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rowth(模糊匹配)
200条记录
4种诱抗剂对三七生长、抗病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现代中药 2016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茉莉酸甲酯(Me JA)、苯并噻二唑(BTH)、DL-β氨基丁酸(BABA)、3-丙酮基-3-羟基羟吲哚(AHO)对三七生长和抗病性的影响。方法:在三七上喷施不同浓度的诱抗剂,然后测定其生长指标,抗病性,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结果:各种试剂处理后,三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等生长性状得到改善,但植株叶片防御酶活性和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并不一致,其中Me JA 50 mg·L~(-1)和AHO 200 mg·L~(-1)处理的三七植株的生理指标总体上好于对照,抗病性明显比对照高。结论:采用Me JA 50 mg·L~(-1)和AHO 200 mg·L~(-1)喷施三七植株,可以使株高、茎粗、叶片长宽和单株根干重增加,并降低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可以考虑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三七 诱抗剂 生长指标 诱导抗病性 防御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林复合系统中滇龙胆形态和生物量变化研究

广西植物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幼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十年茶树、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尼泊尔桤木(Alnus nepalensis)、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间作模式和荒坡栽培滇龙胆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长、根粗、生物量等性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其形态和生物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荒坡栽培、滇龙胆与十年茶树间作其株高最高,为(37.32±8.36)cml和(37.31±9.62)cm,与大叶桉间作其株高最低,为(19.08±12.40)cm;荒坡栽培植株茎粗数值最高,为(0.36±0.13)cm,大叶桉间作茎粗数值最低,为(0.23±0.04)cm;与茶树间作植株根系最长,为(18.42±7.23)cm、和(17.71±7.34)cm,与尼泊尔桤木间作植株须根数最少,为(7.32±2.23).m、;根粗受栽培模式影响不显著(P>0.05);荒坡栽培全株生物量最高,为(14.52±13.37)g,大叶桉间作全株生物量最低,为(2.17±1.42)g。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茎粗和须根数与全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514,P<0.01;R=0.510,P<0.01;R=0.339,P<0.01)。根茎比与全株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29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各性状对全株生物量的积累贡献程度不同,株高、茎粗、须根数和根粗是影响滇龙胆生物量积累的主要性状。荒坡栽培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与桉树间作,滇龙胆可能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共同影响,使其植株矮小,生物量偏低。6种栽培模式中荒坡、滇龙胆与茶树、木瓜间作栽培为高产模式。研究结果可为农林药用复合种植中物种搭配、时间和空间种植技术优化升级以及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林系统 滇龙胆 形态 生物量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级别麻疯树种子及苗木性状差异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麻疯树种子的利用效率,将云热-1号麻疯树种子分为≥0.60 g/粒、0.50~0.59g/粒、0.40~0.49 g/粒及<0.40 g/粒共4个级别,研究其表观性状、萌发能力及苗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随单粒种子质量的增加,种子及其组成部分质量、种子及其种仁尺寸、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明显增加,劣质种仁比率则明显下降;质量较大种子的苗木各器官生长量及苗木质量指数明显大于质量较小种子;同一级别较大质量种子的苗木生长优势在不同播种季节也有差异。贮藏后,质量较小种子劣变较快,其中<0.40 g/粒种子贮藏8个月后基本丧失萌发能力。表明本试验条件下种内质量小于0.40 g/粒的麻疯树种子不宜留作播种育苗使用。

关键词: 麻疯树 种子分级 种子性状 种子萌发 苗木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通过覆盖白、红、黄、蓝、紫色滤膜获得不同光质,研究了烟草叶片在70 d生长发育期内,光质对烟叶生长进程、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白膜处理相比,处理14 d,红、紫膜处理的叶长显著增加,各处理叶宽、株高、茎围差异不显著;在14~42 d处理下,蓝膜处理对叶长、叶宽、株高抑制明显,增加茎围粗度;2处理14~42 d,蓝、黄膜促进光合色素含量降解,处理42~70 d,蓝、紫膜延缓烟叶衰老,红膜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3处理14~70 d,与黄膜处理相比,红、蓝、紫膜处理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_n、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_(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结果表明,烟草不同生长期对光质的反应不同,红光、蓝光、紫光有利于烟叶的生长发育,黄光对烟叶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光质 烟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施对工业大麻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麻业科学 2015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工业大麻品种云麻1号的生长、干物质和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氮是影响大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氮、钾供应充分时,磷的影响不显著;缺氮时,增施磷、钾肥对纤维产量形成的作用微弱;对比NPK和NK配施,NP配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麻的生长与干物质积累;NK配施增加植株对氮钾的积累,但PK配施虽增加了植株对磷的积累,却减少了对钾的积累;大麻植株对钾积累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结果表明,氮磷钾三要素对大麻产量的贡献差异较大,三要素之间存在互惠和拮抗效应,从而影响大麻对它们的吸收与积累。

