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遗传距离(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茶树品种紫娟及其诱变后代生化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茶树品种紫娟及其诱变后代进行生化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夏季紫娟及其诱变后代的生化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其中两季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青素含量,都达70%以上.通过微卫星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紫娟与诱变后代相比,其遗传距离都大于0.7,其中亚群诱变后代ZJ07和ZJ1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达0.9以上.生化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都表明,紫娟及其诱变后代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特别是茶多酚的含量及变异系数,其中春茶的变异系数为13.99%,夏茶的变异系数较低,为6.57%,因此可以得出,样本间的遗传距离越大,茶多酚的含量越高.

关键词: 茶树品种紫娟 遗传距离 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的差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以16个云南茶树品种及5个肯尼亚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云南及肯尼亚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品种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儿茶素总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肯尼亚茶树品种。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儿茶素总量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没食子酸(GA)、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在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云南茶树品种与肯尼亚茶树品种生化成分差异的主要特征物质之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5时,21个供试茶树品种可以分为3个具有明显生化成分差异的类群。

关键词: 云南 肯尼亚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主成分和遗传距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通过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育与外引2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将参试自交系划分为8个类群,研究表明遗传距离能真实的反映出本院自育外引系的真实的遗传差异,为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按遗传距离等因素筛选出了6个自交系,供进一步育种使用。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数量性状 主成分分析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检测及地区间遗传变异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摸清云南蒙自地区整个中蜂场春繁季节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的感染及其病毒株分化情况。运用RT-PCR对57群滇南中蜂进行CSBV带毒率检测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该蜂场有26群滇南中蜂感染CSBV,感染率为45.6%,其中隐性感染为31.57%,显性感染为14.04%。所选用的2对引物均能较好地对滇南中蜂CSBV进行分子识别鉴定,其中第二对引物更适合;种群间RNA序列变异分析表明:云南种群与重庆种群聚为一个分支,遗传距离为0.014。说明春繁季节是云南蒙自地区滇南中蜂CSBV发生的重要时段,应提早采取预防措施;CSBV病毒株在不同地区存在分化现象,云南种群与重庆种群遗传关系较近,推测CSBV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可能有关系。

关键词: 滇南中蜂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 春繁季节 感染率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和产量对27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对23份玉米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进行杂优类群研究。从117对引物中筛选出77对扩增带谱清晰且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398个等位基因变异,计算27个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GD)在0.1074~0.4380,平均0.2880。分析GD和产量发现,GD大于0.3100的组合具有明显产量优势,GD小于0.2880组合的产量优势较弱;根据分子聚群并结合产量和系谱来源分析,将27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杂种优势群A群、B群和C群。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SSR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思茅地区核心稻种籼粳特异性标记的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云南思茅地区141份核心种质为材料进行程氏籼粳分类及其特异性标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用程氏籼粳分类法把141份核心种质划为籼(13.5%)、偏籼(26.2%)、偏粳(14.2%)和粳(46.1%)4种类型;以粳稻和中间型为主,籼型较少.(2)用SSR标记聚类法把141份核心种质划为热带粳(Ⅰ)、早粳(Ⅱ)、偏籼(Ⅲ)、籼-中间型(Ⅳ)和粳-中间型(Ⅴ)5大类;Ⅴ类又可划分为籼-中间型-粳(Ⅴ-1)、粳-中间型(Ⅴ-2)和偏籼型(Ⅴ-3)共3个亚类.(3)无论是程氏籼粳分类还是SSR标记聚类均表现为不仅类间存在连续性变异,而且亚类内也呈现复杂的连续性变异;验证了思茅是云南稻种籼粳亚种的分化中心和遗传多样化中心之一,明确了海拔是籼粳分化的驱动力.

关键词: 思茅核心稻种 遗传距离 SSR标记 程氏籼粳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蓖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摸索蓖麻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分析蓖麻数量性状影响产量的程度,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对46份蓖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作图法研究21份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结果】5个最大特征根的累积百分率为89.74%。在影响蓖麻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的性状为主穗及一二级分枝的果穗长、蒴果数,其次为单株有效穗,最后为百粒重。初步提出评选蓖麻种质资源的遗传主成分标准。46份蓖麻种质资源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材料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材料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强。【结论】评价资源间遗传差异时,不能仅以地理来源和亲缘关系为依据。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较大的材料。

关键词: 蓖麻 数量性状 主成分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以8个白粒优良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28个组合为材料,研究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28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及产量配合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交组合F1产量及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中度相关,但决定系数都很小;亲本自交系的平均遗传距离与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将28个组合根据SSR标记的聚类结果,划分为杂种优势群内组合和杂种优势群间组合,当仅研究杂种优势群内组合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及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时,相关程度达到高度相关,决定系数也很高,因此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玉米杂种产量优势的相关程度与被研究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密切相关。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小于与产量特殊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F1产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不足以准确预测出玉米杂种的产量,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杂种产量的高低。

关键词: 玉米 SSR 遗传距离 产量 产量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CSCD

摘要:2002年在昆明(海拔1916 m,孕穗期多雨、温度18-21℃)自然冷害条件下对孕穗期耐冷性NILs共13个株系群体及其亲本的15个表型性状,用Statistic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SPSS软件进行LSR法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只有与耐冷性密切相关的花药长及其体积、实粒数、秕粒数、结实率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2)十和田与13个耐冷性NILs差异主要是耐冷基因及其相关性状间差异引起的,即已培育出的耐冷性NILs与十和田的形态性状极为相似,但穗期耐冷性差异较大,揭示了这些NILs是孕穗期耐冷基因精细定位和分离克隆的理想群体。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遗传距离 孕穗期耐冷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FLP标记水稻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杂交水稻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 12个水稻亲本按NCⅡ设计配组 32个F1杂种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播始历期、株高、穗长及产量因素等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 ;并以 12个亲本为DNA样品来源 ,通过RFLP分析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由RFLP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 ,探索利用RFLP标记水稻亲本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又容易与光壳稻、爪哇稻分开。F1杂种 8个性状的杂种优势显示 ,每穗总粒数的优势最强 ,中亲优势平均为 33.46 % ,竞争优势平均为 2 3.10 %。播始历期、株高、穗长、有效穗等 4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均表现为粳×粳 <粳×偏粳 <粳×籼。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也表现上述趋势 ,而竞争优势则是粳×粳 <粳×籼 <粳×偏粳。播始历期、株高、穗长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的中亲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达极显著相关 ,而竞争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大 ,分别达到 0 .33和 0 .2 3。根据聚类图发现普通粳稻亚群内杂种优势较弱 ,亚群间即生态群间的杂种优势较强 ,可以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配组超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RFLP标记 水稻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