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Lilium(模糊匹配)
60条记录
百合PlAMV和LMoV双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车前草花叶病毒(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 PlAMV)和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 LMoV)是目前对我国百合(Lilium spp.)产业危害最严重的2种病毒。为建立上述2种病毒的快速高效检测体系,本研究首先提取百合感病植株总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后以cDNA为模板开展双重同步检测体系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双重同步检测体系对PlAMV和LMoV的特异性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910和521 bp,对其他常见病毒均无扩增,表明所建立方法特异性强;PlAMV和LMoV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967.5 fg和59.0 pg,相比于单基因RT-PCR检测的最低检出限(PlAMV 19.35fg, LMoV 11.8 pg),灵敏度分别降低了50倍和5倍;扩增产物测序片段与不同来源的19个PlAMV分离物和21个LMoV分离物开展BLAST序列分析显示,PlAMV的相似性为86.71%~99.40%,LMoV的相似性为94.75%~99.49%。利用双重同步检测体系对19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应用,结果显示,19个样品中有3个样品同时携带PlAMV和LMoV,2个样品携带PlAMV,4个样品携带LMoV,其余10个样品未检出,该结果与基因芯片法检测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体系可同时高效检测PlAMV和LMoV2种病毒,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百合 双重RT-PCR 车前草花叶病毒(PlAMV) 百合斑驳病毒(LMo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炮百合'萨莉'鳞茎各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qPCR内参基因筛选和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铁炮百合杂交系鳞茎不同发育阶段以及相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铁炮百合观赏品种‘萨莉’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分析百合的6个候选的内参基因(ACT, BHLH, EF1, EIF, GAPDH, lilyact)在‘萨莉’鳞片的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组织中的扩增效率,再使用Normfinder、Bestkeeper、ge Norm、比较ΔCt法以及RefFinder 5种软件或方法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和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鳞茎中都是EIF和BHLH综合稳定性最佳,在不同组织中GAPDH和EIF的综合稳定性最佳,而在所有样品中及不同组织中,ACT的稳定性最差。本研究所得结果为‘萨莉’鳞茎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分析提供了合适的内参基因组合,为其后续基因表达量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铁炮百合杂交系 内参基因 qPCR geNorm 百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素诱导西伯利亚百合的转录组分析及LoERF96基因克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伯利亚百合萌发阶段的分子调控机制,筛选响应褪黑素、促进百合鳞茎萌发的潜在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方法】对褪黑素处理下的西伯利亚百合小鳞茎关键时期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筛选响应褪黑素、促进百合鳞茎萌发的ERF潜在基因。对筛选的关键基因LoERF96进行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小鳞茎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LoERF9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根据转录组数据筛选得到78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下调表达基因388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富集的差异基因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代谢过程、细胞过程、生物调节、刺激响应、信号、生殖过程等。KEGG代谢途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的代谢途径包括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MAPK信号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光合作用、碳代谢、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等。通过同源克隆得到LoERF96基因,该基因序列全长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有1个AP2保守结构域,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32 ku,理论等电点为4.94,是没有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预测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RT-qPCR表达结果显示:在百合4个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LoERF9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西伯利亚百合中的乙烯响应因子LoERF96受褪黑素诱导表达,这一结果为探究百合AP2/ERF转录因子萌发阶段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百合 LoERF96 基因克隆 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百合及东方百合 AGPase 酶活性及表达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两类百合不同发育时期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AGPase基因表达量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使用qPCR、连续监测法、蒽酮法分别测定材料AGPase基因的表达量、酶活性及淀粉含量,再对比两类百合的异同,以得到两类百合AGPase基因的表达量、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各自的特点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克隆到的AGPase基因都具有PLN02241家族蛋白结构特征;定量结果表明,两类百合AGPase大亚基基因表达模式相同,总体趋势类似。小亚基基因表达模式存在差异,且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低于大亚基基因;淀粉及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类百合总体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AGPase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AGPase酶活性与淀粉含量在鳞片中高度线性相关,且叶片中的酶活性与鳞片中的淀粉含量也高度线性正相关。【结论】两类百合不同时期的淀粉含量及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但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百合的淀粉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两类百合大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在鳞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相似,但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类型百合的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AGPase小亚基基因的表达量与淀粉含量正相关。

