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斑纹双限性品种云限1号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验发现,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雌雄鉴别容易、繁育系数高。综合各地各季的试养成绩,云限1号的虫蛹率为93.09%~99.07%,万头产茧量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头茧层量高于对照3.84%~6.40%,张种产茧量高于对照0.69%~13.31%,茧丝长约1 100 m,洁净在92分以上。[结论]云限1号的经济性状与云南省现行品种菁松×皓月相当,符合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的需求。
云南省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杀虫剂溴虫腈的敏感性调查
《蚕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对溴虫腈敏感性较低的家蚕品种并给家蚕耐药性机理研究提供素材,选择云南省蚕区的17份家蚕品种资源为供试材料,调查溴虫腈对不同品种家蚕的半致死浓度(LC50)并观察蚕体中毒症状。溴虫腈对供试家蚕的LC50值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部分家蚕品种2龄起蚕的LC50值在100~200 mg/L之间,差异最大的是日系品种秋白A和黑蚕淡,二者的LC50值分别为257.955 mg/L和51.287 mg/L,相对毒力指数相差5倍。按照4级毒性分级法,溴虫腈对供试的17个家蚕品种主要呈现中等毒性和低毒性。中毒家蚕表现出吐液、静卧、拒食,死亡后蚕体缩短、软化、翘头尾,呈"S"、"C"扭曲状等症状。
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北方蚕业 》 2013
摘要:介绍了分子标记的类型,简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的分类、进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品种鉴别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家蚕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昆虫的典型代表,由于生产上专养雄蚕和农业害虫防治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对其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极为迫切。对家蚕的性染色体及其结构特征和性别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家蚕品种资源部分茧丝质成绩调查初报
《中国蚕业 》 2012
摘要: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蚕桑种质资源中心保存的136个家蚕品种的部分茧丝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茧丝长在1 200 m以上的品种有13个;解舒率在62.51%以上的品种有48个;平均纤度最粗的为3.98 dtex、纤度最细的为1.90 dtex,纤度低于2.00 dtex的品种有1个、纤度高于3.51 dtex的品种有12个;断强力最高的为14.0 CN/dtex、最低的为6.3 CN/dtex,断强力超过11.6 CN/dtex以上的品种有30个;断裂伸长率最高的为36.1%、最低的为17.2%。各品种的丝质检验成绩为今后有目的地进行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