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连续两年沼液与化肥配施对桃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以6年生'早香蜜桃'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2年沼液(ZF)化肥(HF)配施的果园田间定位试验,以无肥处理(CK)为对照,复合肥(CF)研究等氮(N)量条件下0%(HF100%)、10%(HF90%+ZF10%)、20%(HF80%+ZF20%)、30%(HF70%+ZF30%)比例沼液氮替代化肥氮处理下土壤性质和水蜜桃生长、产量、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追施沼液2年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含量;且沼液与化肥配施处理均可提高土壤pH.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以HF70%+ZF30%处理的增幅最大,较CK分别显著提高44.31%、41.10%、75.1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其中HF70%+ZF30%处理的增加效果最明显,HF80%+ZF20%处理次之.与CK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促进桃树生长,增加桃叶片氮、磷、钾和叶绿素含量及枝条充实,明显提高了果实产量,增产率0.80%~12.24%.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桃果实的果皮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综合比较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HF70%+ZF30%配施较适合桃的生长及其品质的提升,为沼液作肥料进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同氮钾肥用量对百香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钾水平下百香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差异,为指导百香果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3414’肥料试验,探究百香果在不同氮钾水平下的生长状况、果实品质、产量效应;结合肥料效应函数,从而明确百香果的最佳氮钾施用量。供试果园土壤肥力处于适宜水平,磷钾肥用量一致的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百香果的株高、茎粗、单果重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百香果茎粗、单果重均在N2(249.76kg/hm~2)水平达到最大值;果实中N、Ca含量显著增加,果实的K、Mg、Cu、Zn含量降低;百香果产量则随着氮肥施用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2P2K2处理产量最高,为80.80 kg(14947.27 kg/hm~2)。氮磷肥用量一致的条件下,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N2P2K0、N2P2K1、N2P2K2、N2P2K3 4个处理间百香果的株高、茎粗均无显著差异;但百香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N2P2K3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达到最高,分别高于N2P2K0处理的7.04%、36.20%;果实中的K含量显著增加,Ca、Mg、Cu含量显著下降;钾肥施用量对百香果产量的影响与氮肥一致,N2P2K2处理产量最高。科学施肥是保障果树正常生长及品质的前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及产量的情况下,结合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初步可得百香果的最佳施氮量为254.94 kg/hm~2,最佳施钾量为187.73 kg/hm~2。与果农习惯施肥相比,增加氮肥用量5.18 kg/hm~2,可减少钾肥用量62.03 kg/hm~2,即按照推荐氮钾施用量种植百香果,在达到相同产值的条件下,可帮助果农节约投入成本409.71元/hm~2。综上所述,推荐百香果的尿素施用量在474.20~634.20 kg/hm~2之间,硫酸钾施用量在288.10~448.10 kg/hm~2之间。
西方蜜蜂工蜂不同虫态发育的转录组学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学对西方蜜蜂工蜂不同虫态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筛选和功能注释分析,揭示与工蜂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为深入解析工蜂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西方蜜蜂工蜂的3日龄幼虫、1日龄蛹和1日龄羽化工蜂3个虫态为研究对象,利用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DESeq2筛选不同虫态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基因,然后分别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经转录组测序,在西方蜜蜂工蜂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筛选出4823个差异表达基因(51.86%上调,48.14%下调),在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3295个差异表达基因(57.51%上调,42.49%下调),在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筛选出5267个差异表达基因(52.95%上调,47.05%下调)。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3个GO功能条目,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5个GO功能条目,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的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44个GO功能条目,主要涉及细胞过程、细胞部分及结合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3日龄幼虫与1日龄蛹间有2905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2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7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氧化磷酸化和昆虫激素生物合成等;1日龄蛹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1644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1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45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氧化磷酸化、生热作用和胰岛素分泌等;3日龄幼虫与1日龄羽化工蜂间有2958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337条KEGG信号通路上,其中14条KEGG信号通路呈显著富集,涉及核糖体、蛋白酶体和胰岛素分泌等。6个随机挑选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即转录组测序结果可靠。【结论】昆虫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调控与西方蜜蜂工蜂各虫态JH滴度变化规律一致,氧化磷酸化信号通路则与各虫态的营养摄入和活动行为相关,而胰岛素分泌通路涉及各虫态的营养调控、脂肪体合成及细胞凋亡。可见,昆虫激素生物合成、胰岛素分泌和氧化磷酸化3种信号通路在西方蜜蜂工蜂幼虫、蛹和成虫的发育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西方蜜蜂 工蜂 生长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信号通路 转录组测序
