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节水方式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原粳稻抗旱品种云昌粳1号为材料,考察7种节水方式(稻草覆盖、遮阴处理、抗旱剂、旱育保姆、2叶期到4叶期干旱、4叶期到5叶期干旱、浇水80%)对旱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节水方式栽培,可分别实现节水3 975.60、2 257.50、2 169.15、1 675.80、3 597.45、1 341.90、1 775.25 m3/hm2,效果显著,其中以稻草覆盖节水最多;施用旱育保姆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效穗达4.238 5×106穗/hm2,颖花数达6.02×109朵/hm2,库容量最大,产量最高,为10.15 t/hm2,增产显著;阶段性干旱(2叶期到4叶期干旱、4叶期到5叶期干旱)的秧苗素质较差,有效穗和库容量较少,产量分别为7.28、7.37 t/hm2,显著减产。
几种化学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的药效评价
《云南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选用10%醚菊酯SC 1 050 g/hm2、48%噻虫啉SC 210 g/hm2、25%吡虫·仲丁威EC 1 125 g/hm2、5%吡虫啉EC 450 ml/hm24种杀虫剂对水稻白背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醚菊酯和吡虫·仲威防效较为理想,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功米3号×滇屯502的F_3群体稻米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功米3号和滇屯502及其219个F3株系糙米与精米中总黄酮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进行了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总黄酮和GABA含量在F3群体糙米和精米中均呈现较大的变异,总黄酮表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GABA表现出偏态分布的特征,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②糙米功能成分含量高于精米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总黄酮与糙米GABA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总黄酮与糙米GABA、精米GABA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③筛选了一些高总黄酮和GABA含量的优良株系,为功能稻米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云粳17号/云粳20号”RILs在高原与平原生境下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构建的"云粳17号/云粳20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低纬高原中国云南和高纬平原韩国水原两地间开展了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穿梭鉴定,并分析了粳稻RILs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表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千粒重在两地间表型差异不显著(t值为3.24),单株穗重和结实率表型差异相对较小(t值分别为8.00和8.31),而株高、穗数、每穗总粒数表型差异极显著(t值分别为13.17、15.11和13.56);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生境下除结实率与单株穗重相关性不一致外,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趋势较一致;两地熟期也较一致。以上说明可以利用高原和平原两大生境,加强对品种适应性的选择,促进有利基因的鉴定,为两国开展优异性状的QTL定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云南的16份地方稻种和2份选育品种进行单个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7.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多态性高于选育品种,而12.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标记多态性与选育品种相近。81.2%的地方稻种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e)高于选育品种,而18.8%的地方品种群体内Na和He与选育品种相同或略小。水稻地方稻种群体内He的差异较大,其变异范围为0.0146~0.5117,其中,黄板所-1(1980年收集)、黄板所-2(2007年收集)、麻线谷-1(1980年收集)、麻线谷-2(2007年收集)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别为0.2327、0.4214、0.5117和0.4489。87.5%地方品种的杂合度(Ho)明显高于选育品种;地方品种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其中1/4的遗传差异来源于地方稻种群体内,差异极显著。RM333、RM257和RM180在供试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百分率均较高,适用于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检测。
不同基因型粳稻籽粒产量与功能成分的生态变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育成的14个功能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新平、玉溪和寻甸3个生态点种植,研究不同基因型粳稻的产量和功能成分含量及其生态变异。结果表明:寻甸的水稻平均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新平和玉溪,以新平最低,玉溪每穗穗粒数显著高于新平和寻甸,不同地区粳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限制新平、玉溪、寻甸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功能成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千粒重受基因型控制,γ–氨基丁酸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总黄酮、生物碱受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新平水稻糙米γ–氨基丁酸和生物碱含量较高,玉溪和寻甸2种成分含量相接近;总黄酮以玉溪点最高,寻甸较低;不同地区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小。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生态环境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生物碱 抗性淀粉
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杂交品种‘云资粳41号’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SFL)导入水稻细胞,采用氯酚红法和PCR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外源基因成功转入水稻基因组,并获得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离体接种稻瘟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与对照(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明显的抗性,证明SFL基因在水稻中得到表达。研究表明,基于SFL基因所具备的广谱抗菌作用,可以预期所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很可能对水稻的多种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性,为选育新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以及拓宽栽培稻抗病遗传基础增加抗稻瘟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微卫星标记分析水稻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
《遗传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1~4不等,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和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4个指标均为过去的品种高于当前的品种,分别是(Na)为2.567>2.450,(Ne)为2.052>1.968,(H′)为0.768>0.722,(PIC)为0.469>0.439。基于60个SSR标记,过去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37,变幅为0.117~0.667,而当前6个品种间平均值为0.473,变幅为0.200~0.700。总的说来,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多样性降低,不同品种存在等位基因大小的差异程度不同。
关键词: 元阳哈尼梯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位点 水稻
水稻近等基因系中5个抗旱主效QTL的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 2012 CSCD
摘要:为了验证5个抗旱主效QTL的导入效果,将已精细定位的5个抗旱主效QTLs(DTY1.1,DTY2.1,DTY2.2,DTY3.1和DTY12.1)作供体建立近等基因系,利用与5个QTL位点紧密连锁的16个SSR分子标记对导入抗旱主效基因的23份家系进行目标QTL检测。结果显示,利用6个标记同时检测,获得携带DTY3.1 QTL的家系5株;利用2个标记同时检测,获得携带DTY12.1 QTL的家系5株;其他3个QTL位点未检测到目标QTL的家系;没有同时获得具备不同抗旱QTL的家系。相比较而言,携带DTY3.1 QTL以Apo为供体及携带DTY12.1 QTL以Way Rarem为供体导入效果更好。这些抗旱家系的获得,为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抗旱基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