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光照胁迫对滇黄精多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光照胁迫对滇黄精根茎多糖含量及代谢酶相关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滇黄精为试材,利用遮阳网形成不同的光照梯度种植滇黄精.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滇黄精根茎多糖含量和蔗糖代谢相关酶(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中性转化酶NI,蔗糖酸性转化酶AI,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胁迫对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在20%透光率光照条件NI和AI活性最高,100%透光率强光照下SS、SPS和UGP活性最高.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SS、SPS与UGP活性升高,NI和AI活性降低.通过光照强度与5种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光照强度与SS活性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光照能影响蔗糖代谢酶的活性,适度的光照强度有利于滇黄精根茎多糖的积累,合理调控光照强度对滇黄精多糖的积累和提高滇黄精药材的质量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可为滇黄精拟境栽培和仿野生栽培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干旱胁迫对滇黄精多糖及其代谢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滇黄精块茎多糖积累的规律及其酶活性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对3年生滇黄精植株进行4种水分胁迫处理,并对部分重度干旱植株进行复水处理;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SS、SPS、AI、UGP、NI5种酶的活性;采用0.2%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显示,SS、SPS、AI、UGP、NI分别在含水量在20%、40%、20%、20%、20%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滇黄精多糖含量在20%含水量处理组最高.干旱胁迫与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含水量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可以提高滇黄精多糖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且有利于滇黄精块茎多糖的积累,能有效提高滇黄精品质,这对滇黄精的种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多花黄精多糖部分酸水解产物PMP-HPLC指纹图谱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多花黄精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探讨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药材多糖的差异.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HPLC法,建立多花黄精多糖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对其单糖组成、总多糖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相似度评价(SA)、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多花黄精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均含有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13批多花黄精药材相似度在0.781~0.945之间,总多糖含量为7.18%~16.27%,HCA和PCA将不同产地的多花黄精分为2类,采集于湖南省慈利县的样本单独为一支.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多花黄精药材多糖指纹差异较大,为保障黄精药材临床用药的有效和安全,有必要建立多花黄精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柱前衍生化 多花黄精 多糖 质量评价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三种滇黄精资源多糖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滇黄精种质资源多糖变化规律与其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了解差异种质滇黄精多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对滇黄精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道地药材品质挖掘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省13份滇黄精资源的多糖含量,筛选其中3种多糖含量显著差异的滇黄精种质,测定其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特征,以及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酶活性,并分析多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省13份滇黄精种质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变化为7.63%~29.36%;对多糖低含量(H1)、中含量(H9)和高含量(H12)的3份差异种质滇黄精进行分析发现,其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蔗糖>果糖>葡萄糖,且其含量随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种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且酶活性随多糖含量升高而升高;蔗糖含量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蔗糖含量与中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转化酶活性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推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中性转化酶NI是不同种质滇黄精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水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以云南元江水稻为例
《昆明学院学报 》 2022
摘要:为实现对水稻中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快速检测,开展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元江早、晚稻为测试对象,通过优化直链淀粉质量分数测量装置选择,结合基于定量分析的直链淀粉光谱数据预处理,近红外分析的淀粉质量分数差异检测和检测结果快速校正及优化,构建了一种快速检测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方法.与传统“碘比色法”比对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测定结果与“碘比色法”基本一致;检测速率达到2份/min以上,而“碘比色法”仅为1份/min.说明该方法对元江早、晚稻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的检测能够满足精度和效率的要求.
滇黄精与轮叶黄精多糖的组织化学及含量测定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滇黄精及其习用药材轮叶黄精进行多糖组织化学和含量测定研究,明确两种药材多糖的积累和分布特征,比较两者多糖含量的差异,为滇黄精及其习用品资源的挖掘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两种药材不同器官的横切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多糖进行定位分析。以醇提法提取根茎多糖,采用蒽酮-硫酸为显色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在两种药材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多糖主要分布在根、根茎的皮层薄壁细胞、黏液细胞、维管束及其鞘细胞中;茎的维管束和纤维束环中;叶肉细胞及叶脉维管束中。根茎多糖分布最多,其次是叶片,根和茎中分布则较少。两种药材多糖含量差异不大,滇黄精多糖含量略高于轮叶黄精。结论组织化学定位和蒽酮-硫酸显色法适用于研究和分析黄精类药材多糖的分布和含量测定。民间习用轮叶黄精有一定的合理性,应加强对其化学成分、安全性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
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方法】对21份不同海拔种植的低AC稻米的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分析籼、粳稻低AC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特点。【结果】籼、粳低AC稻米的食味品质指标中,仅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而RVA谱特征值间相关较大,并与部分蒸煮理化指标相关显著。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仅在遮放籼稻的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其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工业大麻雌株花叶多糖抑菌活性及稳定性分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工业大麻雌株花叶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flowers and leaves of female plant in industrial hemp,PFLFIH),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该多糖对9种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同时研究了紫外线、温度、pH值、氧化剂与还原剂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PFLFI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杀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6.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等其他8种人体致病菌无抑菌活性.该多糖具有良好的紫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耐受能力较好;pH值对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影响较大,在pH值为7时抑菌活性最高.
基于多指标评价技术研究云南不同产地玛咖的质量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玛咖功效物质(玛咖酰胺、总生物碱、玛咖多糖)为主要指标,建立多指标评价体系对云南不同产地玛咖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检测玛咖多糖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玛咖总生物碱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玛咖酰胺的含量。【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的玛咖主要化学物质有显著差异,德钦产区的玛咖多糖(8.6%)、玛咖总生物碱(3.18 mg/g)及玛咖酰胺总量(2.46 mg/g)含量均为最高,且德钦、维西地区的玛咖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结论】云南不同产地玛咖在主要化学物质(玛咖酰胺、总生物碱、玛咖多糖)含量上体现出的这种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与其产地的海拔和温度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