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肥量对柠檬幼树矿质养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水平对柠檬幼树养分含量及果实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以期筛选出柠檬幼树适宜的经济施肥量。每株每月分别施用柠檬幼树专用肥0(CK)、10、20、40、80、160 g,测定各处理叶片、果实、果皮、果肉的矿质养分含量,每年统计单株产量及果实品质,探讨施肥量对矿质养分吸收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叶片和果实N、Mg、Zn、Mn、Cu、Fe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P、K含量先降低后增加,Ca、Mg、Fe含量则呈相反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施肥处理3年总产量表现为40 g>20 g>10 g>80 g>0 g>160 g;肥料用量为40 g时的产量和品质最佳,其产量是对照的9.62倍,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分别增加26.97%、7.37%、38.21%、21.57%、39.38%。综合考虑植株的养分、产量和果实品质情况,推荐柠檬幼树生长中每株每月施用柠檬专用肥40 g。


微生态制剂对葡萄抗病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不同轮作模式下氮素调控对烤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烤烟产质量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种轮作模式(油菜-烤烟、玉米-烤烟、蚕豆-烤烟)、4个施氮量处理[T1(不施氮,CK)、T2(施氮量45 kg/hm2)、T3(施氮量90 kg/hm2)、T4(施氮量135 kg/hm2)],分析不同轮作模式下施氮量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产值、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烤烟、玉米-烤烟和蚕豆-烤烟3种轮作模式下,施用氮肥均对烤烟田间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90 kg/hm2处理烤烟产值最高,分别为76 284.8、82 262.4元/hm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45 kg/hm2处理烤烟产值最高,为76 826.9元/hm2。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施氮量90 kg/hm2处理烟叶品质较好,蚕豆-烤烟模式下施氮量45 kg/hm2处理烟叶品质较好。氮素农学效率、氮素经济学利用效率和氮素生物学利用效率在3种模式下均以施氮量45 kg/hm2处理为最高。氮肥利用率在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均以施氮量135 kg/hm2处理为最高,分别为40.4%、42.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氮肥利用率以施氮量45 kg/hm2处理为最高,达40.9%。综上,油菜-烤烟和玉米-烤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最佳氮肥施用量为90 kg/hm2,蚕豆-烤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最佳氮肥施用量为45 kg/hm2。


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蕉作为云南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缺乏对高品质形成外部环境因素和品质组成内部因子的系统研究,不能有效地突出其品质优势,直接影响了云南省香蕉产业的整体效益.[方法]通过对蕉园海拔510、660和810 m的香蕉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调查,结合测定光照强度、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和香蕉品质,分析不同海拔气候因子对香蕉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香蕉生育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延长.光照强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空气温度随海拔升高显著降低.植株高度和假茎周长随着海拔的升高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提升趋势.[结论]本研究认为温度是影响香蕉生长的重要气候因子;香蕉果实品质随着海拔的增加呈现显著性提升趋势,其中酸度也呈现提高趋势,需进一步明确海拔对香蕉果实口感的影响.


云南多雨烟区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
《水土保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增密减氮对烤烟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调控效应.以烤烟品种"云烟105"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13 890,15 150,16 665株/hm~2)和施氮水平(0,84,94.5,105 kg/hm~2)及其互作对烤烟产质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密减氮能显著提高烤烟肥料利用率、产量和产值,使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显著升高,总氮、烟碱含量降低,对水溶性氯无显著影响,烟叶化学品质更加协调.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及烤烟氮磷钾利用率显著受年份、密度、施氮及年份*施氮、密度*施氮、年份*密度*施氮互作影响,其中施氮、密度及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效应分别为42.5%,27.3%,18.9%,而其对养分利用率的效应分别为38.2%,25.4%,23.8%.与当前烤烟种植模式相比,增密和减氮10%~20%组合对烤烟增产、提质和增效作用显著,最佳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15 150株/hm~2和84.0~94.5 kg/hm~2.


