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省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bulbifer)软腐病病原菌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魔芋(Amorphophallus spp.)是我国西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2016~2018年在云南省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珠芽魔芋新病害,症状表现为茎秆或叶片出现水渍状病斑,茎秆软化下垂,根部及球茎腐烂变褐,甚至整株倒伏.根据病害发病症状,并通过菌落形状、致病性测定、Biolog和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在LB培养基上菌落呈近圆形,中央隆起,淡奶油色,质地均匀,表面光滑发亮;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菌体形态呈短杆状,周生鞭毛,两端稍钝圆;基于16S rDNA扩增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与已报道的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strain CL1904-3(MK875007)相似性达99%以上,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与P.aroidearum菌株亲缘关系最近,Biolog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均将该病原菌鉴定为软腐果胶杆菌(P.aroidearum).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由P.aroidearum引起的珠芽魔芋软腐病害.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该病害的认识,为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的丰产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珠芽魔芋植株适宜热区林下套种,但遮荫导致高大植株耗去过多养分,叶面球茎数量稀少,繁殖系数受限,制约了种芋的数量。采用多效唑、烯效唑及矮壮素3种矮化剂抑制地下球茎顶芽优势,促使魔芋植株趋于矮化粗壮,控制魔芋顶芽植株在遮荫环境条件下过度生长,有效矮化了植株,并使营养物质充分用于叶面球茎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于较大的球茎,可将掰除顶芽与喷施化学矮化剂相结合以促进侧芽生长和植株矮化,从而达到丰产叶面球茎的目的。对不同重量的繁殖材料,植株矮化率为24%~48%,叶面球茎数量平均增加率达65%~160%。


珠芽魔芋弥勒种(Amorphophallus muelleri)的生物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长江蔬菜 》 2010
摘要:能生长珠芽的魔芋有4个种,它们是红魔芋(2个种)、弥勒魔芋及攸乐魔芋。虽与现有栽培种在植株外观上有显著不同,但前3个种在植株花型、色泽、植株叶柄及花柄特征上仍有显著差异。红魔芋与弥勒魔芋虽皆以无性开花结籽的方式获得成熟种子,但在4个种中,红魔芋与攸乐魔芋则存在葡甘聚糖含量低或粘度低,产品品质差,无法获得合格产品等问题,不宜作为栽培种大面积种植。弥勒魔芋组织中葡甘聚糖含量可达75%,粘度超过40000mPa.s、糊液透明度好,精粉货架期长,经济价值最高,竞争优势明显,是规模化发展的理想栽培种。


东南亚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及应用前景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9
摘要:以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进行规模化无性育种,可将魔芋繁殖系数从1位数提高约330倍;采用催苗技术让种子及叶面球茎提早出苗,可显著延长魔芋生长周期,使魔芋种植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魔芋种子1年生长最高膨大率超过5000倍,当年即形成1180g球茎;魔芋叶面球茎最大膨大率超过100倍,两者种植一季魔芋即可用于加工。突破了魔芋繁殖系数低、膨大率低导致种植周期长的双重困局,显著降低了病害风险,大幅度缩短了魔芋种植周期,从而突破魔芋传统种植区域的地理限制,使魔芋总产量超常规增长。
关键词: 珠芽魔芋 叶面球茎 诱导开花 育种 种子 多苗接力


中缅边境一带发展潜力巨大的魔芋新品种——珠芽魔芋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5
摘要:介绍了珠芽魔芋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独特的生长方式,特别是地上植株"珠芽"小球茎生长及其籽种无性繁殖的特点,显著增加了魔芋的繁殖系数。该品种开发潜能大、种植风险低、经济效益高,是一种低成本且易产业化的魔芋优势种质资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