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濒危药材胡黄连的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野生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为胡黄连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种植时间、覆膜、遮荫对胡黄连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密度、肥料、采收期对胡黄连产量的影响。提出胡黄连人工栽培适宜措施。采用分株繁殖的胡黄连适宜种植时间为2~3年,适宜遮荫和覆黑色地膜可提高胡黄连存活率,促进胡黄连生长。高产栽培最适措施为:种植密度20cm×30cm,每公顷施用30000kg腐熟农家肥和600kg复合肥;采用追肥、底肥各施1/2;10月采收。胡黄连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密度及肥料的施用量。


胡黄连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研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12
摘要: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有关要求和内容,规范胡黄连的生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从种质、产地环境要求、生产管理和加工、质量要求以及包装、储存、运输等多方面对胡黄连的整个生产过程做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以适应云南西北高寒山区该药材品种生产时的要求。


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适宜栽培密度和肥料施用量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胡黄连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在每公顷种植密度13.58万苗,施底肥30、t氮肥164.37 kg、磷肥65.75 kg、钾肥148.88 kg时,胡黄连产量最高。


重要濒危药材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09
摘要:目的:通过多年研究,观察胡黄连生物学特性,提出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方法:对胡黄连形态特性、生长发育特性、适应性进行探讨,从选地整地、有性和无性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驯化栽培方法。结果:总结了胡黄连驯化栽培技术。结论:胡黄连在适宜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可进行人工栽培。


胡黄连不同海拔定位栽培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野生胡黄连引种驯化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胡黄连在2800~3200 m范围内可正常生长,但生长最适海拔范围为2800~3000 m,在此范围内,人工驯化后胡黄连药用部位根茎产量比野生胡黄连提高8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