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335条记录
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型分析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77份小麦种质资源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筛选优质亲本材料并为其利用提供依据,利用文献报道的Glu-A3、Glu-B3基因座位的相关基因特异标记,通过PCR方法检测其在177份参试研究材料的分布.结果表明,扩增到目标条带的157份参试材料中,在Glu-A3位点,携带Glu-A3d基因的材料占28.7%,携带Glu-A3e基因的材料仅有云麦20号、云南778、78鉴-35等6份,占3.8%;在Glu-B3位点,携带Glu-B3基因的材料105份,占66.9%,带有Glu-B3g和Glu-B3i基因的材料各为22份,各占14.4%;带有Glu-B3c和Glu-B3h基因的材料分别为3份和14份,分别占1.9%和8.9%;携带Glu-B3j基因的1B/1R易位系50份,占31.8%.筛选出具有优质LMW-GS组合的材料共6份,其中Glu-A3d+Glu-B3g的巧家3号、墨依和中作813等3份;带有Glu-A3d+Glu-B3i组合的滇802-87、云麦33号;带有Glu-B3g+Glu-B3i组合的绵阳11号.再根据文献报道的结果,筛选出同时具有优质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组合的材料4份,带有1、17+18、5+12、A3d基因组合的材料滇832-63和昆7808,带有1、17+18、5+12、B3g基因组合的楚麦9024,带有13+16、5+12、B3g基因组合的滇801,以上10份资源可作为云南小麦品质育种重点利用的材料.

关键词: 小麦;种质资源;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创制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菜心 芥蓝 种间杂种 胚挽救 异源四倍体 薹用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分泌型铁载体真菌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云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原始森林土壤环境中分离1株分泌型铁载体真菌,并探讨了其对罹烟草青枯病土壤微生物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为菌株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稀释涂布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分泌型铁载体真菌菌株,形态学结合rDNA-ITS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分类学地位。铬天青S(chromeazurol S,CAS)液检测法结合全波段紫外光吸收法,判定铁载体化学结构类型,检测其活性。DNS比色法和Biolog-ECO分析法,分析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罹烟草青枯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代谢的影响。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和序列对比分析鉴定该分泌型铁载体真菌为百岁兰曲霉(Aspergillus welwitschiae);菌株分泌型铁载体的化学结构类型为羧酸盐型(carboxylates),铁载体活性为78.79%。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可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P<0.05),分别提高13.7%和14.46%;菌株次生代谢产物亦可显著提高碳源利用能力: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Richness指数),分别提高86.15%、50.43%和66.67%。原始森林土壤环境贮藏铁载体微生物资源,利用菌株分泌型铁载体介导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生化功能是实施土壤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关键词: 原始森林土壤 分泌型铁载体真菌 烟草青枯病 土壤酶 Biolog-EC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高海拔粳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特色十字花科蔬菜——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L.) Makino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

云南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乌塌菜,别名塌菜、塌棵菜、塌地松、黑菜,太古菜,英文名Wuta-stai。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为2年生草本植物,异花授粉,按叶形、颜色不同,可分为乌塌菜类和油塌菜类。一般按株形分为塌地和半塌地2种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桑园用农药登记现状分析

中国蚕业 2022

摘要:为了明晰在桑园中登记的农药现状,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http://www.chinapesticide.org.cn/)检索了登记作物为桑树或者使用场所为桑园的农药,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桑园用农药登记了132种制剂,其中杀虫剂79种、除草剂49种、杀菌剂2种、杀螨剂2种,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为敌敌畏、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吡蚜酮、残杀威6种单剂和丙溴·辛硫磷、敌百虫·马拉硫磷、敌畏·辛硫磷3种复配剂,剂型以乳油为主;除草剂的有效成分为草甘膦、草铵膦、草甘膦铵盐和草甘膦异丙胺盐,剂型以水剂为主;杀菌剂和杀螨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甲基硫菌灵和炔螨特。登记在桑园使用的农药种类少、品种老,亟待更新替换。

关键词: 桑树 蚕桑 农药登记 桑树病虫害 桑园专用农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盟国家大豆种植及其大豆产品进出口结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大豆科研工作,本研究对1996-2019年间东盟国家大豆种植规模和2010-2019年间东盟国家的大豆、豆油、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东盟十国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未种植大豆,因此本研究中的东盟国家指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7个东盟国家(以下简称"东盟七国").东盟七国的大豆总收获面积、总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但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大豆收获面积和总产量总体上升),东盟七国的大豆平均单产总体提高.2010-2019年间,东盟七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在大幅增长,但均呈贸易逆差;其中豆粕进口贸易额占比最大、进口依赖度高.东盟七国的进口大豆和豆粕来源国主要是转基因大豆生产大国;大豆是东盟七国的主要出口类型,且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盟、中国和日韩等地区.东盟七国大豆、豆油、豆粕自中国进口贸易额均下降,出口中国的大豆和豆油贸易额均上升,但几无豆粕出口.建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科技力量和品种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东盟七国的科研技术合作与投入,开展秋大豆科技联合攻关,并进行产业化开发示范和替代种植.本研究对维护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多元化和区域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盟 大豆 种植 大豆产品 进出口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蔗区春夏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云南蔗区春夏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情况及特性,于2019—2021年对云南16个病虫暴发流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螟害枯心率平均17.3%~56.3%,严重者高达84.0%;感病品种黑穗病病株率平均14.8%~89.7%,严重者高达100%,新台糖1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柳城05-136等抗病力强,病株率平均0~5.5%,最高达7.6%。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区域均在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应用10%杀虫单·噻虫嗪或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大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注重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病虫监测,抓好3—5月第1、第2代螟害枯心苗防控,加大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以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发生流行。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甘蔗大螟 黑穗病 暴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增产机理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云南水旱轮作区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减氮增效的绿色生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粳稻品种会粳17号和楚粳28号为供试材料,于2016和2017年,在大田条件下设4种氮肥施用模式:不施氮的空白区(N0)、当地农户常规施氮技术(CK,N总量270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5:5:0:0)、均衡施氮技术(BNF,N总量216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2.5:2.5:2.5:2.5)和前控后促施氮技术(FCBP,N总量162 kg/hm2,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0:0:6:4),比较研究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不同施氮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基本一致.与CK相比,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增产19.23%和21.93%,2017年分别增产11.70%和27.04%.FCBP处理减肥增效作用更明显,水稻季不施基肥和分蘖肥,通过穗肥的调控,稳定了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显著提高.随着氮肥减量后移,氮肥农学利用率大幅度提高,2016年BNF和FCBP处理分别提高165.20%和280.45%,2017年分别提高105.02%和313.42%.另外,FCBP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茎蘖成穗率,延长水稻穗分化期,促进倒二叶和剑叶的伸长,高效叶面积率和实粒叶比较高,抽穗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因此,云南水旱轮作区应用前控后促施氮技术可以实现水稻减肥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前控后促施氮技术 增产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机械破壁法对山茶蜂花粉破壁率的影响

蜜蜂杂志 2022

摘要:蜂花粉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饮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对其进行破壁加工.用中药粉碎机和超声波法对山茶花蜂花粉进行破壁,借助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破壁率.实验表明超声波最佳破壁条件为3 min,30 ℃,50 W;中药粉碎机的最佳破壁条件为150 s.该研究结果可为蜂花粉的破壁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花蜂花粉;机械破壁法;破壁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