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茎种植方式及芽向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 2018
摘要:以华南205木薯为材料,开展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植后2个月调查各小区的成活株数,收获时调查各小区的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种植方式和芽向均对木薯农艺和产量性状产生明显影响,种植方式的影响大于芽向;平放比斜插增产鲜薯22.5%、薯干19.9%、淀粉17.6%,鲜薯和薯干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不同芽向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芽眼向南>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34.1%、薯干38.0%、淀粉42.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平放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南>向东>向北>向西,为逆时针趋势,向南处理比向西增产鲜薯40.82%、薯干42.68%、淀粉44.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斜插种植的木薯产量均表现为种茎芽眼向东>向南>向西>向北,为顺时针趋势,向东处理比向北增产鲜薯50.02%、薯干60.94%、淀粉71.80%,差异达显著水平。
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8
摘要:为了研究云南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主要品质的影响,选取11个大麦品种分别采用田、地2种方式种植,在收获之后,利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分析表明,所有参试大麦品种籽粒的水分、淀粉含量均是田栽培方式比地栽培方式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则是田栽培比地栽培高;除云大麦9号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高外,其他品种均是田栽培的粗纤维含量比地栽培的低。田、地2种栽培方式对大麦籽粒水分、蛋白质、淀粉、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影响(P <0.01);田、地2种栽培方式下,六棱和二棱大麦的水分、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均达极显著差异(P <0.01),其中六棱大麦这2种栽培方式籽粒淀粉含量达显著差异(P <0.05),二棱大麦籽粒淀粉含量达极显著差异(P <0.01);栽培方式和棱型均对大麦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
红外光谱技术在滇龙胆栽培方式选择上的应用
《广西植物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条播、撒播、剪根后移栽、扦插和剪枝后移栽的滇龙胆进行了分析,以筛选滇龙胆的最佳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原始谱图在峰形、峰位和峰强上有一定差异;用小波去噪法对光谱进行优化处理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样品,PLS-DA二维得分图显示同一栽培方式的样品聚在一起,表明相同栽培方式的滇龙胆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小;播种滇龙胆样品(条播和撒播)距离较近,移栽滇龙胆样品(剪根、扦插和剪枝)距离较近,而播种和移栽滇龙胆样品距离较远,表明栽培方式对滇龙胆化学成分的积累有影响。(2)滇龙胆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大小依次是剪枝>剪根>撒播>条播>扦插,除剪根后移栽,剪枝后移栽滇龙胆中四种主要成分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下的滇龙胆(P<0.05),剪枝后移栽滇龙胆质量最佳。(3)以液相数据为参考值,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栽培模式滇龙胆中龙胆苦苷、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和当药苷的含量。校正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0,校正均方根误差、交叉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65,模型相关性和预测效果好,该方法对红外光谱分析在中药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 栽培方式 滇龙胆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山旱地适宜天薯11号抗旱高产的较佳栽培模式,采用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黑地膜覆盖相比露地栽培出苗期提早4~9d、成熟期提早6~12d,生育期提早4~16d;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都高于露地栽培,增产4 562.33~12 091.04kg/hm2,增产率25.69%~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下的产量最高,达22 968.77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2 091.04kg/hm2,增产率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商品薯率、单株薯质量、产量最高,产投比最高。
有机与常规种植方式烤烟综合效益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有机烟草生产也开始在国内出现。为了探索有机烤烟种植方式的可行性,作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开展了有机烟叶生产试验示范,从种植技术、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常规化学成分、产量效益等,综合分析了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的差异,为有机烟叶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烟叶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有机种植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施肥量不仅影响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而且与烟叶中后期病害程度直接相关;有机种植的初烤烟叶较常规种植的产量平均减少18.7%,因此发展有机烤烟种植,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不同栽培方式对大麦叶片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新育成的大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云南大麦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方式,即田、地2种方式对大麦叶片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方式对大麦叶片数量的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叶片数明显减少;对旗叶的叶长、叶宽影响不显著,但对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对倒二叶叶长、叶宽、叶面积影响极显著,地麦栽培方式下倒二叶3个性状都极显著的低于田麦栽培方式。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地麦栽培方式下,在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3个时期都极显著的高于田麦栽培方式。而不同的品种对栽培方式的反应也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因而从叶片性状来看,培育适于旱地栽培的大麦新品种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