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带一路”背景下老挝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老挝西瓜产业依托中国生产技术和中国市场而发展,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代表.老挝气候利于早春西瓜栽培,能较好填补中国早春西瓜供应缺口;老挝西瓜生产总成本较中国类似气候地区如海南低1200~2600元·(667 m2)-1,中老铁路的通车也为老挝西瓜运输降低了成本,缩短运输时间;老挝西瓜生产同时也存在栽培技术落后、西甜瓜产业园区较少等问题,随着中国包括人才、良种良法、资金等资源的涌入,以及"一带一路"通道建设不断向中下寮平原区发展,将建立起完善的西瓜产业链,推动老挝西瓜产业.


花粉管通道和农杆菌介导植酸酶基因phyC对桑树的遗传转化
《蚕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酸酶可以促进单胃动物利用饲料中的植酸磷。桑叶中的含磷量较高,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桑树品种有利于桑叶饲料的开发利用。构建含中性植酸酶基因phyC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phyC,利用花粉管通道结合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phyC基因导入红果1号×育2号杂交桑种子,1 301粒杂交桑种子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大田播种共获得154株桑苗,其中11株经PCR鉴定为阳性的phyC基因转化桑苗。该转基因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范围较广的特点,获得的转phyC基因桑树植株可作为饲料桑品种选育的素材。
关键词: 桑树 植酸酶 phyC基因 遗传转化 花粉管通道 农杆菌


利用卡那霉素筛选非洲菊转基因植株的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得到非洲菊转基因植株,将非洲菊的植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卡那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中,当卡那霉素浓度达到25 mg/L时,外植体的生长分化完全受抑制,苗白化。将非洲菊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农杆菌介导得到转基因植株,把共培养3 d的外植体进行3种不同处理。结果表明,处理3较好,即先在培养基中直接加羧苄霉素不加卡那霉素,待苗长势较佳时,再用卡那霉素筛选,PCR检测,得到7棵阳性植株,再生率为43.75%。既保证了芽诱导苗的成活率,又节省了大量提取DNA的时间和贵重药品的使用量。


大白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摘要:系统研究了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的大白菜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成功地建立了大白菜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大白菜抗性植株。实验结果表明,大白菜的不同基因型、苗龄、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和抗生素浓度对转化频率均有一定影响,其最高转化频率达4.0%。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大白菜基因组中。
关键词: 大白菜 根癌农杆菌 转化体系 pROK2植物表达载体


农杆枪法基因遗传转化技术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遗传转化的效率,克服受体范围的限制,采用农杆枪法进行基因的遗传转化。根据已报导的VirD1和VirD2基因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农杆菌C58菌株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VirD1和VirD2基因进行克隆。将序列正确的VirD1和VirD2基因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启动子CaMV35S和终止子nos之间,构建VirD1和VirD2基因的表达载体pB-VirD1及pB-VirD2。经PCR及酶切鉴定,基因已成功构建到表达载体上,为农杆枪法进行目的基因转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农杆菌 VirD1基因 VirD2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农杆菌介导的Bt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块茎蛾的危害极为严重,通过植物基因工程将Bt基因的Cry1Ab类型导入马铃薯,以期获得抗虫性提高的马铃薯基因工程植株.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3号(1/2MSO+50μLAs+2 mL农杆菌悬浮液)浸染液有利于抗性芽的分化,乙酰丁香酮可以提高叶片的转化率,共培养3 d的分化率较高.共获得经过卡那霉素筛选的114个转化植株,对初筛株系进行PCR分子鉴定,结果有55%的植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初步证明Cry1Ab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转化植株的抗虫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关键词: 农杆菌 Cry1Ab基因 基因转化 马铃薯 转基因植株


提高农杆菌介导法将PinII抗虫基因导入滇型水稻的转化效率
《分子植物育种 》 2004 CSCD
摘要:本论文对滇型水稻品种玉优一号、HT - 7的愈伤组织诱导、基因转化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 ,将质粒 pCAMBI130 0上带有的PinⅡ抗虫基因导入水稻愈伤组织细胞中 ,获得了一批Hyg抗性植株 ,185株抗性苗经过PCR检测和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试验 ,证明其中有 5 9株为转基因阳性植株。结果显示 ,受体、农杆菌状态以及共培养方式等是影响基因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 ;以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作为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筛选是可行的 ,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关键词: 滇型水稻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PinII抗虫基因 共培养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Bt基因研究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 ,将Bt毒蛋白基因的一种—cryIAb基因导入 2个云南水稻栽培品种(滇系 4号 ,合系 39号 )的愈伤组织中 ,经过潮霉素筛选后 ,获得了一批抗性苗 ,部分苗经PCR检测为阳性 ,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Bt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 ,并由此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实验中发现培养器皿的透气性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具有较大的影响 ,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势能够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选择合适的洗菌液渗透势能够大大降低洗菌对愈伤组织所造成的损伤 ,从而提高转化率。
关键词: Bt基因 水稻愈伤组织 根癌农杆菌 基因转化 PCR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