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红壤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19.5°红壤坡耕地上设置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样方,观测水土流失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观测样方的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和养分流失按照裸地(CK1)>传统单作玉米区(CK2)>植物篱玉米秸秆覆盖区>植物篱麻袋覆盖区>植物篱牧草活覆盖区依次降低。2004年较2003年降雨和径流明显增加,各处理土壤养分流失的增幅显著低于土壤流失的增幅;土壤养分流失与施肥量显著正相关;植物篱+覆盖区的养分利用率比传统单作玉米区极显著提高,养分利用率与施肥量负相关。植物篱麻袋覆盖区和植物篱牧草活覆盖区,地表径流减少22.7%~34.0%,土壤流失减少27.1%~67.6%,养分流失减少36.8%~77.8%,养分利用率提高27.9%~45.2%;保持水、土、肥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的效果都优于植物篱秸秆覆盖区。


DNA分子标记在月季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遗传标记的发展促进了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更为理想的遗传标记,它在月季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NA分子标记包括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重复序列(SSR)、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对DNA分子标记的分类、原理、特点及其在月季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定位、品种鉴定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 月季 分子标记 RFLP RAPD AFLP SSR SNP


成熟期不同基因型甘蔗糖分和叶片酶活性的变化
《中国糖料 》 2006
摘要:研究了9个甘蔗品种叶片的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淀粉酶活性在甘蔗成熟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甘蔗成熟期,叶片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随着甘蔗的成熟而降低,中性转化酶活性随着甘蔗的成熟而升高,淀粉酶活性在成熟期都呈下降趋势。转化酶和淀粉酶的基因型效应差异较大,不同的供试材料具有不同的酶活性变化,材料间的差异较大。


几种新型木本切花在昆明的引种试种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定期观测所引进的银叶树(Leucadendron)、风轮花(Leucospermum)和风蜡花(Chamelaucium)各个品种的株高并记录物候、病虫害发生情况及越冬表现。结果表明:银叶树7月份生长量最大,11月停止,“旅途落日”比“纯金”早开始生长,且年生长量大于后者;风轮花的生长量在7—8月是高峰,平均每月长高5cm,但年生长量较小;风蜡花全年都在生长,7—8月是“粉色骄傲”的生长高峰,平均每月增高约20cm,“紫色骄傲”没有显著的生长高峰期。银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寒性较强,几个风轮花品种在抗病性及抗寒性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风蜡花的抗寒性较强,“粉色骄傲”抗根茎部病害的能力强于“紫色骄傲”。


遮光对斑叶黄精的生长发育及斑叶出现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遮光对斑叶黄精的生长发育及斑叶出现程度的影响。同时,对斑叶黄精叶片内的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及黄色色素的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区相比,在25%遮光条件下,株高、叶片等生长发育良好,并且黄色斑纹显著。在生育初期,无遮光处理区的游离糖含量最高,而从遮光处理45 d开始,25%遮光处理区的游离糖含量一直最高。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遮光率的提高而增加。据此推断,斑叶黄精在25%遮光条件下栽培时,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切叶的观赏价值最高。同时,通过呈色反应、TLC、HPLC分析,确认叶片黄色部分存在黄酮醇类的Kaempferol色素。


云南农村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途径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云南农村发展庭院经济有地域比较广阔、人口密度较小、少数民族最多、民风朴实纯洁、气候四季如春、农业资源丰富、交通比较方便、贸易比较便利等有利条件。为此,应该采用农工贸途径大力发展云南农村庭院经济。
关键词: 云南农村发展庭院经济 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云南农村庭院经济 途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