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比例配施对文山三七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施肥对于三七产量的影响,为减少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文山二年生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试材,设计5个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的氮肥处理,分别为T1硝态氮∶铵态氮=100∶0、T2硝态氮∶铵态氮=75∶25、T3硝态氮∶铵态氮=50∶50、T4硝态氮∶铵态氮=25∶75、T5硝态氮∶铵态氮=0∶100,分析比较在不同追肥时期施用不同配比的硝态氮与铵态氮对植株农艺性状、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75∶25时三七生物量及产量最高;随着施用NH+4-N比例的增加,植株根茎叶N含量呈上升趋势,皂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皂苷含量在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75∶25时最大,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施肥对二年生三七生长及皂苷含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单一施用NO-3-N或NH+4-N效果差,混合氮源施肥更利于二年生三七生长,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75∶25时,二年生三七生长和药用成分积累状况最佳。
草地贪夜蛾寄主选择性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选择压力 非选择压力 危害指数 生长发育
不同除草期对白芨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目的:探索白芨不同时期除草对白芨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影响,以确定白芨适宜的除草时期,为白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紫花三叉白芨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除草(CK)为对照,除1次(4月初),除2次(4月初,5月初),除3次(4月初,5月初,6月初),除4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除5次(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8月初)。结果:除草不同时期对白芨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在5月初,6月初,7月初各除1次草有利于白芨的生长发育;白芨进入旺长时期,对白芨生长采取除草措施对白芨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不同的除草时期对白芨的农艺性状有明显的影响,在5月初和6月初除草促进根的生长,7月初除草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发育。结论:不同的除草时期对白芨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大,应选择在4月初、5月初、6月初、7月初分别进行除草1次,能保证白芨的生长发育良好,品质优良。
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矮牵牛(Petunia hybrida)重瓣豪放双瀑布、单瓣豪放梦幻、单瓣迷你地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对矮牵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矮牵牛生长发育最佳温度为16~25℃,且温度恒定于21~25℃区间株高、冠幅、侧枝、开花朵数增幅最大;温度处于25~35℃区间植株会发生徒长,开花朵数下降;温度高于35℃或低于15℃对矮牵牛的生长都有抑制效果,抗病性降低,叶片大面积萎蔫,甚至枯死.
关键词: 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温度 生长发育
化肥减量施用对三七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三七施肥技术,保护三七产区生态环境,为推动三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通过化肥减量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种植土壤养分变化及三七的农艺性状、产量、养分吸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3年生三七种植区土壤肥力为丰富水平,减量施肥没有造成三七产量与品质的降低,处理Cl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处理CR、处理CK.处理Cl、处理C2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处理CR与处理CK.综合比较,处理Cl更适宜3年生三七的生长发育.[结论]施肥过多或不足均会影响三七的生长,在追肥过程中应注重施肥量的控制,适量施肥.
桑褐斑病叶的营养成分变化及对家蚕的健康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桑褐斑病叶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对家蚕健康的影响。【方法】在桑褐斑病暴发季节,采集健康桑叶和感病桑叶,测定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养蚕试验分析桑褐斑病叶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感病桑叶中的粗蛋白、粗纤维、总糖、可溶性还原糖、氨基酸总量的含量显著下降,粗灰分和矿质元素(除P含量降低外)的含量极显著增加。养蚕生物试验表明,被害叶对家蚕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体重、幼虫期和消化吸收率影响较大,但对茧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桑叶感染桑褐斑病后对桑叶的营养成分和家蚕的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对褐斑病普遍发生的蚕区应合理计划采叶,避免在褐斑病危害严重时才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