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合幼胚离体培养成株体系的建立
《云南农业科技 》 2002
摘要:用 5个百合常规栽培品种杂交组合的幼胚进行离体培养 ,探讨了不同的杂交组合、幼胚取材时期、培养基激素配比、 4℃的预处理时间等条件对百合幼胚培养再生植株特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重复性好的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成株体系。在MS +KT 1 0mg/L+NAA 0 5mg/L激素配比培养基上 ,百合胚龄在 5 0~ 70天时 ,采用适当的剥离胚的方法 ,80 %以上的种胚可萌芽 ;在BA浓度较高的培养基上 ,剥离胚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苗。分化的苗丛在生根培养基MS +NAA 0 1mg/L上均能生成丛生苗 ;将苗丛从基部切开后 ,每棵单株均可独立成为完整植株。


切花月季‘萨蔓莎’和‘加布里拉’失水胁迫耐性的差异
《园艺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不同失水胁迫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萨蔓莎’和不耐失水胁迫品种‘加布里拉’的瓶插寿命缩短百分比、鲜样质量损失率、相对电导率、花朵乙烯生成量都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叶片、花朵水势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萨蔓莎的变化幅度比加布里拉小。中度失水胁迫的叶片和花瓣SOD、POD活性高于轻度和重度胁迫。两个品种的叶片气孔阻力没有明显区别。瓶插期间 ,相同失水胁迫时间 ,萨蔓莎复水恢复能力比加布里拉强。讨论了月季切花上述参数与失水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茶叶科学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云南马铃薯贮存损失的调查和评价
《中国马铃薯 》 2002
摘要:调查了云南马铃薯主产区 17个农户家庭贮存马铃薯的现状和损失。作为商品薯贮存失去商品价值的损失率达到 4 7 4 % ,其中发芽薯占 35 4 % ,损失最大 ,贮存时间 12 0d块茎发芽率仅1 5 % ,但 15 0d迅速增加到 5 6 88% ;破损块茎占 7 2 % ;病害烂薯占 4 8%。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同仓混贮 ,在同样无光照的条件下 ,造成种薯过早发芽 ,而且芽细弱 ,降低了种薯的质量。马铃薯疮痂病 (S .scabies)发生普遍 ,在一些地方发病率高达 10 0 % ,应当引起重视。讨论了马铃薯贮存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马铃薯贮存技术发展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