垄沟覆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烤烟大田生长期抗旱能力,解决移栽至团棵期干旱对云南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优质烤烟MSK326品种在垄沟覆膜、M型宽垄双行覆膜、膜下小苗移栽及普通覆膜4种覆膜种植模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效益、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共54个性状进行系统考查检测评吸研究.[结果]4种覆膜种植模式的MSK326烟株的6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均表现均为打顶期>旺长期>团棵期,旺长期7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及3个光合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 4种覆膜种植模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差异;4种覆膜种植模式间产量、上等烟、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均达极显著差异.其中垄沟覆膜的产量、产值最高,分别比普通覆膜增长5.53%、8.58%.垄沟覆膜种植的烟株不仅7个农艺性状(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4个光合性状(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6个产量效益性状(产量,上等烟比例、中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产值)、5个物理性状(开片率、叶片厚、单叶质量、平衡含水率、物理特性指数)在4种覆膜种植模式中最高,而且中部烟叶的5个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钾氯比)、6个感官品质(香气质、香气量、杂气、透发性、柔细度、甜度)及评吸总分均最高.[结论]垄沟覆膜的烤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均最高,中部烟叶化学成分及内在品质更加协调.研究结果为垄沟覆膜种植新模式对解决烟草移栽期干旱、提升烟草产量和品质及其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其综合品质,为拓宽云南小麦品质遗传基础和选育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8年参加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171份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计算、聚类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对云南育成小麦的13个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并剖析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13个品质性状的H'为1.555~2.060,平均为1.916,其中粗蛋白含量的H'最大,稳定时间的H'最小,且地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于田麦品种(系)。在欧式距离3.0处可将171份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分为六大类群,大部分供试小麦按栽培类型聚类在一起,少部分交错分布在每个类群中。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值(D)越高,其综合品质性状越优,具体排序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作为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D总变异的97.83%,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其中,吸水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不明显的降低趋势,容重、粗蛋白含量、评价值和延伸性均随参试年度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云南育成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容重、粗蛋白含量、吸水率、评价值和延伸性等5个品质性状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综合表现的评价指标。综合品质性状较优的云麦109和凤1128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的首选亲本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演变规律 云南


两个引进荔枝品种果实品质的筛选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丰富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荔枝品种类型,助力果农丰产增收,分析了2个引进荔枝品种的果实品质.通过高接换种的方法引种试验,观察记录参试品种的物候期、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等情况.结果表明:'新球蜜荔'与'玉谭蜜荔'的糖酸比、平均单果重和可食率均优于对照品种;'新球蜜荔'与'怀枝'均在7月中旬成熟,'玉谭蜜荔'6月下旬成熟,'妃子笑'6月中旬成熟;'新球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3.1 kg)略高于原产地(22 kg),'玉谭蜜荔'平均单株产量(25.34 kg)低于原产地水平(30.5 kg),'新球蜜荔'、'玉谭蜜荔'平均单果重、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原产地水平.'新球蜜荔'和'玉谭蜜荔'高接换种后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区种植.


外引粳稻品种在云南高原的综合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云南粳稻主栽品种为对照,对引进的27个粳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和稻瘟病抗性评价,以期明确外引品种在高原粳稻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在云南高原不同海拔条件下种植,评价外引粳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在稻瘟病重发区自然诱发评价稻瘟病抗性;用日本稻米外观品质9级分段法评价稻米外观品质.[结果]在3种海拔条件下种植外引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随海拔升高,株高、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均不同程度降低.外引品种与云南粳稻品种相比,大多植株较矮,穗粒数较少,千粒重较小,结实率和单株产量较低,而单株穗数差异不显著,稻米外观品质较好,稻瘟病抗性较强.参试品种划分为5个类群,62%的引进粳稻属于同一类群,6个引进粳稻与2个云南品种划分为同一类群.[结论]大部分外引粳稻品种难以在云南生产上直接利用,但一些优良性状可以作为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改良的优异资源.外引粳稻品种的利用,对于拓宽云南粳稻育种的遗传基础,增加云南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外引品种 粳稻 云南 农艺性状 稻米品质 稻瘟病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