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匹配)
146条记录
怒江干热河谷芒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相关性及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怒江干热河谷区内芒果种质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性状比较、相关性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调查地区的芒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所分析的6个性状中变异系数表现为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厚度>可食率,这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差异,可根据不同目的加以利用。本文首次对部分芒果果实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除可食率与可溶性固形物间未达到极显著相关外,其余性状间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中可溶性固形物与单果重、果实长度、果实宽度、果实厚度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其余的10个相关系数均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对58份种质资源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当λ值在0.93~0.98时,所分析的58个单株可聚为3大类。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芒果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相关性 模糊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滇重楼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滇重楼不同居群进行形态学差异研究,为滇重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计,对滇重楼不同种源进行根、茎、叶、花的性状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滇重楼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内形态差异普遍存在。主成分分析显示,花部特征及花萼数、花瓣数、柱头心皮数、雄蕊数等是造成不同居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欧式距离为45.08时,滇重楼居群分为2类,2个类群显著的形态差异是叶面积指数的大小。

关键词: 滇重楼 居群 形态变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铁壳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0对SSR引物对36个云南铁壳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9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等位变异数在1~3个,平均为1.9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0~0.50,平均为0.2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0~0.69,平均为0.38;遗传距离(GD)为0.03~0.62,平均为0.24;说明铁壳麦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约0.44处,可以将36份铁壳麦材料分为4类。其中腾冲的铁壳麦与龙陵的大河头小麦、镇康顶莨铁壳麦与永德短芒铁壳麦、双江铁壳麦2与凤庆硬壳麦1遗传距离较近,双江铁壳麦-4与其它铁壳麦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铁壳麦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香稻与非香稻遗传多样性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比较云南地方香稻品种与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64对SSR引物检测云南的10个香稻品种、45个非香稻地方栽培品种。[结果]在云南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44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和0.43;而在云南非香稻栽培品种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1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98个,平均基因多样性(Hs)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7和0.58。[结论]云南非香地方栽培稻资源比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香稻 地方栽培稻 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稻瘟病菌基因组中疏水蛋白的分布与聚类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9 CSCD

摘要:病原菌中的疏水蛋白在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BLAST工具从NCBI数据库公布的58个疏水蛋白序列中筛选得到18条稻瘟病病原菌基因组中具有潜在疏水蛋白功能的ORF,选取其中的11条ORF设计特异引物,检测其在17个稻瘟病病原菌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利用序列比对工具ClustalX和Mega3.0软件的邻接法,对筛选的58条已知疏水蛋白序列构建疏水蛋白的系统进化树。研究结果表明:经PCR检测,在11对引物中有4对引物高度专一且所得片断与预期大小基本一致,6对引物扩增不特异,1对引物扩增无特异条带。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得知,疏水蛋白间的平均分离度为0.62,筛选的58条疏水蛋白可分为两大类:ClusterⅠ和ClusterⅡ,分别与真菌疏水蛋白Ⅰ型和Ⅱ型相对应;所有的担子菌、稻瘟菌和绿僵菌中的疏水蛋白构成ClusterⅠ,其它真菌的疏水蛋白构成ClusterⅡ。本试验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明确稻瘟病病原菌中的疏水蛋白分布状况,以及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奠定基础。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疏水蛋白 系统进化 特异PCR 聚类分析

甘蔗品种的区试蔗茎产量和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AMM 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 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 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蔗茎产量 蔗糖分 稳定性分析 AMMI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云南主要栽培梨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分子标记研究供试栽培梨品种的分类和系统发育。[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8种云南主要栽培梨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结果表明,20μl ISSR-PCR反应体系中各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PCR buffer、100μmol/L dNTP、0.3μmol/L引物、20 ng的模板DNA和1.5 U Taq DNA聚合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梨ISSR-PCR反应体系。从24个引物中筛选出9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135条DNA片段,其中102个DNA片段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段的75.5%。利用NTSYS-pc 2.10 t软件计算8种梨品种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结果显示梨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186~0.750,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76。UPGMA聚类分析表明,8种梨品种可以聚为2类:第一类群包括日本水晶梨、早95-2、四川火把和西子绿;第二类群由早酥、金花、早黄酥和砀山梨4个品种组成,这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为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栽培梨 ISSR 遗传关系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亚麻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CSCD

摘要:根据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及ISSR标记分析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引种至云南昆明的73份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源的变异及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3份亚麻种源的10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工艺长度、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单株茎干质量、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纤维产量、种子千粒重和出麻率)均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生长状况均较好;根据农艺性状可将73份亚麻种源分成2类,每一类又可分为2组,其中,第Ⅰ类包括36份种源,第Ⅱ类包括37份种源。从4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9个引物用于ISSR扩增,共扩增出5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3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1.1%;基于ISSR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80处可将供试的亚麻种源分成3大类:第1类包括67份种源,第2类包括4份种源,第3类仅有2份种源,在相似系数为0.82处第1类种源又可分成3个亚类。结果显示,根据农艺性状和ISSR标记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对二者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亚麻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及育种目的,可培育出适于本地栽培的优良杂交后代。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ISSR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变异 遗传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怒江干热河谷芒果种质资源叶片形态多样性的模糊聚类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摘要:根据芒果叶片性状变量,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种质资源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置信水平λ=0.945时,分析的24个个体可聚类为3大类,这说明怒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芒果种质资源 叶片 模糊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蒿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2份黄花蒿种质资源的10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叶蕾干重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蕾鲜重>叶蕾/茎(鲜重比)>单株生物量>基茎粗>分枝数>冠幅>株高>茎鲜重,因此,在以黄花蒿产量为主要目标的种源选育中,除了把单株叶蕾鲜重、叶蕾/茎(鲜重比)和单株生物量作为重点选择性状外,还应把基茎粗、分枝数和冠幅也作为田间单株选择的重点参考性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32份种源分成4大类群。第1类作为有希望推广的优良种源,第2类在降雨量少的地区推广利用,第3类应通过提高青蒿素含量改良后推广应用,第4类只能作为育种亲本材料使用。

关键词: 黄花蒿 数量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