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引蓝莓品种在滇西北的耐旱性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为解决高海拔山区蓝莓种植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以11个外引蓝莓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干旱组和浇水组进行对比试验,以评估各品种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耐旱潜力。2021年,对干旱组处理的蓝莓进行叶片形态解剖观测,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不同蓝莓品种的耐旱性,并筛选叶片形态解剖的关键指标。2022年,采用双变量方差分析方法,对比干旱组和浇水组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评估各品种受干旱影响后的生产恢复潜力。结果显示,不同蓝莓品种的耐旱性存在显著差异,11个蓝莓品种耐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密斯蒂’>‘普鲁’>‘双丰’>‘布里吉塔’>‘久比利’>‘蓝丰’>‘盛世’>‘奥尼尔’>‘波尼法西’>‘园蓝’>‘公爵’。通过对10项叶片形态解剖指标的筛选,确定了4个评价蓝莓耐旱性的典型指标,即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气孔密度。实证分析表明,‘密斯蒂’、‘普鲁’和‘双丰’耐旱性较强,‘波尼法西’、‘园蓝’和‘公爵’耐旱性相对较弱,这一结论与耐旱性评价的结论相符。


蓝莓新品种瑞月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瑞月是通过蓝线和都克杂交选育而来的北高丛蓝莓新品种。果粒大,平均单果重2.09 g,最大单果重2.38 g。果实为扁圆形,浅蓝色,果蒂痕小而干。果肉质地硬、甜,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9%,可溶性糖含量8.52%,可滴定酸含量0.58%,维生素C含量60.9 mg/kg。树体直立略开张,每667 m~2产量717 kg,比都克增产2.4%。在长春地区,成熟期在7月8日至8月1日,为早熟品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个蓝莓品种果实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从国外引进的5个蓝莓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丽江种植条件下果实的外观指标(果实横径、纵径、单果重、果形指数、色泽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淀粉和花青素等),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有指标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奥尼尔有最优的果形指数(0.86)、最高的单果重(1.87 g)和花青素含量(440.5μg/g),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16.69%)、维生素C含量(0.35 mg/g)和游离氨基酸含量(41.11μg/g)。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635%,综合评分奥尼尔最高,为最优品种,适合引种栽培及作为育种材料。
关键词: 蓝莓 引种栽培 果实 外观指标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丽江


蓝莓反季成花机理研究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揭示云贵高原产区蓝莓反季开花的形成机理,观察云南蓝莓的开花动态,并对不同时期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夏普蓝'出现了 3次现蕾开花结果,连续2次开花之间没有时间间隔;'双丰'出现了 2次现蕾开花结果,连续2次开花之间有时间间隔;而'蓝丰'只现蕾开花结果1次.(2)在'夏普蓝'的第1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夏普蓝'的第2次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夏普蓝'的第3次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在'双丰'的第1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双丰'的第2次开花和结果中,一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蓝丰'开花和结果中,二级分枝结果枝条数和二级分枝结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对3个蓝莓品种的开花结实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蓝莓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蓝莓花芽分化与形态解剖、蓝莓花芽分化与成花基因等提供理论支撑.


蓝莓LFY基因表达量与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南高丛蓝莓夏普蓝一年多次开花的成花机理,为后续花期调控措施的制定和成花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结合夏普蓝不同生育阶段腋芽中LFY基因表达量与对应时期内源激素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LFY基因表达量峰值与ABA含量峰值总会交替出现;5次LFY基因表达高峰中,仅第2次与第3次峰值之间出现两次IAA含量的峰值,其余时刻的IAA含量一致维持在较低水平;LFY基因峰值发生期间,乙烯代谢前体ACC的波动折线以2018年8月20日为界点,前端的波动折线顺时针旋转180.后几乎能与后端的波动折线相重合;细胞分裂素CTK除最高峰值外,还出现3次小波峰,3次小高峰对应着春梢、夏梢、秋梢的伸长及芽分化的发生时期;赤霉素在多场合下均表现为两两之间差异显著,赤霉素的高低间或发生,与其它内源激素一起协同促进各种生理活动的发生.[结论]夏普蓝一年多次开花与内源ABA不断诱导花芽分化有必然的联系;ACC浓度无论高低,都对应有LFY基因峰值的发生,表明乙烯代谢前体ACC具有调控花器官的作用,并以调控花性别分化过程为主;细胞分裂素CTK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春梢、夏梢、秋梢的伸长及芽分化;赤霉素一直活跃在生育期全过程,具有与其它激素协同促进各项生理活动的作用;内源激素IAA成花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蓝莓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采用叶片涂抹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于室内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发病蓝莓叶片分离得到3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代表菌株LC-1菌落呈深棕色,菌丝白色至浅红棕色;大型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长303~410μm,分枝末端产生2~4个瓶梗;囊泡棒状,大小为(12~30)μm×(2~5)μm;大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圆柱形,两端半圆形,大小为(48~82)μm×(4~7)μm.采用Act,H3,EF-1α和β-tub 4段基因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LC-1与柯氏丽赤壳菌(Calonectria col-hounii)聚在同一分支.蓝莓叶片接种菌株LC-1后出现典型的叶斑症状.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该病原菌鉴定为柯氏丽赤壳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该菌对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甘氨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