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的花期与生育期QTL定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甘蓝型油菜花期和生育期QTL进行定位,为精细定位和克隆早花基因及开展分子标记辅助早熟油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极早熟甘蓝型油菜G28、甘蓝型油菜H008及以二者为亲本构建的175个F1DH株系为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分型技术绘制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并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2016─2017年度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甘蓝型油菜的花期(FT)和生育期(MT)田间调查数据进行QTL扫描分析。【结果】F1DH株系花期与生育期具有较明显的超亲现象,表明双亲材料控制花期和生育期的位点不同。F1DH株系在丽江生长环境下花期与生育期相关系数为0.63,在临沧生长环境下二者相关系数为0.79,即花期与生育期呈较高的正相关。利用SNP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9条连锁群,7601个SNPs位点,总长3838.2 c M。在丽江和临沧2个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花期QTL和5个生育期QTL,分布于A02、A07、C02、C03、C06、C07和C09连锁群上,可分别解释2.96%~17.40%和4.98%~11.82%的遗传变异。花期QTL qFTA02-1和qFTC03-2在2生长个环境下均可检测到,加性效应值相反,其中qFTA02-1具有最高的LOD值(20.43)、贡献率(17.40%)和加性效应值(3.27 d),且与生育期QTL qMTA02-1置信区间重叠,是最主要的花期主效QTL;qFTC03-2为次要的花期主效QTL。在qFTA02-1置信区间内发现2个拟南芥花期调控关键基因FLC和FY的油菜同源基因拷贝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结论】花期主效QTL qFTA02-1和qFTC03-2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早熟油菜品种。BnaA02g00370D和BnaA02g01670D可能为qFTA02-1置信区间内控制甘蓝型油菜花期性状的目标基因。


强优势杂交稻新组合在云南的产量潜力及适应性探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3个杂交籼稻新组合HWHR1、HWHR2、HWHR3为参试品种,绵优725为对照,在云南省水富县、华坪县、芒市3个不同籼稻种植区开展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对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参试品种中,HWHR2综合表现良好,增产点次率大于65%,小区品比试验平均产量12 467.0 kg/hm2,比对照增产3.3%,生产试验产量13 501.5 kg/hm2,比对照增产9.2%,在云南不同籼稻区具有较好产量潜力和适应性.高产广适杂交稻新品种的选育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进行生产潜力及适应性研究有助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高山杜鹃枯梢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抗病性调查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高山杜鹃盆花种植基地发现枯梢病,田间发病率达20%以上.发病植株顶梢枯死,茎杆溃疡,最终枯萎死亡.对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初期白色,后期呈灰黑色;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单胞,近椭圆形至纺锤形,大小为(17.2~32.8)μm*(4.7~7.8)μm.以ITS通用引物对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同源性比对显示其与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的一致性达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病原菌为小新壳梭孢.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p H 5~7时菌丝生长加快,pH 7时最适于菌丝生长;以蔗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时菌丝生长最好.不同高山杜鹃品种对小新壳梭孢的抗性存在差异,18个品种中免疫品种2个,高抗品种2个,抗病品种3个,中感品种3个,感病品种4个,高感品种4个.
关键词: 高山杜鹃 枯梢病 小新壳梭孢 生物学特性 病情指数


施用不同配比化肥与有机肥对莲藕植物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比施肥模式对莲藕植物学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对莲藕叶片长半径、叶片短半径、立叶片数、整藕质量、主藕质量、主藕长度、主藕节间质量、淀粉含量、Vc含量、总糖含量等26个性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加有机肥的合理配施,可以提升莲藕中淀粉及Vc的含量,提高蛋白质累积,降低莲藕中的粗纤维含量,提高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收益.[结论]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施可以提高莲藕产量和品质,减少肥料流失,友好环境.最佳施肥量为处理3.


