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473条记录
云南省啤酒大麦新品系适应性评价

中南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筛选适宜云南省种植的啤酒大麦(Hordeum vulgare L.)新品系,以云南省啤酒大麦区试品种S500为对照,对新选育的11个啤酒大麦新品系进行产量、农艺性状和抗逆性评价.结果表明,20YD(二)-3产量居第一位,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可以推荐进入啤酒大麦区域试验,并可作为优良亲本进一步加强利用.

关键词: 大麦(Hordeum vulgare L.)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密度对水稻旱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探究水稻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砚山县旱种的水稻品种及其适宜的栽培密度.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华浙优261',粳稻品种:'云两优502'、'云科粳1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栽培密度水平,采用水稻旱种旱管栽培的方式,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进行试验,分析旱种条件下栽培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籼稻材料在高密度下孕穗、齐穗提前,比低密度条件下早成熟1~3 d,而粳稻材料则相反;4个品种的株高均在B3(108万/hm2)密度下最高;水稻植株剑叶的SPAD值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随密度的增加,倒二叶先增后降,在B2(90万/hm2)密度下最高,倒三叶呈下降趋势;水稻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较高的处理组合为A2B3和A2B4,以籼稻品种'广8优1973'的产量最高,4个品种均在B4(126万/hm2)栽培密度下产量最高,说明在该生态区,B3密度下有利于水稻植株的生长,B4密度下更有利于水稻产量形成;栽培密度与有效穗成正相关,但实粒数在高密度下相对较低,说明高密度处理下能增加有效穗,但不利于培育大穗;栽培密度对籼稻品种的结实率影响不明显,粳稻结实率随栽培密度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受栽培密度影响较小.4个水稻品种中,A1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稻米的外观品质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蛋白质在不同密度间无明显规律,其余品种稻米品质受栽培密度影响不明显.选用籼稻品种'广8优1973'在基本苗为108万~126万/hm2栽培密度下进行水稻旱种,群体生长能够适宜此生态环境条件,实现高产.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水稻旱种 生育特性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冬作表现及种薯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中国马铃薯 2023

摘要:马铃薯作为云南省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产业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采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51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云南省马铃薯冬作代表区域德宏自治州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种薯在不同处理方式下打破休眠对出苗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二因素条区试验设计.A因素为品种,51个品种依据其相应特性分成5组,即示范组、加工组、冬作组、大春组和特色组;B因素为种薯处理方式,分为3种方法,即种薯在室温下自然打破休眠、使用1%硫脲+20 mg/L GA3浸泡30 min催芽打破休眠和收获后放入4~6℃冷库自然打破休眠.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进行农艺性状与产量综合评价.3种不同处理方式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F=9.713,P<0.001),不同分组之间的产量差异也极显著(F = 17.134,P<0.001).苗势与长势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苗势与单株结薯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大薯率、块茎大小以及商品薯率4个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长势与收获成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在综合评价中,'云薯902'(综合得分Y = 0.850)和'云薯108'(综合得分Y = 0.608)获得较高得分,'云薯506'(综合得分Y = 0.010)和'云薯401'(综合得分Y =-0.011)获得中等得分,'云薯103'(综合得分Y =-0.905)和'云薯701'(综合得分Y=-0.964)得分较低.试验分析了在特定条件下51个马铃薯品种的表现差异,有助于优化品种选择和种植管理策略,为进一步优化马铃薯区域品种布局结构,加速新品种更新换代,提升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实际种植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比较 产量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PSIM模型的低纬高原蔗区甘蔗生产潜力

