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低温对OT百合‘Robinna’光合特性的影响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 2015
摘要:为探讨百合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切花生产期的光合特性,研究其冬季温室加温措施,提高百合切花质量,本文以OT百合品种‘Robinna’为试验材料,采用昼夜温度为15℃/1℃的低温环境,对供试材料进行持续15d的低温胁迫处理,并连续监测‘Robinna’各项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对OT百合‘Robinna’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非常显著,与25℃/15℃常温对照相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百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呈降低趋势,叶绿素a/b升高,光饱和点(LSP)降低、光补偿点(LCP)升高,可利用的光强范围在逐渐变小,光补偿点从19.31μmol m-2s-1上升到49.97μmol m-2s-1,光饱和点从321.91μmol m-2s-1下降到268.63μmol m-2s-1。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表观量子效率(AQE)、饱和光合速率(Pmax)、线粒体呼吸速率(Rd)均持续下降。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表明:百合叶片的基础荧光(F0)增大,从正常值的620.58上升到低温胁迫15d后的662.0,而PSⅡ光化学效率及PsⅡ潜在活性有所降低;在低温胁迫条件下,‘Robinna’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较少,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 N)增加较少。特别是在低温胁迫3d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趋于平稳,变化不大。低温胁迫15d后常温培养2d,‘Robinna’各项光合生理指标均有所恢复,表明‘Robinna’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光合组织结构受破坏较轻,其吸收的光能可以较多用于光化学转化,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少,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的下降。
低温胁迫对不同百合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12个市场流行的商业品种与2个野生种百合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机制。通过方差分析与隶属函数分析对低温胁迫后的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Pro)、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14个品种(种)及百合各系列抗寒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抗寒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其抗寒能力的强弱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控制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单一因素所决定。14个百合品种(种)的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佳娜’>‘洛宾娜’>‘西伯利亚’>‘黄丝带’>‘蒙特马什’>兰州百合>岷江百合>‘白狐狸’>‘雪皇后’>‘王室落日’>‘王室之歌’>‘发光’>‘里昂’>‘布鲁勒’。百合品种(种)间抗寒性差异较大,而系列内差异较小。
关键词: 百合 抗寒性 抗氧化酶 丙二醛 相对电导率 脯氨酸
OT百合新品种 ‘金门’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门’百合是以OT百合‘T11’为母本,‘D74’为父本,经过切割柱头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的OT百合杂种系切花新品种。花瓣黄色,花瓣中下部深黄色,花梗开张角度适中,花序紧凑,植株茎杆粗壮,直立性良好。生长势较强,具有较强耐热性,对盐碱土壤有一定耐受力,适种地区广泛。
百合属野生种和园艺品种的染色体核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以东方百合品种"Berlin"和"Parasol"、亚州百合品种"Saniciro"、LA系列百合品种"Royal sunset"、百合野生种"大花卷丹"、湖北百合为材料,获得它们的染色体自然核型图,并参照国内外通用的核型分析标准,确定百合染色体的核型公式和类型.结果表明,供试百合染色体数均为二倍体,2n=2x=24.Berlin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8st+2sm;Parasol的核型公式为:2n=24=4m+10sm+8st+2t;Saniciro的核型公式为:2n=24=2m+2sm+10st+10t;Royal sunset的核型公式为:2n=2x=24=8sm+10st+6t;大花卷丹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SAT)+10st(SAT)+12t(2SAT);湖北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sm+10st+12t.研究认为,2个东方百合品种为3B型,1个亚州百合品种为3A型,1个LA系列百合品种为4A型,2个野生百合种为4A型.
OT百合新品种‘火凤凰’和‘金龙’
《园艺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火凤凰’亲本为OT百合‘OT11’和东方百合‘D36’,‘金龙’亲本为东方百合‘D38’和OT百合‘OT11’,两个品种均是由切割柱头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的OT百合切花新品种。‘火凤凰’花瓣黄红复色,内外瓣中下部红色,中上部黄色,花形紧凑。‘金龙’花黄色,生长势强,生育期短。两个品种耐热性良好,适种地区广泛。
百合试管小鳞茎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百合试管鳞茎诱导丛生芽,适宜诱导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1 mg/L NAA+30 g/L蔗糖+5 500 mg/L琼脂,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芽长至1~2 cm时,转入鳞茎分化培养基,适宜的鳞茎分化培养基为MS+1.0 mg/L NAA+90 g/L蔗糖+300 mg/L活性炭+5 500 mg/L琼脂,黑暗条件。提高培养基中的糖浓度可以提高百合再生小鳞茎的重量;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可提高再生小鳞茎形态的正常率。
亚洲百合和铁炮百合正反杂交亲和程度的差异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亚洲百合与铁炮百合杂交的亲和性,比较正反交组合在杂交亲和性上的差异。【方法】以亚洲百合‘Brunello’和铁炮百合‘新铁炮2号’配制正反交组合,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在雌蕊中的生长动态。【结果】两个组合花粉均可在柱头上萌发,但花粉管在柱头乳突细胞、花柱通道细胞中会依次发生胼胝质反应。杂交后7—18 h,正交组合花粉管的平均生长速度一直比反交组合的快,18 h后反交组合花粉管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并超过正交组合。授粉后55 h正交组合花粉管到达花柱1/2处并停止生长,48 h时反交组合花粉管进入子房。正反交组合均表现柱头和花柱不亲和。【结论】正反交亲和性程度存在差异。采用切割花柱授粉和子房授粉结合胚培养可以克服杂交障碍,提高获得杂种胚的概率。
百合生长期茎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百合Oriental-Trumpet系列中的罗宾娜为实验材料,在监测环境因子的基础上,用包裹式茎流仪探头对其生长期茎流进行测定研究,明确百合生长期内的茎流和耗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百合158d生长期中,总茎流量为7 289.30g,平均日茎流量为46.13g,其中抽茎期、现蕾期、花期、果期和果后期的总茎流量分别为1 862.00、3 197.80、710.50、1 438.30和116.70g,日均茎流量分别为62.97、72.68、54.65、30.60和4.67g,不同生长时期百合日茎流速率有明显变化。(2)光辐射和大气温度是影响百合生长周期茎流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且光辐射、空气温度与茎流速率呈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3)阴雨天茎流量和日茎流速率明显小于晴天。该研究为百合水分代谢模型的建立及现代化精准节水百合种植模式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选择合适的百合节水栽培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百合‘Siberia’בManissa’种间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东方百合杂种系(Oriental hybrids group)品种‘Siberia’为母本,OT杂种系(interspecific hybrids betweenOriental and Longiflorum/OT group)品种‘Manissa’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亲本及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母本东方百合‘Siberia’为二倍体即24条染色体,而父本‘Manissa’是高度杂合后代,为三倍体即36条染色体。杂交F1代的8个株系中有6个株系为二倍体即24条染色体,有2个株系为非整倍体,染色体条数分别为25和26条。母本‘Siberia’的核型为4m(1SAT)+10st(1SAT)+10t,父本‘Manis-sa’的核型为3m+18st(1SAT)+15t(1SAT),均属3B型。杂种F1代核型出现了多种类型,其中株系a、b、h为3B型,株系c、d、e、f为3A型,株系g为4B型。与亲本染色体形态相比,F1代株系出现了随体及端部着丝点染色体较多等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而亲本没有这些特征。从染色体的形态、随体来看,子代为真杂种,在遗传上均偏向于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