10个藜麦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昆明地区种植的藜麦新品系,为昆明及周边地区发展藜麦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本课题组前期试验筛选出的10个藜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2017年在昆明安宁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对参试藜麦新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个参试藜麦新品系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产量排序为QA008>QA067>QA020>QA016>QA014>QA046>QA082>QA087>QA098>QA037,其中前6个新品系的产量高于平均产量(958.33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藜麦产量极显著相关的性状依次为倒折率、株高、茎粗、单株粒重、主茎分枝数和主花序长。10个藜麦新品系按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为QA008>QA067>QA014>QA046>QA087>QA020>QA016>QA082>QA098>QA037;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1.5时将10个藜麦新品系划分为四大类,其中第Ⅲ类(QA008)综合表现最好,第Ⅱ类(QA014和QA067)综合表现较好,第Ⅰ类(QA016、QA020、QA046、QA082、QA087和QA098)综合表现居中,第Ⅳ类(QA037)综合表现最差。【结论】10个参试藜麦新品系中,QA008、QA014和QA067的综合表现优良,适宜在昆明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元江元谋干热河谷土壤氮磷水平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元江及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栽培酸角的土壤氮磷含量对酸角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两个干热河谷区酸角人工林土壤、叶片氮磷含量及光合参数,并使用4种常用的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二项式拟合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人工林土壤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存在显著差异,两地土壤氮含量分别为1.205和0.881 g·kg-1,磷含量分别为0.481和0.177 g·kg-1,氮磷比分别为2.61和5.49;两地酸角叶片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元江、元谋干热河谷酸角叶片的氮含量分别为17.28和13.51 g·kg-1,而叶片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51和1.18 g·kg-1,叶片氮磷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1.80和11.66; 4个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对两个干热河谷酸角的光响应曲线都有较高的拟合度,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在低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而二项式拟合模型在高光合有效辐射情况下拟合度最高,因此表观量子效率(α)、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取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数值,元江、元谋两地酸角的数值分别为0.055和0.060、38.921和8.019μmol·m-2·s-1、1.377和0.404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取二项式拟合模型的拟合数值,两地分别为11.073和6.331μmol CO2·m-2·s-1、3223.2和2532.4μmol·m-2·s-1;元江干热河谷的酸角光合作用显著高于元谋干热河谷,两地土壤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是影响酸角光合作用的关键因子。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野生食用菌中尼古丁
《色谱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拥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中内源性的尼古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研究以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将QuEChERS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了提取溶剂、净化条件等,并针对尼古丁在超高效液相色谱不同流动相条件下的色谱行为进行优化,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了测定野生食用菌中尼古丁的高效、快速、高灵敏的方法.结果表明,氨水-乙腈(6∶94, v/v)混合溶液能够较好地提取野生食用菌中的尼古丁,提取溶液经石墨化碳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混合填料净化后,利用0.1%(体积分数)氨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得到的尼古丁色谱峰形较好,响应较高.尼古丁在0.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9,定量限为0.2μg/kg,检出限为0.05μg/kg.3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6.3%~96.4%,相对标准偏差为4.4%~6.3%.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均符合食用菌产业中尼古丁的快速测定要求.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 尼古丁 野生食用菌


云南药用野生稻对四种水稻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云南药用野生稻7个不同居群的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抗型表型进行鉴定,筛选抗源,并检测已克隆的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基因在它们中的存在情况。结果表明:用云南稻瘟病菌毒性菌株16t接种云南药用野生稻7个居群,除勐海药野(7)表型为感病外,其他6个居群均为抗病;勐遮药用野生稻(4)和景纳上沟药用野生稻(1)分别不含Pib和Pi2基因片段,其他5个居群都含有Pib、Pi2、Pi9、Pid2、Pikp、Pis和Pi56等基因片段;所有的参试药用野生稻高抗纹枯病;除勐往药野(13)和澜沧孟矿药野(14)对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RS105表现为感病和勐遮药野(5)对菌株RS1-20表现为感病外,其他材料对菌株RS105和RS1-20都表现为抗病;云南白叶枯病菌强致病性菌株CX30-1、菲律宾菌株PXO99和PXO86对景纳上沟药用野生稻(1)和澜沧孟矿药用野生稻(14)具有强致病性,其他居群表现为抗病至中抗; 7个居群都含有Xa5、Xa13、Xa21基因片段。本文首次报道了云南药用野生稻多个居群类型对4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这些结果为深度挖掘利用云南药用野生稻资源的有效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五种芳香植物精油对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作物病害的绿色防控,从芳香植物源中筛选高效的杀菌活性成分,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迷迭香精油、薰衣草精油、香叶天竺葵精油、香茅草精油和罗勒精油5种精油对烟草黑胫病病原烟草疫霉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精油浓度达到225μg/m L时,5种精油对烟草疫霉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香茅草精油对烟草疫霉的抑制率均为100%.在熏蒸方式下,5种精油对烟草疫霉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317.8μg/m L、255.2μg/m L、151.0μg/m L、53.0μg/m L和142.8μg/m L.5种芳香植物精油对烟草疫霉菌丝生长形态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香茅草精油具有作为防治烟草疫霉环境友好型杀菌剂的先导化合物的潜力.


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云南省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蕴藏量,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省第二批试点县龙陵县的普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普查队对云南省龙陵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传统医药知识及中药材市场进行调查。在龙陵县10个乡镇37块样地进行了野外普查、样线调查、标本采集、药材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调查采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653个,通过鉴定和查证有明确药用功效的植物有142科,437属,606种。调查到重点药材84种,其中包括野生药材基源植物48种,栽培药材基源植物36种(其中3个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调查到国家珍稀濒危药用植物24种,根据调查,龙陵县野生分布较多、分布广泛的重点药材主要有石松、白茅根、金荞麦、葛根、常山、黄精、天南星等20余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龙胆、附子、续断、三七、白花蛇舌草、丹参、桔梗、半支莲、黄精、当归、玛卡、栀子等10余种,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中药材主要有石斛、草果、重楼3种。本研究对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概况、消长情况及调查、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进行了鉴定评价及分析,为龙陵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