关键词: 工业大麻 生长 干物质 养分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条件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云南省2种常见土壤类型及其改良土壤对蓝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改良后适宜蓝莓生长,而交换性钙含量较高的水稻土即使改良后也难适宜蓝莓生长。在蓝莓栽培过程中,土壤改良不但要注意调节土壤p H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应注意其他元素含量和土壤结构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 改良 蓝莓 生长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室磷添加下菌根对滇池流域红壤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磷矿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间作或菌根技术强化作物对土壤磷(P)的利用及增产增收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三室隔网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分室磷处理[不添加磷(P0)、添加有机磷(OP50)、添加无机磷(IOP50)]和根室不接种(NM)、根室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M)对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的生长及磷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处理下的玉米根系最短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OP50处理下,间作玉米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单作处理。间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明显高于NM处理;接种GM处理的玉米根系生物量和株高均显著高于NM处理,且根系生物量以间作?GM?OP50组合处理下最高。接种GM条件下,P0、IOP50、OP50处理下的间作植株生物量较单作处理分别提高45.98%、111.33%、33.56%。单作条件下,无论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玉米地上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何种种植模式及分室磷添加与否,接种GM处理的植物根系磷含量均显著高于NM处理。无论磷添加与否,间作?GM组合条件下的玉米地上部磷吸收量均显著较高,其中IOP50处理下的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高于OP50处理。间作?GM组合条件下,IOP50处理玉米根系的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OP50处理。可见,接种GM、分室磷添加和间作各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玉米的生长。综合菌根侵染、生物量及磷含量与吸收量、磷吸收效率等指标,所有复合处理中以间作?GM?IOP50组合对玉米地上部的促生作用最好,玉米磷素吸收最多,可望有效强化滇池流域红壤坡耕地磷素的利用。

关键词: 滇池流域 红壤 玉米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 磷添加 磷吸收利用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A)、哈茨木霉(B)、德根贝(C_1、C_2、C_3、C_4、C_5)等微生物菌剂对3年生三七植株的病害发生情况、生长发育、地下部分干物质产量和三七根部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对三七植株的病害防治、生长发育、总干重、总皂苷含量均有一定的作用。处理C_1的植株发病率为13.25%,防治效果最佳;各生物菌剂对三七病害防治作用效果大小依次为:C_1>A>C_2>C_4>C_5>B>C_3>CK_2>CK_1。处理C_1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和剪口粗影响最大,比CK_1分别提高41.11%、44.44%和33.96%。处理C4对三七的叶长、叶宽影响最大,比CK1分别提高37.13%、24.27%。各生物菌剂处理对三七地下部分干重的影响效果大小依次为:C_1>C_3>C_4>B>A>CK_2>C_2>C_5>CK_1。处理C_3的剪口和须根的总皂苷含量分别比CK_1提高69.15%、248.24%,分别比CK_2提高87.34%、378.71%;处理C_1主根和剪口的总皂苷含量分别比CK_1提高59.61%和36.78%,分别比CK_2提高205.01%和51.49%。综合来看,处理C_1(97 mL/667m~2)对三七的病害防治、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三七 生物菌剂 病害防治 生长发育 有效成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漂浮育苗基质对灯盏细辛种苗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对比法观察记载不同基质对灯盏细辛的生长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并用DPS进行方差分析和关联度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漂浮育苗较好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质对灯盏细辛漂浮苗生长和农艺性状影响差异较大;自制基质作为育苗基质种苗综合素质最好,茎叶生长健康、根系发达、粗壮,出苗率达到83.3%,成苗率提高36.1%,且无根腐病发生;12个数量性状与种苗的成苗率相关度较大的是种苗地下部分。因此可以看出用猪粪、玉米秸秆和珍珠岩按比例制成的基质作为灯盏细辛漂浮育苗基质最佳,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灯盏细辛 漂浮育苗 种苗 生长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源花魔芋对不同硝酸钾施用量的吸收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展叶期不同硝酸钾施用量(0、337.5、675.0、1 012.5 kg/hm2)对富源花魔芋的长势、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含钾量、球茎葡甘露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钾肥的施用对展叶期魔芋株高和展幅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8月前,株高增加显著;展幅增加延续到9月,以至于显著增加了魔芋的产量。最佳KNO3施用量为337.5 kg/hm2,平均单个大芋重量和折合产量最高,分别为0.375 kg和42 855 kg/hm2,生长系数为7.14,比对照增加55.2%。魔芋地上和地下部分含钾量均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而上升,说明魔芋是一种喜钾作物,对钾素营养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但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不明显,高施钾处理甚至比中施钾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下降。魔芋地下部分植株钾增长率随钾肥施用量增加而降低,低施用量处理植株钾增长率最高为45.09%。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魔芋中葡甘露聚糖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供钾量为1012.5 kg/hm2时,葡甘露聚糖含量最高,达到53.89%,是对照的1.49倍。低KNO3施用量处理,魔芋葡甘露聚糖产量增长率最高为411%。

关键词: 富源花魔芋 生长发育 吸收与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