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云南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农学学报 》 2022
摘要:明晰云南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对于云南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利用2001—2018年云南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相关数据,测算云南省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集中度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依据测算结果对16个州市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做出判断和对比分析,并探讨不同蔬菜种类在云南不同州市种植的资源禀赋差异.结果表明,云南蔬菜生产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且集中度不断趋于稳定.从区域看,滇中、滇西和滇南的综合比较优势较显著;从州市看,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红河州和大理州的综合比较优势较明显.从主要蔬菜种类看,瓜菜类在全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滇中的叶菜类和葱蒜类、滇东北的块茎类、滇南的瓜菜类和茄果类具有比较优势,昆明市、红河州、玉溪市、楚雄州、昭通市和文山州的5个蔬菜种类均具有比较优势.为加快云南蔬菜产业发展,提出进一步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布局、完善流通渠道设施设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蔬菜生产;区域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系数;综合比较优势;云南


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脆性、叶绿素降解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衰老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1-MCP结合低温通过调控影响品质变化的相关酶来缓解叶类蔬菜采后软化与黄化.分析4℃及4、6 μL/L 1-MCP+4℃复合处理2种叶菜(生菜和瓢儿菜)后,其失水率、膜透性(电导率、丙二醛(MDA)、脆性[脆性、β-1半乳糖苷酶(β-GAL)酶活性]、黄化程度[叶绿素、叶绿素酶(CLH)酶含量、脱镁叶绿素酶(PPH)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下2种叶菜贮藏4 d后严重萎蔫失去商业价值,1-MCP+4℃保鲜处理后能贮藏至12 d,1-MCP+4℃复合处理能有效地降低叶类蔬菜水分散失程度、缓解电导率和MDA升高、缓解叶片脆度降低和叶绿素降解,其中6 μL/L 1-MCP+4℃复合处理效果最为理想.6 μL/L 1-MCP+4℃复合处理12 d时生菜、瓢儿菜的脆性下降率(14.48%、28.12%)均比对照组4 d时(82.89%、80.12%)低,其β-1GAL 酶活性分别为 15.01 nmol/(min·g)、19.53 nmol/(min·g),分别上升 41.86%、12.74%,而对照组仅4d就上升2倍左右.贮藏12 d时,6 μL/L 1-MCP+4℃复合处理两种叶菜叶绿素含量降解率(23.45%、30.13%)低于第4天时对照组(65.76%、72.37%).相关的酶活含量数据也正好对应,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生菜贮藏12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2.33%、67.11%,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55.99%、74.50%.6 μL/L 1-MCP+4℃复合处理瓢儿菜后其CLH、PPH酶含量分别降低44.93%、51.49%,常温贮藏4 d后其CLH、PPH酶活则降低53.03%、52.04%.6μL/L 1-MCP+4℃通过有效调控β-GAL酶活性从而延缓叶菜软化的速度,通过影响CLH和PPH酶含量而缓解叶绿素降解,这为探索叶类蔬菜的保鲜机制,进一步利用采后处理技术延长叶类蔬菜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UPLC-MS/MS分析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的主要酚酸成分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的功能活性物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联用法(UPLC-MS/MS)对各香蕉品种青果皮的主要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甲醇(A)-0.2%甲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进样量5 μL,柱温35℃;在负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种酚酸类化合物(没食子酸、奎尼酸、原儿茶酸、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和芦丁)分离效果良好,质量分数分别在1~200、1~2000、1~200、1~200、1~200、2~200、1~500 μg/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92),平均加标回收率(n=6)84.37%~92.17%,RSD≤10.96%。试验所建立的UPLC-MS/MS法具有准确、灵敏、快速、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同时测定香蕉青果皮中7种酚酸化合物的含量。不同生态型香蕉品种青果皮中主要酚酸含量差异显著,非鲜食蕉的青果皮酚酸含量显著高于鲜食蕉,尤其以非鲜食蕉中‘Pahang’青果皮酚酸含量最高,达到2.12 mg/g。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生态型香蕉 青果皮 酚酸


基质对西番莲扦插苗生根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为提高云南西番莲扦插苗的质量,筛选适宜于培育西番莲扦插苗的基质,以红壤、椰糠和河沙为基质原材料,研究单一或复配10个不同配比的基质对西番莲扦插育苗根系的影响,并进行育苗成本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处理对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有显著影响,扦插后45天,红土:椰糠=3:7和红土:椰糠=5:5的配比方式,西番莲扦插条的生根率最高,分别为(76.67±6.67)%和(74.44±12.62)%。红土:椰糠=7:3、红土:椰糠=3:7、红土:椰糠=8:2和红土:椰糠=5:5配比下根系数量较多,根系数量均在20根以上。椰糠、红土:椰糠=5:5的根系较长,最长根系均达到5 cm以上。综合考虑不同基质处理下西番莲扦插苗的生根率、根系数量和最长的根系长度,以及基质成本,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红土:椰糠=5:5的配比。


滇西菜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抗药性监测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滇西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发生规律和抗药性水平,对提出区域性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5年,采用诱集法和浸叶法监测了滇西菜区小菜蛾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滇西菜区小菜蛾全年发生,为害期有9个月,春夏季为害重,3-6月为发生高峰期,2009-2015年最高诱蛾量为290~905头/7 d,小菜蛾种群对化学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其中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达到高水平抗药性,对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维持在中等水平抗药性,2011年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28倍的抗药性,后恢复敏感,3年后又出现抗药性的上升趋势.可见,3-6月是滇西菜区小菜蛾防控的重要时期,可选择Bt、多杀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等药剂轮换使用,减少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次数,建议停用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


云南省淡水鱼中兽药残留现状分析
《现代食品 》 2022
摘要:目的:分析云南省淡水鱼中的兽药残留情况.方法: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养殖和流通环节抽取8种共680批次淡水鱼,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淡水鱼中硝基呋喃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三苯甲烷类5类共28种兽药残留.结果:共有95批次样品检出药物残留,检出率为13.97%,检出药物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和孔雀石绿,其他药物均未检出;8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7%.所有检出药物中,恩诺沙星的检出率最高,达13.97%;所有监测地区中,大理州的检出率最高,达35.71%;所有抽样环节中,暂养池的检出率最高,达30.43%;所有监测品种中,虹鳟鱼的检出率较高,达42.86%,鲫鱼不合格率最高,达2.86%.结论:目前,云南省的淡水鱼中存在兽药残留问题,以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为主,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也有检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兽药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的管理,以此保障云南省淡水鱼质量安全.
关键词: 淡水鱼;兽药残留分析;云南省


滇西地区西柚园桔小实蝇的发生动态研究
《植物检疫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桔小实蝇是目前危害滇西地区西柚的主要害虫,为弄清桔小实蝇在滇西地区西柚园的发生情况,本研究2020-2021年对桔小实蝇的危害情况和周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产卵于近成熟的西柚果实上,导致西柚未成熟就提前变黄脱落.雄性桔小实蝇在滇西地区西柚园内周年发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9月上旬,雄虫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最大虫量为301.4头/瓶.雌性桔小实蝇的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为6月9日,最大虫量为30.52头/瓶.利用诱多多诱瓶、色板、色板+诱芯等诱捕方式对桔小实蝇一天的活动盛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果园中一天的活动盛期是上午8:00至下午16:00,夜间很少活动,黄板加诱芯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