农业工程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中国(云南)低纬高原蔗区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受限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甘蔗生产潜力缺乏系统评估的问题,该研究基于低纬高原不同生态蔗区17个代表站点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大田试验数据统计结合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典型播期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甘蔗主栽品种的蔗茎产量和糖分差异,并对不同水平的甘蔗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无论在灌溉模式还是雨养模式下,不同生态蔗区的甘蔗生产潜力和产量差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半湿润蔗区的灌溉模式与雨养模式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增产潜力大;典型春播种植模式下,湿润区的潜在产量为123.1~134.6 t/hm~2,半湿润区的潜在产量为99.3~132.7 t/hm~2,当前农户平均单产已达72.0 t/hm~2,仍有25.2%~45.4%的蔗茎增产潜力,7.4%~11.1%的糖分增产潜力,以及25.5%~49.7%的蔗糖增产潜力。蔗区生态气候、播期水氮管理优化和良种推广是影响和提升甘蔗生产潜力的重要因素。在生态气候上,湿润蔗区降雨充足,灌溉模式与雨养模式之间的潜在产量差小,进行补充灌溉对蔗茎产量的增产效果不明显,还会降低蔗茎糖分,适合采用雨养模式为主,注重高产稳产的种植策略;半湿润蔗区降雨不足,灌溉模式与雨养模式之间的潜在产量差大,灌溉模式较雨养模式增产增糖效果明显,适合采用节水灌溉为主,注重高糖高效的种植策略。在播期和水氮优化上,春植蔗生育期长度适中(360 d),水氮需求适中(施氮120 kg/hm~2,湿润区灌水656 mm,半湿润区灌水970 mm),远低于秋植蔗的生育期时间(480 d)和水氮需求(施氮240 kg/hm~2,湿润区灌水964 mm,半湿润区灌水1 342 mm),但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122~133t/hm~2),因此,以春植蔗为主的播期和水氮优化种植模式在低纬高原蔗区被广泛接受,是促进甘蔗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措施。在良种推广上,云蔗05-51产量表现突出,在湿润蔗区和半湿润蔗区均可作为主推品种;桂柳05-136糖分表现突出,可作为湿润蔗区的主推品种。研究结果为低纬高原蔗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节水抗旱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灌溉 气候 产量 蔗糖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施肥模型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莴笋科学施肥量,在嵩明、祥云、通海布置田间试验,研究耕层土壤养分、当季施肥量与莴笋产量、净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试验点N2P2K2处理产量、净产值最高;各试验点缺氮、缺磷、缺钾处理莴笋产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量与速效养分间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91、0.98、0.99.土壤校正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的供肥能力,本研究中莴笋土壤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N=0.123-0.01441nxN,yP=0.2446-0.04741nxp,yK=0.806-0.1181nxK.根据推荐施肥量和土壤中养分供给量,确定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云南莴笋高产养分临界值范围 N(286.8±45.6)kg/hm2、P2O5(135.7±4.9)kg/hm2、K2O(346.3±126.1)kg/hm2.在莴笋种植前通过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估算土壤供肥能力,用高产养分临界值减去土壤供应量计算莴笋当季施肥量.

