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146条记录
布朗族当前种植稻作地方品种的SSR位点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收集了80份布朗族当前仍在种植的稻作地方品种,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72对SSR引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3.764个;197个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2.739个;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63~0.827,平均为0.582;稀有等位基因数20个。云南省内3个不同地区布朗族种植的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有差异,表现为勐海县>双江县>墨江县。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111~0.875,平均为0.411;在相似系数0.266处可以将供试品种分为籼粳两大类,但不能再将布朗族同一集居区的地方品种完全聚成同一亚类,暗示着布朗族不同集居区的条件对地方品种进化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最后还就布朗族对地方品种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分析,对如何防止地方品种收集中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问题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特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种间变异最小的品质性状是糙米率和碱消值,变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2)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3)在选出的6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9.6%。(4)76个云南粳稻聚为4类,其中第1类包括52个品种,表明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质育种中,应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稻米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西北部分悬钩子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滇西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166条DNA片段,片段大小为259~2 3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3.83条DNA片段,多态性比率为95.78%。利用NTSYS-pc软件计算39种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Nei’s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树。结果表明,39份供试材料明显聚为5大类:即空心莓组、木莓组、刺毛莓组、矮生莓组和葡匐莓组,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39个悬钩子属植物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452 8~0.941 1,说明滇西北悬钩子植物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UPGMA聚类结果表明,形态学分类上的同组不同种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组的种间具有复杂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滇西北悬钩子 ISSR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创新种质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3份甘蔗创新种质和2个对照种的13个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前4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90.21%,反映了原变量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以前4个公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2.69时可将参试材料聚为4类,其中Ⅰ类和Ⅱ类综合表现较好。

关键词: 甘蔗 创新种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啤酒大麦品种农艺性状鉴定与分类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可用于云南啤酒大麦改良的优良种质材料,对107份不同来源啤酒大麦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啤酒大麦的主要特点是成熟期长,分蘖较强,植株高,旗叶面积大,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秸秆干重中等,穗草比较高;国外引进品种株型中等紧凑,叶片细长,穗粒重和千粒重较大,穗草比适中。从中筛选出19份性状优良的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农艺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材料的选择。

关键词: 啤酒大麦 选育品种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8种野生百合的花粉形态及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对野生百合属百合组、钟花组和卷瓣组的8个野生百合种(变种)的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等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百合花粉形状皆呈椭球形或长椭球形,形状较为一致,具单沟萌发孔,沟延伸到两端;不同种或变种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纹等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花粉形态性状比较基础上,通过SAS软件聚类分析,得到了百合属这3个组植物的合理进化关系,表明花粉形态对区分百合属的某些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野生百合 花粉形态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酸角品质评价指标的选择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在云南省内采集89份酸角样品,测定单果重、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种子质量百分比、果肉质量百分比、果实长度等9项品质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实厚度、果实宽度、单果种子数、果实直线长间相关性极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厚宽比间相关性显著,果肉质量百分比与种子质量百分比间负相关性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要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51%,即代表了全部信息的9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平方、类间平均链锁法,9项品质指标聚为4类,最终将9项指标简化为单果重、果肉质量百分比、种子质量百分比和厚宽比4项具有代表性品质评价指标。

关键词: 酸角 品质 评价指标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taliensis)和厚轴茶(C.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gymnogyna)。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鉴定,为揭示我国黄花蒿种质资源多样性和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测量的方法,对67份黄花蒿种质资源的21个农艺性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可变类平均方法对各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花蒿种质资源22个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侧枝重,达53.63%,其次为叶和蕾重、植株总重、羽片长及小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42.74%,41.61%,39.54%,39.22%。叶片颜色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把供试黄花蒿种质资源划分为5组,各组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利于品种选育材料的选择。其中,第Ⅰ组主要表现为早熟、矮秆、细杆、叶片大、叶/秆值大、产量适中;第Ⅲ组表现为晚熟、植株高大粗壮、分枝数多、紫杆、羽片多且排列非常紧密、叶重大、叶/秆值大,产量非常高;第Ⅴ组主要表现为极晚熟、侧枝发达、产量较高。结论:黄花蒿种质资源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和丰富的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Ⅰ组、第Ⅲ组和第Ⅴ组种质资源较适合作为黄花蒿品种选育的材料。

关键词: 黄花蒿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两个不同时期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表型比较

生物多样性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中所种植的水稻(Oryzasativa)地方品种的表型性状在30年间的变化,我们通过田间实验方法,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69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3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过去的品种(1.784)大于当前的品种(1.766);过去品种的变异系数平均值和相似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9.5%和0.2107)均小于当前的品种(分别为21.7%和0.2149)。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过去的品种有8个(PC1-8),当前的品种有6个(PC1-6),分别能够解释总变异的83.2%和81.4%。23个表型性状的聚类树形图和前3个主成分分布散点图均能将供试品种分为与籼、粳两个亚种相对应的两类。与过去种植的品种相比,当前种植的品种表现为籼型品种、糯性品种、红米品种,以及落粒性极强和强的品种比例降低;当前种植品种的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千粒重和剑叶角度等参数显著下降,相反,单株有效穗、剑叶宽、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参数显著增加,其株型更紧凑。总体而言,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当前种植的水稻地方品种有单一化和遗传多样性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以及当地农民对产量性状的选择和传统文化习俗的淡化所致。建议对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及时采取水稻地方品种与稻作传统文化并重的保护举措。

关键词: Oryzasativa 农艺性状 遗传相似性 主成分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