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蛋白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英文)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玉米种质的遗传关系及其杂种优势模式对玉米育种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国内自育成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黄粒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这 10个QPM优良系中有 5个来自CIMMYT的热带、亚热带系 ;5个为国内自育成的骨干系。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5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及广西自治区的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6 6×齐 2 0 5具有最高产量 (10 880kg/hm2 ) ,杂交组合长 6 31/ 0 2×中系 0 96 / 0 2具有最低产量 (5 496kg/hm2 )。自交系CML16 1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10 10 .5 3) ,自交系CML16 6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其次 (947.11) ;而自交系中系 0 96 / 0 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1119.98)。自交系CML194与忻 910 1/ 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1813.5 0 ) ,自交系CML16 6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12 72 .0 0 ) ;而自交系忻 910 1/ 0 2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6 70 .96 )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大突肩瓢虫生物学及田间种群消长研究
《昆虫天敌 》 2001 CSCD
摘要: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蛹期1天,蛹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蛹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动态:6月初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