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quality control(模糊匹配)
163条记录
种植密度对云南省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农学学报 2025

摘要:研究种植密度对云南省最新审定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云麦11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弱筋小麦新品种在云南省大面积推广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以'云麦114'为试验材料,设置基本苗90万株/hm2(A)、135万株/hm2(B)、180万株/hm2(C)、225万株/hm2(D)、270万株/hm2(E)、315万株/hm2(F)和360万株/hm2(G)7个处理,3次重复,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考察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粒型性状、品质性状与茎蘖动态并进行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云麦114'的最高茎蘖数、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在7个种植密度下存在极显著差异,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在各种植密度下存在显著差异,而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在各种植密度下差异不显著,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变化趋势都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最后降低的趋势;该品种的有效穗以及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与其基本苗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0.778**、0.908**、0.767**、0.924**、0.850**和0.752**),株高和理论产量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36*和0.520*),穗粒数、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与其基本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50*、-0.449*和-0.467*),实际产量等其余16个性状与其基本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种植密度可显著影响'云麦114'的三叶期、四叶期、五叶期、六叶期和七叶期的茎蘖数、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成穗率、穗粒数、株高、吸水率、蛋白质含量、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和硬度值等性状,而不会显著影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千粒重、籽粒面积、籽粒周长、籽粒长宽比、粒长和粒宽,过低种植密度不利于该品种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发挥.该品种在基本苗为135万~360万株/hm2时其产量均稳定在14389.50~16078.50 kg/hm2,即保持很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且能够保持其弱筋小麦的品质特性,适宜在云南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推广时使用.

关键词: ’云麦114’ 弱筋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茎蘖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瑞丽春季不同月份露骨修剪对柠檬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春季不同月份露骨修剪对柠檬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柠檬分批次结果技术开发奠定基础。以避雨大棚内4年生盆栽枳砧尤力克柠檬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月15日、3月15日、4月15日进行露骨修剪处理,以不修剪作为对照。观测不同月份露骨修剪后的物候期、枝梢生长、成花、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一年多次抽梢开花,2月25日前后春花大量开放,9月中旬春花果成熟;春季露骨修剪后一年仅有一批特定时期的花果产生,物候期推迟,2、3和4月露骨修剪的开花时间分别集中于6月26日、7月12日和7月24日,果实成熟期分别延至11月16日、11月24日和12月6日前后。春季露骨修剪后抽梢次数和花量均显著降低,新梢数量和有叶花枝率显著增加,优质果率不同程度增加。春季不同月份露骨修剪中,2月露骨修剪的花量、单株结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出汁率、可滴定酸含量最高;3月露骨修剪的果实品质略低于其他处理;4月露骨修剪的一级果率、优质果率、果实横径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但单株结果数和产量最低。春季对柠檬进行露骨修剪可以成批量生产冬季果。

关键词: 柠檬 春季 不同月份 露骨修剪 生长结果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贮大麦新品种云贮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

摘要:云贮麦1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鹤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云大麦6号为母本、云啤7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系谱法联合选育的青贮专用大麦新品种。在连续2年的品种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鲜质量为50 699.40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9.27%,增产极显著,丰产稳产性评价为“很好”;平均干质量为17 831.1 kg/hm2,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6.68%,增产极显著。云贮麦1号表现为分蘖力强、叶片持绿性好、高产稳产、抗倒伏性好和适应性广等优点,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大麦(青稞)(2024)530008。该品种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000~2 400 m秋冬播大麦种植地区种植。

