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 4 8个稻瘟病菌 (Magnaporthegrisea)生理小种的 6 3个菌株 ,对受体品种南 2 9及其 10个T0 代转溶菌酶基因水稻植株繁衍的 36个T5代品系进行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受体品种南 2 9对38.1%的菌株 (2 4个 )表现抗病 ,转基因品系对 72 %以上的菌株表现抗病 ,对稻瘟病的抗性比对照大幅度提高 ,证明溶菌酶基因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 ;不同T0 代植株甚至同一植株繁衍的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并不相同。大田稻瘟病诱发鉴定结果证实 ,转基因水稻叶稻瘟和穗稻瘟抗性均比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 ,但抗叶稻瘟的转基因品系不一定抗穗颈稻瘟 ,而抗穗颈稻瘟的品系一般高抗叶稻瘟


几个甘蔗品种(系)前期生长特性及抗旱性分析
《甘蔗糖业 》 2003
摘要:在桶栽条件下研究了11个甘蔗品种(系)的出苗及分蘖特性。在水份胁迫下调查了参试材料伸长初期的受旱表现,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分析了甘蔗前期伸长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受旱后叶片的枯黄率与蔗叶相对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AD)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受旱后拨节生长慢的品种抗旱性强于拨节快的品种;叶片卷缩或萎蔫型耐旱性强于钝化型;叶片首先枯黄的品种抗旱性最差。试验中粤糖89-240、德宏93-102、云蔗89-351、德宏93-88、云蔗95-128、桂糖90-95、云蔗94-343、云蔗94-375和ROC10等相对质膜透性、丙二醛(MAD)的含量及后期受旱死亡率较低,抗旱性较强;云蔗92-19和桂糖11号的抗旱性则较弱。


不同生态区温度差异与水稻产量因子的关系
《云南农业科技 》 2003
摘要:通过对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不同生态条件下水稻生长季节内温度的差异及变化的探讨,分析了温度与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的关系,并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与温度差异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其结果是:①不同生态区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差异较大,适宜的温度对籽粒的灌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决定了最终籽粒产量.②极限温度之内的温差越大越有利于籽粒的灌浆结实,灌浆期最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籽粒的充实度和百分比.③高温有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较大的日温差有利于增加有效穗和产量.④云南水稻高产的温度特性为:整个生育期都接近水稻生长的最适温度,并且最低温度都高于极限温度下限,尤其是分蘖期和灌浆期的温度都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关键词: 生态区域 温度差异 水稻 产量因子 生长季节 分蘖期 灌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