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立体生态区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生态区12 t.hm-2水稻高产的群体指标。
利用分子标记和接种鉴定分析美国水稻育种亲本的稻瘟病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2 CSCD
摘要: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稻瘟病基因Pi-ta可有效防治携带AVR-Pita1稻瘟菌的侵染。本研究利用位于Pi-ta基因前端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3/YL153和位于中间区域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5/YL87对39份来自美国的水稻种质进行Pi-ta基因检测,同时利用携带AVR-Pita1的稻瘟病生理小种IC-17、IB-49、IB-1、IE-1、IG-1和IH-1接种鉴定39份水稻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39份育种亲本中,分子标记YL153/YL154和YL155/YL87鉴定均持有Pi-ta基因的有26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21份,感病的亲本有5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不持有Pi-ta基因的有11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7份,感病的亲本有4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不一致的亲本有2份,即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持有Pi-ta基因,另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无Pi-ta基因,接种鉴定均表现感病,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究Pi-ta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说明,在水稻育种中,选择抗稻瘟病亲本时,分子标记检测和接种鉴定都是重要的。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ta 接种鉴定 分子标记
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子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水稻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组成差异,为高黄酮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水稻糙米的黄酮化合物组成主要以儿茶素和山奈酚的形式存在,不含杨梅素和槲皮素,不同品种儿茶素和山奈酚组成比例及含量存在差异;粳稻含有更丰富的儿茶素,有色稻山奈酚和儿茶素含量大于无色稻;糙米中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而精米中不含或少含黄酮类化合物。
缅甸引进稻种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分别以‘旱优3号’、‘旱优8号’为抗旱对照材料,‘珍汕97B’为敏旱对照材料,对160份缅甸引进稻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通过苗期反复干旱处理,测定反复干旱存活率(SPRDC)、苗高(PH)、心叶下倒一叶叶长(LFC)、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5个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以5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FSV)平均值作为抗旱综合鉴定指数D值。以对照材料D值为分级点,将缅甸引进资源抗旱性分为抗、中抗、中感、感4个级别,将所有指标鉴定结果都为抗的定为抗旱材料,得到18份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这18份抗旱资源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低温处理对水稻正反交F_1雄配子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来自云南海拔2 670 m高寒稻区的地方粳稻品种小麻谷与具有籼稻细胞质背景的籼粳交品系南34进行正反交产生F1,用经14℃和17℃低温离体处理的正反交F1的稻穗与育性稳定的1个滇Ⅰ型细胞质不育系授粉获得3个测交群体。对F1的花粉育性和所获得测交群体的PCR位点进行分析,发现温度及细胞质背景都对F1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发生了选择,导致雄配子基因型的遗传比例偏离孟德尔规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温度对水稻遗传分化的影响,还可探讨通过对雄配子基因型的差异选择提高定向育种效率的育种方法,将有助于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稻及其他作物的遗传变异将产生的影响。
一种高效便捷的水稻DNA提取法及其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叶片、根和种子为材料,采用高通量快速法提取基因组DNA,用稻瘟病Pita基因分子标记进行检测,获得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对165份育种材料的检测结果与稻瘟病接种鉴定一致。操作方法如下:将少量水稻叶片、根或种子放入200μL PCR盘中,加入70μL缓冲液A(含NaOH和Tween20),在PCR仪中加热到95℃,保持10min,再加入70μL缓冲液B(Tris-HCl和EDTA),该提取液可以直接用于PCR扩增。该方法具有几个优点:1)成本低,仅用4种化学试剂,共140μL提取液;2)操作简便,仅需3步,每人每天可以提取上千份样品;3)仪器设备简单,只用常规的PCR仪;4)可直接提取干种子的DNA;5)DNA质量好,能检测出水稻中的抗稻瘟病单基因Pita,并且与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一致;6)用量少,只需要5~20mg叶片、20mg根或半粒籽粒。尤其是检测大量样本的基因型时,此种方法更显得高效便捷。
关键词: 水稻 DNA提取 分子标记 PCR 抗稻瘟病基因Pita
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827,平均为0.582;稀有等位基因数20个。云南省内3个不同地区布朗族种植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勐海县>双江县>墨江县。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11~0.875,平均为0.411;在相似系数0.266处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但不能再将布朗族同一集居区的地方品种完全聚成同一亚类,暗示着布朗族不同集居区的条件对地方品种进化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最后还就布朗族对地方品种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如何防止地方品种收集中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问题发生提出了建议。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应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作为一种新兴的遗传标记手段,因其特有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带动了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分子标记的一般特点,基于全基因序列、简单重复序列、已知的特定序列、反转录转座子、单核苷酸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各类型代表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详尽的综述,并进一步介绍了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相关应用,如水稻高产、优质、抗逆和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分离克隆。最后还对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以期该技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