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模糊匹配)
191条记录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玉米 施氮量 产量 养分吸收量 无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玉米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紫色土容许有机复合肥施肥量的确定

科技导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紫色土区玉米种植的容许有机复合肥的施肥量,本文利用以光合作用理论为基础的植物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原理,通过对不同有机复合肥施肥水平下,玉米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确定紫色土上种植玉米的有机复合肥的容许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株高、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随之递增;施肥量为0.75—1.49t/hm2(N-P2O5-K2O=0.128-0.128-0.128—0.253-0.235-0.235t/hm2)时,玉米叶片面积指数较大、植株生长性状良好,光合速率较高,产量较高,并且能够满足玉米生长所需,保证玉米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因此,0.75—1.49t/hm2(N-P2O5-K2O=0.128-0.128-0.128—0.253-0.235-0.235t/hm2)的施肥量为容许施肥量。

关键词: 紫色土 容许施肥量 玉米 生理生化特性 有机复合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时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在作为基肥、苗肥和穗肥时不同的配比对玉米农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经过分区计产、考种和常规的玉米籽粒品质分析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分期施用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影响大于磷钾肥的分期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50%苗肥和50%穗肥施入的处理中玉米的经济性状好于其他处理,产量达到7 919.5 kg/hm2,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该处理的玉米籽粒蛋白质、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高,分别达到14.96%,5.00%,0.34%;而有机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0%基肥、30%苗肥和50%穗肥施入,磷肥分50%基肥和50%苗肥施入的处理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分别为67.23%,2.45%,0.34%。

关键词: 玉米 施肥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滇东红壤地区玉米"3414"田间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玉米相对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建立滇东红壤区不同海拔段高度带玉米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以缺素区与当地最佳施肥区玉米相对产量﹤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划分土壤养分的等级。滇东红壤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的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高、中和低等级;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级划分为极高、高和中等。不同海拔高度带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值不同,特别是中海拔段有效磷的各个等级数值与高、低海拔段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养分 丰缺指标 产量 海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灰斑病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摘要:玉米灰斑病(gray leaf spot of maize,GLS)是重要的玉米叶部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整株玉米枯死,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国内外对玉米抗灰斑病抗性生理及遗传QTL定位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并且对如何加快玉米灰斑病的研究和抗病品种的选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玉米 灰斑病 抗性生理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营养调控措施对云南玉米生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414"配方肥和其他营养调控措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收益、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肥+Mn是最佳处理,其产量、净收益均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其次为配方肥+B处理,第三为配方肥处理。配方肥、配方肥+Mn和有机肥+配方肥3个处理的品质稍好于其他处理。配方肥+有机肥可使土壤养分含量得到改善。因此,在B和Mn含量较低的试验区中,配方肥+B或配方肥+Mn处理可使玉米得到优质高产。

关键词: 玉米 土壤养分 产量 品质 配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进展 2011

摘要:从常规鉴定、生化鉴定及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等方面,阐述了玉米种子纯度鉴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对RAPD、RFLP、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纯度鉴定和品种真实性分析中的应用潜力及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得出SSR分子标记技术是目前种子纯度和品种真实性鉴定中最适宜的技术。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红壤旱地玉米磷效应试验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磷肥施用量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影响,在云南高原红壤旱坡上平衡施用N、K、Mg、Zn的基础上,对玉米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穗位叶面积、秸秆产量等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单株籽粒产量、穗位叶面积、秸秆产量对不同施磷量的敏感性较大,变异幅度超过46%;叶绿素含量和株高对磷的敏感性较差,变异幅度不到20%。玉米生物产量因不同施磷效应大致表现2OPT+P>2OPT>2OPT-P>OPT>2OPT-2P>CK。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磷肥 玉米 生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和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玉米 回交 一般配合力效应 特殊配合力效应 对照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中维生素A原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受维生素A(VA)缺乏威胁的人口高达5.6亿,其中很多是学龄前儿童和孕妇,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玉米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研究和选育高维生素A原的玉米品种,可以极大地改善以玉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就近年来玉米中维生素A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并对维生素A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生物强化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玉米 维生素A原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