关键词: 莴笋 产量 氮磷钾 土壤养分校正系数 高产养分临界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耕配合培肥对植烟根际土壤性质及烟叶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植烟土壤耕层结构不合理、养分流失、微生物结构失衡是制约烟叶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条件,探讨不同耕作和施肥模式对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烤烟产量的影响,为优化保山地区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传统旋耕、深耕分别配施化肥和生物有机肥,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烤烟根际微生物的响应特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烤烟产量分析.[结果]与传统旋耕相比,深耕土壤有机质下降17.00%~25.10%,蔗糖酶活性降低22.45%~23.47%,脲酶活性降低2.20%~7.49%,微生物量碳降低11.38%~65.73%,微生物量氮提升10.56%~222.86%.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没有明显改变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细菌门、真菌门的群落组成,并富集了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等优势细菌门,降低被孢霉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烤烟产量,增产率达56.66%.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放线菌门、粘菌门与pH显著相关,担子菌门与碱解氮显著相关.[结论]深耕配施生物有机肥有助于改善烟田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组成,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深耕、生物有机肥在改良植烟土壤环境和烟叶增产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烤烟 深耕 生物有机肥 土壤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解地膜在春植甘蔗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春植甘蔗使用的降解地膜,以4种降解地膜为研究材料,研究地膜的降解特性,降解地膜处理对成熟期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目、锤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2号、3号持续有效覆盖时间为80 d,田间覆盖时间满足春植甘蔗萌芽对水分和温度要求;降解2号处理下地温、土壤湿度有利于甘蔗萌发;甘蔗成熟期,降解1号处理的甘蔗株高最低,聚乙烯膜处理的甘蔗茎径值最小,降解2号处理的甘蔗有效茎(77748株/hm2)值最大,降解3号处理的蔗茎锤度最高,降解2号、3号、4号处理的甘蔗产量均高于聚乙烯膜处理,但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降解膜2号有效覆盖时间满足甘蔗出苗要求,且成熟期的产量和糖分(锤度)相对较高,具备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甘蔗 春植 降解地膜 形态特征 产量 糖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7种不同颜色地膜(红、绿、黑、白黑、银、银黑、透明膜)栽培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菌株6611-7396、6611-5155和六妹羊肚菌(M. sextelata)菌株JNLM6-2、JNLM7-29,观察菌丝长势和子囊果发育情况,测定地膜内外光照强度和气温、土壤温度和羊肚菌产量,研究不同颜色地膜对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膜透光率最高,黑膜、银黑膜透光率较低。七种地膜内湿度均大于地膜外湿度。绿膜处理的地膜内积温最高,为(99 735.1±4.0)℃;银黑膜处理的较低,为(87 632.0±3.3)℃。绿膜处理土壤积温较高,为(101 215.3±1.6)℃;黑膜土壤积温较低,为(95 675.2±1.6)℃。黑膜、白黑膜、银黑膜、银膜膜内温度相对较低,既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又有利于羊肚菌丝生长。透明膜、绿膜和红膜透光率高,有利于羊肚菌子囊、子囊孢子和侧丝正常发育,子囊果形态较好,出菇整齐,生长周期属于中周期,产量较高。红膜、绿膜透明膜较适合用于梯棱羊肚菌栽培,其处理的梯棱羊肚菌菌株6611-5155的产量较高,分别为(472.6±353.3)、(591.0±168.6)、(528.9±320.3) g·m-2。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羊肚菌地膜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膜颜色 羊肚菌 透射光谱 热辐射 子囊果成熟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对云南高原红壤生产力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比较不同有机肥对云南高原红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为培肥云南高原红壤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9年连续8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机肥对红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冬闲-玉米(CK)、冬闲-玉米+施用腐熟农家肥(FM)、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玉米(R)、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玉米(V)、冬闲-玉米+玉米秸秆还田(MS)5个处理.每年玉米收获后,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R、MS、FM、V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3.92%~14.03%,增加红壤速效钾含量6.64%~76.63%,降低容重6.22%~10.50%;R、FM、V增加红壤碱解氮含量0.70%~24.18%,而MS则降低0.31%;FM提高红壤速效磷含量43.74%,MS、V、R降低红壤速效磷含量2.73%-8.20%;MS、V、FM分别增产玉米217、377、537kg/hm2,而R处理减产474kg/hm2,FM、V玉米产量显著高于R.不同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容重;FM、V明显提高红壤碱解氮,MS和R对红壤碱解氮影响不明显;FM明显提高红壤速效磷含量,MS、V、R不同程度消耗红壤速效磷.施用腐熟农家肥增加红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产玉米最多;种植并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增加红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降低容重最多,增产玉米较多;种植并翻压肥田萝卜增加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最少,降低容重较多,玉米产量较低.

关键词: 有机肥 肥田萝卜 光叶紫花苕子 玉米秸秆 红壤 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茶叶生产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23

摘要:利用1990-2020年云南省茶叶生产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产业集中度和重心模型等,分析了云南省茶叶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云南省茶叶产量重心的迁移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经历了波动下降、波动增长和稳定增长3个阶段,茶叶产量则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稳步增长3个阶段;(2)茶叶种植面积增长是云南省茶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单产水平提升是次要因素;(3)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地区间差异较明显,基本形成了以临沧市、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3个州(市)为主的核心茶区,以凤庆县、勐海县、景洪市、昌宁县、澜沧县5个县(市)为主的重点茶区的发展格局;(4)云南省茶叶产量重心的迁移经历了向东南—西南—西北—东南4个方向的阶段变化,迁移速度经历了快—慢—慢—慢4个阶段的变化.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茶叶 生产 时空格局 演变特征 产量重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