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白参菌(模糊匹配)
4条记录
粗老茶种植的白参菌营养物质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粗老茶叶为主要培养基培育白参菌子实体,对比分析其主要营养物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测定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白参菌和野生白参菌的氨基酸组分、主要营养元素、蛋白质、多糖等的含量并分析对比差异性.[结果]以茶为主料的培养基适宜白参菌生长.与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相比较,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子实体的氨基酸、多糖以及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中的锌、钾、磷含量最高.[结论]以粗老茶叶为主料配制的栽培料种植白参菌可行,而且能培育出优质的营养丰富的白参菌子实体.

关键词: 白参菌 营养物质 氨基酸 粗老茶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参菌发酵茶品质及安全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以稍微粗老的晒青茶为原料,接种白参菌进行固态发酵,对比研究发酵前后的品质及安全性。结果表明白参菌发酵茶品质综合评分较原料提高31%,品质明显改善,汤色由黄绿转变为橙红,粗老味消失,滋味变醇,又增添了菌香味,口感较为协调。白参菌发酵茶和原料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效果一样,小鼠给受试物后观察14天,体重增长,全部存活,最大耐受量(MDT)大于15000 mg/(kg·bw),相当于成人每日平均拟用量6 g[100 mg/(kg·bw)]的150倍,参照急性毒性试验标准,白参菌茶和原料一样属无毒级茶饮品。

关键词: 白参菌 发酵茶 品质 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参菌发酵固态普洱茶技术与品质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普洱熟茶发酵过程,是菌落群体对晒青毛茶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了普洱茶品质的优劣。笔者通过人工接种优势菌种白参菌菌丝体于茶叶粗老叶,后发酵提高粗老茶叶品质。接种后‘紫娟’粗老叶茶汤的燥舌感消失,涩味减弱,滋味甜纯滑口,汤色变亮,粘稠,口感明显优于未接种的粗老叶。通过培养基驯化培养菌丝体,接种发酵‘紫娟’粗老叶,试验观察记录,经过白参菌发酵,粗老叶的各种内含成分下降,与该茶在感官审评时茶叶入口甜滑度增加一致,茶多酚由9.4%降到5.8%,游离氨基酸由3.2%下降到2.1%,咖啡碱由2.20%降到1.64%,儿茶素总量由2.1%大幅降到0.2%。经过发酵后含量降低的有8种,发酵后含量增加的有7种,检出的有牛磺酸、羟脯氨酸、天冬酰胺、胱氨酸、色氨酸、赖氨酸6种,发酵后新检出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苏氨酸,含量为0.023%,亮氨酸由0.005%增加到0.009%,异亮氨酸含量变化不大。接种白参菌发酵前后对比,可溶性糖大幅下降,由发酵前的6%下降到3.9%。

关键词: 白参菌 茶树修剪叶 发酵 保健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花杆种植白参菌研究

中国食用菌 2014

摘要:为了探索采用菊花杆为主料种植白参菌的可行性,设置了3个配方和1个对照进行栽培试验,并采取两头开口和脱袋周身出菇2种出菇方式,结果表明配方1采取脱袋出菇方式的白参菌子实体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生物学效率高达41%,仅次于CK的42%,与其余各配方相比,配方1为较好的白参菌栽培料配方。

关键词: 菊花杆 种植技术 白参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