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对工蜂的形态差异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采集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2种不同人工育王方式培育下的蜜蜂(Apis L.)群各3群。参照Ruttner提出的38个蜜蜂形态指标进行测定,每群测定15只工蜂,每只测定40个指标。结果显示,18个跟蜜蜂体型大小相关的指标中,有15个指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其中跗节长、第三腹板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吻长、胫节长、跗节宽、第三腹板蜡镜长、第三腹板蜡镜斜长、第三腹板蜡镜间距、第六腹板长、第六腹板宽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控制蜂王在特定区域产卵的方法能使其后代工蜂的体型增大;而试验组的肘脉a和肘脉b都减小,11个翅脉角中有7个减小,后翅翅够数也减小,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翅型和翅脉的变化,但多数差异不显著。在8个跟蜜蜂体色相关的指标中,试验组的小盾片颜色K、颜色B和喙的颜色Lab1均大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试验组第四背板颜色小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的育王方式能引起蜜蜂体色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表明,不同的人工育王方式能使后代工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蜜蜂(Apis L.) 人工育王 区域产卵 自然产卵 工蜂 形态 差异
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55份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24个形态性状进行评价,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怒江干热河谷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量、果实长度、果核重量、果核长度、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香气、果实风味、果实成熟期等形态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44%~56.44%,其中果实单果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宽度最小;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68~2.21,平均值为1.42,其中果肉颜色指数最大,叶片质地指数最小。聚类结果将255份杧果材料聚为3大类,其中果皮厚,果小,种核大,可食率低,早熟,品味酸甜,品质差的杧果种质占很大比例。这些种质资源在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杧果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通过表型评价鉴定,初步筛选出具有独特香气、反季节开花结果、早熟、小果型、高产等性状的特异种质资源35份。
不同海拔藜麦的营养成分差异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探讨不同海拔种植的藜麦籽中营养成分与海拔之间的关系,为滇西北的藜麦规范化栽培和产品原料来源提供科学依据。选取4个不同海拔高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海拔对藜麦籽中的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籽的总糖、灰分、锰、钾、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和氨基酸总含量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增加;粗纤维、棕榈酸、α-亚麻酸、铜含量是随海拔增加而下降。藜麦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种植海拔有密切关系,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种植。
云南蔓生型普通菜豆资源形态学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129份云南地方蔓生型普通菜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地区的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在形态学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0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0.24,其中以单株荚数的变异度最大,达到0.61。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4,各性状间数值差异不大。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将10个变量降维获得4个公共因子,含义清晰且解释度较好。利用公共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129份菜豆资源可分为2大类5个亚群。其特征是:亚群Ⅰ表现为分枝及结荚多,单荚粒数多,百粒重较小而单株产量高;亚群Ⅱ表现晚熟,荚小,百粒重和单株产量低;亚群Ⅲ表现长荚;亚群Ⅳ资源数量最多,表现分枝少,较早熟;亚群Ⅴ表现为早熟,结荚少,荚型短宽且单荚粒数少,百粒重大。
蓖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蓖麻Ricinus communi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蓖麻优异种质的特性及分布规律,为蓖麻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0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分析了蓖麻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其中,类群Ⅰ为选育大果穗亲本材料;类群Ⅱ为大粒型具有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类群Ⅲ为分枝多、蒴果多,小粒型材料;类群Ⅳ为丰产性较好,选育高产的目标亲本;类群Ⅴ为大穗、大粒型双重选育亲本材料。主成分分析将蓖麻的13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06%;在影响蓖麻单株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主穗位高,其次是单株有效蒴果数、主穗蒴果数、百粒质量和单株有效穗数的选择,依据这些性状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早期间接评价选择。【结论】所引进的蓖麻种质类型丰富、资源间的性状差异各具特点,可作为优异种质材料供将来选育种利用。
天然筇竹居群形态遗传多样性1)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自然居群的11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形态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各个性状存在较丰富变异,变异系数( CV 值)为0.018~0.06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0项性状在居群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形态水平上揭示了筇竹遗传多样性,为筇竹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天然筇竹居群形态遗传多样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昭通市8个县和四川省2个县的10个筇竹自然居群的11项形态性状进行了研究,探讨其形态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各个性状存在较丰富变异,变异系数(CV值)为0.018~0.06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0项性状在居群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形态水平上揭示了筇竹遗传多样性,为筇竹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云南常用玉米自交系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玉米自交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玉米种质的利用和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DNA、SSR分子标记技术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显色技术,采用Excel2007和NTSYS-pc 2.10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聚类分析,用筛选出的70对SSR引物分析19个云南常用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共检测到50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2~13个,平均7.21个;每对引物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40~0.90,平均为0.73;19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11~0.841,平均值为0.703。利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以0.697为标准,可将云南19个自交系划分为4个类群,表明云南自交系遗传基础丰富、多态性好,为玉米种质改良、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