关键词: 百合 AGPase 淀粉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LoXTH23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表达动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oriental'Siberia')休眠解除过程中LoXTH23基因的作用.[方法]以西伯利亚百合鳞茎为试验材料,从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出 1个休眠解除期差异显著的XTH家族基因,利用RT-PCR技术扩增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oXTH23.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oXTH23基因结构、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LoXTH23基因在鳞茎休眠解除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oXTH2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 858 bp,编码 285个氨基酸,包含GH16结构域,属于XTH家族基因;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 3.19 ku,理论等电点为 6.19,是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的不稳定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以随机卷曲为主,存在 30个磷酸化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oXTH23基因的表达量在鳞茎休眠完全解除10d时最高.[结论]LoXTH23可能在百合鳞茎休眠解除调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百合 LoXTH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休眠解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抗尖孢镰刀菌细胞突变系的防御酶活性变化

江西农业学报 2020

摘要: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关键词: 百合 抗尖孢镰刀菌细胞突变系 生化抗性 防御酶 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育性与花药发育过程中激素和内源物质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百合雄性不育发生与其花药内源激素含量、几种内源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酶活性变化的关系,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可育系和不育系花药发育关键时期的激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和COD及ATP能量代谢酶活性,分析激素含量、各激素间比值、内源物质含量和能量代谢酶活性对百合雄性不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百合花药造孢细胞期到四分体期,花药内源激素含量、内源物质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变化在不育系与可育系间均存在差异。其中,不育系花药的生长素(IAA)含量在发育的各阶段均高于可育系;ZR和GA4含量在花粉母细胞期不育系与可育系相差不大,但到四分体期不育系中的含量低于可育系;ABA含量在不育系四分体期出现盈积;JA含量在不育系的花粉母细胞期低于可育系,而在四分体期高于可育系。(2)花药内源物质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表现为可育系均高于不育系,但不育系的丙二醛含量在四分体期显著高于可育系。(3)COD和ATP能量代谢酶活性在花药发育的各阶段均是可育系高于不育系。研究认为,在百合不育系花药发育关键时期(花粉母细胞期到四分体期),其IAA含量增加,ABA水平提高,GA4和ZR含量降低,影响了花药内源物质和能量的正常代谢,这可能是导致百合花药中花粉发育受阻、形成败育的原因。

关键词: 百合 雄性不育 植物激素 内源物质 能量代谢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百合品种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不同百合品种的光合特征差异并为其温室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和‘Sorbonne’、亚洲百合与喇叭百合的杂交品种‘Conca D or’为试验材料,利用Walz公司生产的GFS-3000光合测定系统和Junior-PAM荧光系统测定了3个百合品种的光合日变化、荧光参数和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3个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其中‘Siberia’的Pn峰值最大,为6.530μmol/(m2·s);气孔导度(Gs)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亦为单峰曲线,但不同品种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日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呈现早晚高中午低的单谷型和早晚高中午低的单峰型变化,最低值和最高值均出现在10:00。环境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片温度(TL)对Pn直接作用较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空气相对湿度(RH)对‘Sorbonne’和‘Conca D or’Pn直接作用较大,但呈负相关。‘Sorbonne’的所有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光曲线参数在3个品种中均最大,且‘Sorbonne’的Ek远远大于另外两个品种,表明其具有很高的耐受强光能力。以上结果说明,日光温室条件下,‘Siberia’的光合能力最强;在‘Sorbonne’的栽培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

关键词: 百合 叶位 光合日变化 环境因子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抗病无性系抗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百合抗尖孢镰刀菌枯萎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期明确抗病无性系参与抗病反应的关键蛋白。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被百合尖孢镰刀菌诱导0、24、48和72 h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进行差异蛋白分析。经质谱检测及数据库检索,鉴定了25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鉴定为未知功能的蛋白,其余15个依据其相关功能分为4类,即防御反应相关蛋白、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糖类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热激蛋白。其中参与防御反应的病程相关蛋白(推定的抗病蛋白RPS2、推定的抗晚疫病同族蛋白R1C-3、过氧化物酶Q、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NBS-LRR类似蛋白)可能是百合抗病无性系介入抗病防御反应的关键蛋白。

关键词: 百合 总蛋白提取 双向电泳 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 差异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百合营养成分的差异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食用百合为材料,对百合鳞茎中的多糖、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百合在营养元素含量上差异较大。多糖含量最高的是兰州百合14.58 mg/g,最低的是卷丹9.74 mg/g。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是川百合最高,龙牙百合最低。4种百合中P、Mn、Cu元素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卷丹的Cu、Zn、Na元素含量远高于其他3种百合,其中Na元素的含量甚至是龙牙百合的2.3倍,可能与其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相关。选择食用百合栽培种类时,其鳞茎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可作为筛选依据。

关键词: 百合 种类 营养成分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