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繁育(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糖饲料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

中国蜂业 2020

摘要:为探讨不同糖饲料对熊蜂发育的影响,优化短头熊蜂Bombus breviceps的糖饲料组配,本实验用市售3种糖源(白砂糖、葡萄糖和果葡糖浆)组配7组不同的糖水饲喂无王工蜂群,并统计蜂群发育相关性状.结果 表明,饲喂不同糖饲料组配的蜂群发育期不同,其中工蜂产卵前期、子代雄蜂的卵期和幼虫拖出数存在差异,子代雄蜂的幼虫期、蛹期、出房时间、幼虫数、幼虫总重、蛹数、蛹总重量和初生重等发育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饲喂白砂糖溶液,工蜂产卵前期和卵期最短,分别为3.00±0.00天和5.20±1.64天;而饲喂葡萄糖溶液时,时间最长,分别为6.50±1.97天和7.83±3.37天;白砂糖和葡萄糖混合液组幼虫拖出数量最多(3.76±2.66头),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本研究可为熊蜂繁育饲料组配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短头熊蜂 繁育 无王工蜂群 蜂群发育期 糖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薯大小及播种密度对马铃薯青薯9号种薯繁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原种和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青薯9号种薯不同大小和播种密度对其繁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原种繁育中,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出苗时间较早,出苗率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一级种繁育中,出苗时间没有差异,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出苗率与原种繁育一致,而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出苗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2)原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种薯大小20.0~25.0 mm处理薯块产量比种薯大小17.5~20.0 mm高,播种密度17.5万株/hm~2可获得最大薯块产量;一级种繁育中,播种密度对薯块产量影响差异显著,种薯大小45.0~55.0 mm和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种薯大小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4.5万株/hm~2.(3)原种繁育中,获得最高薯块数量的最佳播种密度是17.5万株/hm~2;一级种繁育中,种薯大小45.0~55.0 mm和35.0~45.0 mm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是9.0万株/hm~2,7.5万株/hm~2则是切块处理的最佳播种密度.(4)提高播种密度对增加中小薯个数占比具有促进作用,原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12.0株/hm~2、一级种繁育播种密度高于6.0万株/hm~2时均能获得较理想的中小薯数量比.(5)综合以上各因素,有利于青薯9号小整薯种植模式的种薯繁育最佳播种密度推荐为原种17.5万株/hm~2、一级种整薯和切块薯块9.0万株/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种薯 播种密度 繁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富县优质高产杂交水稻良种制繁育基地建设初探

农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系统阐述了水富县杂交水稻制繁育基地的现状,全面分析了水富县优质杂交稻在技术和资源利用差,制种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基地落实难等方面的原因。客观的提出了增加对制种基地的投入,增强对外合作引进新技术,利用有利的自然气候加强两系不育系的选育,争取各方资金支持等加强基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繁育 基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江半边红李”苗木繁育及病虫害防治

中国南方果树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绥江半边红李"是绥江县果农增收致富的农业主导产业。但是,在生产上还存在苗木育苗技术不过关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合理等问题。笔者总结多年实践经验,从苗圃准备、砧木繁殖、嫁接育苗和苗圃管理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绥江半边红李"苗木快速繁育技术;从病虫害防治策略、防治关键时期和主要防治方法等方面,探讨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绥江半边红李"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绥江半边红李 苗木 繁育 病虫害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石榴苗扦插繁育及移栽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结合昆明机场的地理环境和地石榴的生理特性,对地石榴扦插方法、繁育期间温湿度控制、肥水及光照炼苗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移栽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大棚地石榴大批量快速繁苗管理技术,并已成功繁育出230万株无病的地石榴壮苗,供机场停机坪裸露平地的景观绿化使用。探索研究出地石榴的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标准,为规范地石榴的繁育生产及移栽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地石榴 扦插 移栽 繁育 机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良种繁育方法及流程

种子科技 2014

摘要:分析了魔芋各种繁育方法的优缺点,用流程图说明了魔芋繁育的用种量和繁育周期。

关键词: 魔芋 繁育 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茶树良种繁育研究进展

中国热带农业 2014

摘要:本文回顾了云南省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考察、收集与保存研究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茶树无性系新品种选育研究、茶树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茶树良种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茶树良种繁育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云南省 茶树良种 繁育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长果桑种质资源考察及繁育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了滇南地区113份长果桑资源材料,其中66份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果长最长达18 cm。66份开雌花结果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通过嫁接和扦插,育苗成功率分别达到92.42%和87.9%。对27份具有代表性材料经嫁接后与野生株进行比较,嫁接株大都表现出米条长产果量减少、果形和叶幅略变大、1年生枝条节距变短等幼龄化现象,充分利用长果桑种的特殊经济价值,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果桑 资源 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蚕杂交种繁育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云南农业科技 2008

摘要:雄蚕具有健康好养、叶丝转化率高、丝质优良等优点,专养雄蚕比雌雄蚕混养可提高经济效益15%左右。雄蚕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方法同普通蚕种制作方法有所不同,详细介绍了雄蚕杂交种的繁育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雄蚕 繁育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良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对稻种原种常规繁育方法(三圃制)进行了6年(1999~2004)研究,并作了大量的改进,提出了稻种“穗系标准化繁育”原种的新方法,即“单穗选择,以穗为系,单本栽培,穗系比较,田间目测,整系去劣,混系繁殖”28字新方法。原种繁出来后进行快速繁殖,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多点鉴定,示范推广。研究结果显示,云恢188、云恢290、滇优香1号。3个品种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与常规的“三圃制”繁育相比较,纯度分别达99.47%、99.93%、98.12%。原种繁出来后在云南7~10个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12%、0.97%、1.04%,其它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别。实践证明,采用“穗系标准化繁育”比“三圃制”繁育,大大简化了良种繁育程序,提高了良种繁育的纯度,提高了效率,延长了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年限。

关键词: 稻种 穗系标准化 繁育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