关键词: 云贮麦1号 青贮大麦 品质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有机肥碳氮比对植烟红壤微环境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碳氮比是反映有机肥肥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有机肥碳氮比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环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土壤培肥及其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021—2022年在云南省寻甸酸性山原红壤上,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施无机化肥对照(T1,CK),以及配施不同碳氮比有机肥(10:1、15:1、20:1、25:1)对植烟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微生物群落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T5土壤pH升高0.09~0.13个单位;T2、T3、T4、T5显著增加土壤有机、水解性氮、有效磷及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9.91%~17.40%、9.11%~16.45%、7.16%~43.68%、11.61%~39.54%;T2、T3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显著提高8.12%、14.63%。T2、T3、T4、T5的土壤SOC含量及C/N较CK分别显著提高11.61%~39.54%、4.48%~29.72%。T2、T3、T4、T5的大粒径团聚体(>5、2~5、1~2 mm)含量显著增加20.75%~75.91%、10.06%~54.50%和16.98%~66.13%;而其微团聚体(0.053~0.25、<0.053 mm)含量较CK显著下降10.61%~54.52%;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增加。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其叶面积较CK分别显著增加7.36%和14.92%。与CK相比,T2、T3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显著提高11.99%、16.93%及5.92%、15.46%。T3能显著增加烟叶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降低总氮和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施碳氮比(10:1、15:1)的有机肥有利于提升土壤pH及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群落丰度,促进烤烟发育,提高烟叶产值和品质

关键词: 烤烟 碳氮比 有机肥 团聚体结构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咖啡豆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国产咖啡豆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我国咖啡豆用于现磨咖啡和速溶咖啡两种用途时的品质评价方法,筛选评价指标,首先通过Delphi评价法和序关系分析法从基本品质指标中筛选主要品质指标,构建品质指标体系。随后测定采自云南和海南不同产区53个咖啡豆样品的主要品质指标成分差异,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不同用途咖啡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基于样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最终筛选出粒度、口感、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为速溶咖啡用咖啡豆特征性品质指标;粒度、口感、香味、咖啡因含量为现磨咖啡用咖啡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确定适用于速溶咖啡的主栽品种为卡蒂姆和铁皮卡,主产区为云南;适用于现磨咖啡的咖啡豆主栽品种为卡蒂姆,主产区为云南。

关键词: 咖啡豆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特征性指标 指标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探究了不同发酵剂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CK组)和3个处理组(A组、B组、C组).CK组中不添加任何发酵剂,3个处理组在木薯茎叶原料中分别添加0.02%的发酵剂A、发酵剂B、发酵剂C,每组3个重复,发酵9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Ca、P含量与CK组无明显变化;C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最高,分别较CK组升高8.06%、17.84%、2.01%;A组木质素含量最低,较CK组降低14.43%;C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最低,分别较CK组降低11.40%、16.62%、14.96%.各处理组的所有饲喂价值指标均高于CK组,C组的所有饲喂价值指标均最高.B组pH值、氨态氮、丁酸和氨态氮/总氮的数值均最低,较CK组分别降低8.88%、20.90%、99.48%和26.82%;C组乳酸含量最高,较CK组升高26.03%;A组乙酸含量最低,较CK组降低5.85%.对发酵品质进行综合评分可知,各处理组得分均高于CK组.利用平均隶属函数值对木薯茎叶青贮品质进行综合比较,B组的青贮品质最佳.研究表明,添加微生物发酵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木薯茎叶的青贮品质.

