间测定不同虫态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捕食能力,研究该蝽对于茶谷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干扰作用及田间控害效应.结果表明:蠋蝽 5龄若虫对茶谷蛾低龄幼虫的捕食能力大于高龄幼虫,且显著大于 3龄若虫的捕食能力;蠋蝽 3,5龄若虫对茶谷蛾不同龄期幼虫的捕食功能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中蠋蝽 5龄若虫对 1~2龄幼虫的捕食效能最强,日最大捕食量最大;蠋蝽对不同龄期茶谷蛾幼虫的搜寻效应与其密度呈负相关,且对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显著大于高龄幼虫;建立蠋蝽与茶谷蛾不同密度比下的捕食干扰反应方程,干扰发生后蠋蝽的平均捕食量及捕食作用率逐渐下降;蠋蝽 5龄若虫对茶谷蛾 3~4龄幼虫的田间防效与对 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而蠋蝽成虫对 5~6龄幼虫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对3~4龄幼虫.蠋蝽可以作为田间防治茶谷蛾的天敌昆虫.
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品质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加工成晒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品质特点,优选出最适制晒红茶的品种.[方法]选用10个不同品种的大叶种茶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同的加工方法,制成晒红茶并对其内含成分进行分析,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现为群体种>清水3号>73-11>云茶普蕊>73-8>云抗37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10号,常规生化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品种为清水3号、云茶普蕊和云抗37号.茶色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云茶普蕊、长叶白毫和云抗43号.[结论]云茶普蕊、清水3号和云抗37号表现出较好的晒红茶适制性.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分析
《中国稻米 》 2020
摘要:云南高海拔粳稻区白叶枯病危害日益严重,为了探明该区域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对白叶枯病进行有效防控。利用15个水稻白叶枯病菌鉴别品种,对采集自海拔1 800 m以上稻区11个水稻品种上的32份菌株进行致病力研究。结果发现,致病力最强的菌株是楚雄州的CX28-3和CX30-1,致病率为73.33%;最弱的是大理州剑川县的JC12-2,致病率为0。在高海拔粳稻区,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采集地的海拔高度无关,却与地理距离、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有关;而菌株的致病型频率与其采集地的海拔、经纬度、采集品种的推广面积的相关性均不显著。鉴别品种毫糯扬(含新基因)、IRBB14(Xa14)、IRBB4(Xa4)和Tetep(Xa2,Xa16)对所有参试菌株表现为高抗或抗。因此,这些品种内所含的抗性基因值得在云南高原粳稻育种和生产中应用,特别是云南地方稻种毫糯扬,更应加强其新抗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以为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抗原。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高海拔粳稻 地理区域 品种 致病力差异
云南新收集水稻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16个州(市)新收集的1189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1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县(市)、州(市)、稻作生态区及稻作民族间的差异和分布。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芒市、盈江、陇川、腾冲、勐海、沧源等县(市)的多样性指数为1. 6010~1. 6822,高于其他县(市)。在州(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德宏(1. 6951)、普洱(1. 6746)、临沧(1. 6723)等州(市)的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州(市)高。在稻作生态区分析单元内,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产量性状及株高、谷粒长、谷粒宽、剑叶宽和穗抽出度生物学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Ⅲ)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Ⅰ); 17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Ⅰ、Ⅱ和Ⅲ稻作生态区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结实率、谷粒宽、谷粒长宽比、剑叶长和剑叶宽5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Ⅴ)间存在显著差异;除剑叶角度、倒伏性、种皮色和叶片茸毛外,其他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中一季粳籼稻区(Ⅳ)间也有显著差异。在稻作民族分析单元内,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稻作的多样性指数为1. 7033~1. 7308,高于其他稻作民族;其中,在同一州(市)不同稻作民族间,德宏州景颇族(1. 3735)、傈僳族(1. 3714)和汉族(1. 3526)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高;同一稻作民族不同州(市)间,德宏、保山和临沧汉族及红河州彝族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大(1. 6190~1. 6808)。大穗和大粒型资源分别为173份和84份,主要分布于德宏、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州(市);长粒型资源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和临沧市。总体而言,位于滇南和滇西南地区的县(市)、州(市)及稻作生态区是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而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等的稻作表型多样性高于其他民族。
云南新收集水稻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16个州(市)新收集的1189份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17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县(市)、州(市)、稻作生态区及稻作民族间的差异和分布.结果表明,在县(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芒市、盈江、陇川、腾冲、勐海、沧源等县(市)的多样性指数为1. 6010~1. 6822,高于其他县(市).在州(市)分析单元内,滇南、滇西南的德宏(1. 6951)、普洱(1. 6746)、临沧(1. 6723)等州(市)的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州(市)高.在稻作生态区分析单元内,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产量性状及株高、谷粒长、谷粒宽、剑叶宽和穗抽出度生物学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高于滇西北高寒粳稻区(Ⅲ)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Ⅰ); 17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Ⅰ、Ⅱ和Ⅲ稻作生态区间的差异不显著,而结实率、谷粒宽、谷粒长宽比、剑叶长和剑叶宽5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Ⅴ)间存在显著差异;除剑叶角度、倒伏性、种皮色和叶片茸毛外,其他13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南部边缘水陆稻区(Ⅱ)与滇中一季粳籼稻区(Ⅳ)间也有显著差异.在稻作民族分析单元内,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稻作的多样性指数为1. 7033~1. 7308,高于其他稻作民族;其中,在同一州(市)不同稻作民族间,德宏州景颇族(1. 3735)、傈僳族(1. 3714)和汉族(1. 3526)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高;同一稻作民族不同州(市)间,德宏、保山和临沧汉族及红河州彝族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较大(1. 6190~1. 6808).大穗和大粒型资源分别为173份和84份,主要分布于德宏、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州(市);长粒型资源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和临沧市.总体而言,位于滇南和滇西南地区的县(市)、州(市)及稻作生态区是云南水稻地方品种性状多样性分布中心,而哈尼族、汉族、景颇族和彝族等的稻作表型多样性高于其他民族.
云南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种皮色地方稻种的总黄酮含量与其种子萌发品质的相关性,测定了17份云南地方稻种谷粒、糙米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以及谷粒和糙米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4项萌发指标。结果表明,红皮和紫皮谷粒及糙米的总黄酮含量显著、极显著高于白皮,而谷壳的总黄酮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红皮谷粒的4项萌发指标均高于紫皮和白皮,但仅红皮与白皮谷粒之间的发芽势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红皮糙米的4项萌发指标极显著地高于紫米和白米,且除发芽指数外,紫米的其他3项萌发指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白米,表明有色种皮谷粒、糙米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其萌发指标也相应较高。相关分析表明,谷粒的总黄酮含量与4项萌发指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糙米的总黄酮含量则与4项萌发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谷壳的黄酮含量与种子萌发无关,而糙米的黄酮含量则显著地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思考
《云南科技管理 》 2015
摘要:研究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的思路、任务和措施,通过整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科研院所跨越发展,为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