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苦荞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苦荞株型的遗传机制为苦荞高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株高差异较大的两个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开展了株型相关性状以及产量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和单株粒质量在F2群体和F3群体中都出现超亲分离,并且除了分枝数以外,株高、主茎节数和单株粒质量的显性方差大于加性方差,平均显性度大于1.4个性状在F2代和F3代中的广义遗传率为0.62~0.78,在狭义遗传率中单株粒质量为0.26和0.31为最小,分枝数为0.65和0.68最大,株高和主茎节数在其之间.株型性状以及产量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株型性状都与产量性状存在显著的表现型正相关,株高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结论]遗传率较高的分枝数可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株高可以后期世代进行选择.
关键词: 苦荞 株型 遗传规律 遗传相关 表现型相关 杂交育种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作物研究过程中生态场理论的应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2 CSCD
摘要:生态场理论是物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现主要应用于森林生态领域研究,而在作物研究领域尚未应用。研究分析了近年来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的研究方向与特性,初步尝试如何在农作物育种、生理和栽培方面应用生态场理论,对现代育种研究和栽培理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 1996和 1998年对国内外 9份高产水稻品种灌浆结实期的叶型特性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 1)在叶片角度 (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 )较小时 ( <2 0°) ,结实率和理论产量都随着功能叶 (剑叶、倒 2叶和倒 3叶 )的叶片角度增加而增加 ,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 2 )千粒重与剑叶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 r=0 .9119* * ) ,而与倒 2叶、倒 3叶的长度呈负相关 ( r=- 0 .70 2 9*、- 0 .82 77* ) ,表明剑叶是决定千粒重大小的因素之一 ,而其余功能叶的影响较小 ;( 3)在叶片曲率较小 ( <0 .0 15 )时 ,剑叶的曲率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 ( r =- 0 .90 5 7* * ) ,表明叶片曲率越大 ,其相应的籽粒数越少 ,即披散型叶片不可能提供充足的灌浆物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