关键词: 木薯茎叶 发酵剂 青贮品质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不同品种核桃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云南主栽核桃和薄壳山核桃果实的品质评价指标,选取27个核桃品种果实,对矿质元素、蛋白脂、粗脂肪等12个营养指标进行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营养指标的含量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5%~83%,其中VC变异系数最大,粗脂肪变异系数最小;9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K>P>Mg>Ca>Mn>Na>Fe>Zn>Cu,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5.62%,脂肪含量均值为68.63%,VC的平均含量为4.66 mg/100 g;相关性分析表明,12个营养指标之间,P、Fe、Mg、Ca、Cu均与蛋白质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品质最佳的核桃品种为'香茶''永平''晚熟'和'小圆果',薄壳山核桃中品种'卡多'综合表现较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富含矿质元素类群和高脂肪含量类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K、Fe、Mg、Ca、Cu元素、蛋白质、脂肪为评价云南不同品种核桃品质的关键性指标.薄壳山核桃适合榨油,22种主栽核桃适合直接食用或开发富矿质元素和高蛋白的功能饮料.研究明确了云南核桃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并探明品质特性,提供科学分类方法,为云南核桃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奠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核桃 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品质及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覆土栽培试验,设置 6 个Se浓度(0、50、100、200、300、400 μg/g)处理,分别记为CK、Se50、Se100、Se200、Se300、Se400,研究外源硒对云南白灵芝生长发育、重金属积累、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及其DNA甲基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Se对子实体柄长和菌盖大小(横径、纵径)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菌盖厚度;随着Se施用水平提高,菌丝生长速率和子实体硒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量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子实体重金属含量(As、Cd、Pb、Hg)随Se浓度增加呈持续降低趋势,线性分析也表明,重金属含量与Se施用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施Se增加了子实体多糖、粗蛋白、黄酮及总氨基酸含量,其中,多糖、黄酮含量在Se400 处理下最高,总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分别在Se200、Se300 处理下最高.HPLC测定分析表明,与CK相比,Se300 提高了灵芝酸A、灵芝酸DM、灵芝酸F及灵芝酮三醇为主的三萜酸组分,其总三萜酸含量较其他处理提高 2.93%~25.54%.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显示,Se300 较CK、Se400 相比具有较高的未甲基化位点比例和较低的甲基化位点比例.综上,施用外源硒可促进早期菌丝生长,提高子实体生物量累积,改善子实体重金属安全性能和生物活性成分品质,改变DNA甲基化比例,且以 300 μg/g施用浓度的整体效果最佳,其子实体产量较对照显著提高 11.36%.

关键词: 白灵芝 农艺性状 重金属含量 品质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典名方中草果的本草考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对草果的名称、基原、学名考订、产地、入药部位、品质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考证,为含此类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草果"一名最早见于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代本草均以草果为正名,尚有草蔻、豆蔻、漏蔻、老蔻、草豆蔻等别名.历代所用草果的主流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的干燥成熟果实,但宋代草果常作为豆蔻或草豆蔻的别名,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是最早将草果作为单独药材分条记载的本草,清代及其以前受早期古籍的影响,仍有部分书籍将草果与其他姜科植物混淆,直至近现代才将其区分开来.历代本草记载草果的产地为云南、广西,后逐渐扩充至贵州等地,现云南为我国草果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成为草果的主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古代记载草果的采收时间为阴历八月,多为去壳生用或煨炒;现今草果的采收期一般在10-11月,采收后晒干或烘干.关于草果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记载古今文献基本一致,即性温,味辛,归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除痰,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草果药材的经典名方时,选用A.tsaoko为其药用基原,炮制方法可根据处方要求,未标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关键词: 经典名方 草果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变迁 品质评价 采收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长果桑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26个长果桑果实的单果重为1.15~8.38 g,硬度为1.17~2.08 kg/m2,含水率为63.23%~79.00%,出汁率为45.28%~77.97%,pH为2.22~4.05,可溶性固形物为17.07%~35.50%,氨基酸含量为6.29~27.93 mg/g, Vc含量为0.02~1.72 mg/g,总糖含量为114.60~352.93 mg/g,还原糖含量为25.30~205.24 mg/g,总黄酮含量为10.16~73.42 mg/g,生物碱含量为0.04~2.46 mg/g,总酚含量为0.61~2.68 mg/g,花色苷含量为0.01~1.02 mg/g, r-氨基丁酸(GABA)方法含量为88.43~938.27μg/g,总抗氧化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1.63~93.66、11.32~7.53和9.61~65.09 mg/g水溶性Vc当量的抗氧化活力.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9%,能较好地反应果实品质的基础信息.[结论]PCA结果显示,云桑2号、红粉佳人、果3、红香橙、黑金椹、姹紫嫣红、红颜知己和紫金椹等资源果实品质最佳,适宜作为云南省深度开发的优良果桑资源;单果重、Vc、花色苷、SSC、氨基酸、总糖可作为长果桑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

关键词: 长果桑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