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257条记录
“云粳17号/云粳20号”RILs在高原与平原生境下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构建的"云粳17号/云粳20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在低纬高原中国云南和高纬平原韩国水原两地间开展了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穿梭鉴定,并分析了粳稻RILs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表型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千粒重在两地间表型差异不显著(t值为3.24),单株穗重和结实率表型差异相对较小(t值分别为8.00和8.31),而株高、穗数、每穗总粒数表型差异极显著(t值分别为13.17、15.11和13.56);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生境下除结实率与单株穗重相关性不一致外,其它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趋势较一致;两地熟期也较一致。以上说明可以利用高原和平原两大生境,加强对品种适应性的选择,促进有利基因的鉴定,为两国开展优异性状的QTL定位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高原生境 平原生境 RILs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20对SSR引物对原产于云南的16份地方稻种和2份选育品种进行单个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7.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多态性高于选育品种,而12.5%的地方品种群体内SSR标记多态性与选育品种相近。81.2%的地方稻种群体内的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遗传多样性指数(He)高于选育品种,而18.8%的地方品种群体内Na和He与选育品种相同或略小。水稻地方稻种群体内He的差异较大,其变异范围为0.0146~0.5117,其中,黄板所-1(1980年收集)、黄板所-2(2007年收集)、麻线谷-1(1980年收集)、麻线谷-2(2007年收集)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较高,分别为0.2327、0.4214、0.5117和0.4489。87.5%地方品种的杂合度(Ho)明显高于选育品种;地方品种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很大,其中1/4的遗传差异来源于地方稻种群体内,差异极显著。RM333、RM257和RM180在供试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百分率均较高,适用于云南地方稻种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检测。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不同基因型粳稻籽粒产量与功能成分的生态变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省育成的14个功能型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新平、玉溪和寻甸3个生态点种植,研究不同基因型粳稻的产量和功能成分含量及其生态变异。结果表明:寻甸的水稻平均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新平和玉溪,以新平最低,玉溪每穗穗粒数显著高于新平和寻甸,不同地区粳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限制新平、玉溪、寻甸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稻米功能成分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稻谷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主要受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千粒重受基因型控制,γ–氨基丁酸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总黄酮、生物碱受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共同调节,抗性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型控制;新平水稻糙米γ–氨基丁酸和生物碱含量较高,玉溪和寻甸2种成分含量相接近;总黄酮以玉溪点最高,寻甸较低;不同地区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小。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生态环境 总黄酮 γ–氨基丁酸 生物碱 抗性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杂交品种‘云资粳41号’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SFL)导入水稻细胞,采用氯酚红法和PCR检测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结果显示:外源基因成功转入水稻基因组,并获得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基因植株叶片离体接种稻瘟病菌的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与对照(非转基因植株)相比有明显的抗性,证明SFL基因在水稻中得到表达。研究表明,基于SFL基因所具备的广谱抗菌作用,可以预期所得转基因水稻植株很可能对水稻的多种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抗性,为选育新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以及拓宽栽培稻抗病遗传基础增加抗稻瘟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苦参凝集素蛋白基因 水稻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稻抗旱性主要指标及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水稻(Orazy sativa L.)在干旱胁迫下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对目前我国学者研究中常采用的各种鉴定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抗旱育种和鉴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鉴定方法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标记分析水稻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

遗传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水稻(Oryza sativa)地方品种30年的遗传变异状况,文章通过60个SSR标记,对元阳哈尼梯田农户在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6个(简称"过去的品种")和近10年间种植的对应6个(简称"当前的品种")代表性水稻地方品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59个等位基因(Na),等位基因数1~4不等,当前的品种较过去的品种减少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基因型多样性(H′)和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4个指标均为过去的品种高于当前的品种,分别是(Na)为2.567>2.450,(Ne)为2.052>1.968,(H′)为0.768>0.722,(PIC)为0.469>0.439。基于60个SSR标记,过去6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平均值为0.437,变幅为0.117~0.667,而当前6个品种间平均值为0.473,变幅为0.200~0.700。总的说来,水稻地方品种经过30年自然和人工选择,遗传多样性降低,不同品种存在等位基因大小的差异程度不同。

关键词: 元阳哈尼梯田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位点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近等基因系中5个抗旱主效QTL的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CSCD

摘要:为了验证5个抗旱主效QTL的导入效果,将已精细定位的5个抗旱主效QTLs(DTY1.1,DTY2.1,DTY2.2,DTY3.1和DTY12.1)作供体建立近等基因系,利用与5个QTL位点紧密连锁的16个SSR分子标记对导入抗旱主效基因的23份家系进行目标QTL检测。结果显示,利用6个标记同时检测,获得携带DTY3.1 QTL的家系5株;利用2个标记同时检测,获得携带DTY12.1 QTL的家系5株;其他3个QTL位点未检测到目标QTL的家系;没有同时获得具备不同抗旱QTL的家系。相比较而言,携带DTY3.1 QTL以Apo为供体及携带DTY12.1 QTL以Way Rarem为供体导入效果更好。这些抗旱家系的获得,为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抗旱基因来源。

关键词: 抗旱性 QTL 分子标记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生态区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生态区12 t.hm-2水稻高产的群体指标。

关键词: 水稻 立体生态区 水稻定量促控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和接种鉴定分析美国水稻育种亲本的稻瘟病抗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12 CSCD

摘要:稻瘟病是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稻瘟病基因Pi-ta可有效防治携带AVR-Pita1稻瘟菌的侵染。本研究利用位于Pi-ta基因前端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3/YL153和位于中间区域的显性分子标记YL155/YL87对39份来自美国的水稻种质进行Pi-ta基因检测,同时利用携带AVR-Pita1的稻瘟病生理小种IC-17、IB-49、IB-1、IE-1、IG-1和IH-1接种鉴定39份水稻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39份育种亲本中,分子标记YL153/YL154和YL155/YL87鉴定均持有Pi-ta基因的有26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21份,感病的亲本有5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不持有Pi-ta基因的有11份,其中接种鉴定表现抗病的亲本有7份,感病的亲本有4份;两对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不一致的亲本有2份,即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持有Pi-ta基因,另一对分子标记鉴定无Pi-ta基因,接种鉴定均表现感病,这一发现对进一步研究Pi-ta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说明,在水稻育种中,选择抗稻瘟病亲本时,分子标记检测和接种鉴定都是重要的。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ta 接种鉴定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子粒主要黄酮类化合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水稻儿茶素、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组成差异,为高黄酮水稻种质资源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利用HPLC法测定水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水稻糙米的黄酮化合物组成主要以儿茶素和山奈酚的形式存在,不含杨梅素和槲皮素,不同品种儿茶素和山奈酚组成比例及含量存在差异;粳稻含有更丰富的儿茶素,有色稻山奈酚和儿茶素含量大于无色稻;糙米中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而精米中不含或少含黄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HPLC法 黄酮类化合物 水稻 儿茶素 山奈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