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71条记录
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群划分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杂种优势关系并划分杂种优势群.[方法]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23个温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系和3个测验种配制69杂交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对这些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和产量配合力分析,评价群体的应用价值和利用潜力,再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划分杂种优势群.[结果]自交系L1、L5、L6、L7、L8、L11、L16、L20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10个强优势杂交组合T3*L20、T1*L8、T3*L21、T2*L20、T3*L1、T3*L11、T3*L5、T2*L6、T3*L12、T1*L4的SCA分别是13.69、28.14、24.08、9.02、9.97、6.09、9.02、17.75、14.40、16.94,除了T3*L11(6.09)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结论]温热玉米种质改良系L8、L11、L16、L20在育种中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L11和L20是不可多得的温热玉米改良系.本研究将供试改良系划分为3大类群:L3、L5、L6、L11、L17、L19、L20、L21、L23与掖107划分为Reid群;L1、L2、L12、L13、L16、L18、L22和YML1671划分为非Reid群;L4、L7、L8、L9、L10、L14、L15和YML146划分为Suwan1群.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效应 杂种优势群 温带种质 热带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生长素合成酶基因YUCCA10克隆与表达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YUCCA10基因在正常花和不育花中的表达规律,为深入探索YUCCA10基因和生长素合成对茶树花器官发育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期研究茶树正常花与不育花转录组差异时,获得一条与YUCCA10基因高度同源的基因序列,利用‘云茶1号'茶树全长转录组数据库以及PCR技术克隆验证茶树YUCCA10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运用qRT-PCR技术研究其表达特征。【结果】经验证YUCCA10基因含有1个11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2.63 kDa,等电点为8.88,茶树YUCCA10蛋白具有NADPH结合位点和FAD结合位点,与多种植物YUCCA10蛋白同源。qRT-PCR分析CsYUCCA10在正常花中随着花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加,而在不育花的花瓣、雄蕊、雌蕊以及不同发育期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花。【结论】茶树CsYUCCA10基因在不育花中不能正常合成,从而影响了花的发育导致不育。

关键词: 茶树 YUCCA10 生长素 不育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和养分添加对扭黄茅刈割后补偿作用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9 CSCD

摘要: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乡土草本植物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养分添加及刈割后植株的补偿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植株凋落物量在进行刈割后减少,而在高频次降水或添加养分条件下有所增加。2)在添加养分条件下,经高频次降水处理的植株冠部干物质重量较高。3)扭黄茅单株及其根、茎、叶干物质重量在高频次降水、添加养分、未刈割时达到最高。4)植株的根冠比在未添加养分、刈割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无论降水频次高、低;未添加养分、刈割处理植株在高、低频次降水下的生殖分配率(依次为1.2%、0)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小于其他处理。5)刈割后扭黄茅植株总生物量及其根、茎、叶、花果各器官生物量的补偿生长指数均在低频次降水并进行养分添加条件下最高,但均为欠补偿生长。因此,刈割不利于扭黄茅草地凋落物的形成和生物量的积累,而适量增加降水频次和添加养分有助于缓解该不利作用,但不改变刈割后扭黄茅欠补偿生长的格局。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扭黄茅 刈割 补偿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白条病的多基因联合鉴定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Ashby) Dowson引起的甘蔗重要病害。2017年在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蔗区的甘蔗上发现疑似白条病的病害。从病株蔗茎中分离得到圆形,凸面,光滑,有光泽,黄色的细菌菌落。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细菌为该病害的病原菌。使用16S rRNA基因、gyrB基因和rpoD基因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BLAST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病原菌的3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白条黄单胞菌GPE PC73菌株(GenBank登录号:FP565176)对应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在系统发育树中处于同一分支。根据田间症状诊断、柯赫氏法则验证及分子鉴定结果,确认云南保山、孟定和金平发生的甘蔗病害为X.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

关键词: 甘蔗白条病 白条黄单胞菌 系统发育分析 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甘蔗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ROC22和云蔗05–51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土柱栽培试验,以田间持水量的85%为对照,研究轻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70%)和重度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50%)对甘蔗根系生长及产量、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产量与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的株高和产量均降低,轻度干旱胁迫下甘蔗的根总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高于对照;重度干旱胁迫处理,ROC22的根系较发达,根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抗旱系数均高于云蔗05–51。

关键词: 甘蔗 根系 水分胁迫 地上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空心、褐斑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空心、褐斑都是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内部生理缺陷性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加工和鲜食品质,并对薯农、加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文中概述了马铃薯空心、褐斑发生的影响因素,防控空心、褐斑发生的管理措施以及空心、褐斑的检测方法等方面,并对国内外目前研究空心、褐斑的形成机制、分子机制以及如何进行调控以降低空心、褐斑的发生风险进行综述.

关键词: 马铃薯 内部缺陷 空心 褐斑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制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分子机理

遗传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减数分裂重组不仅保证了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稳定,还通过父母亲本间遗传物质的互换在后代中产生遗传变异。因此,减数分裂重组是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进化的主要动力。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中,不管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或基因组的大小,减数分裂重组的形成都受到严格的调控,但抑制减数分裂重组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近年来,通过正向遗传学筛选鉴定出多个减数分裂重组抑制基因,揭示了抑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途径。本文基于拟南芥中减数分裂重组抑制基因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植物减数分裂重组抑制基因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基因功能与其调控网络阐述了抑制植物减数分裂重组的分子机理。

关键词: 减数分裂 同源重组 抑制基因 调控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形式和密度对燕麦白粉病的影响及药剂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有效防控云南省燕麦白粉病的栽培措施,筛选交替使用的防治药剂。【方法】以定莜9号和坝莜1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种植形式塘播(B1)、条播(B2)、撒播(B3)和种植密度90 kg/hm~2(M1)、105 kg/hm~2(M2)和120 kg/hm~2(M3)对燕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的影响研究及40%嘧菌·乙嘧酚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苯醚·丙环唑乳油、28%丙环·嘧菌酯悬浮剂、30%己唑·嘧菌酯悬浮剂5个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在不同种植形式下,定莜9号和坝莜13号的白粉病病情指数(DI)均呈DI_(B1)

关键词: 种植形式 种植密度 燕麦 白粉病 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抗褐锈病基因定位亲本间多态性SSR标记筛选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更多用于构建甘蔗遗传连锁图谱可用的多态性SSR标记,本研究以6个高抗甘蔗褐锈病品种和6个高感甘蔗褐锈病品种为亲本,根据感病母本*抗病父本选配12个杂交组合,筛选在亲本间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重复性较好的引物.结果表明,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Mex105*粤糖00-236亲本间的多态性引物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2. 38%和47. 62%;其中,10对引物(18-mSSCIR34、22-m SSCIR38、25-mSSCIR48、32-mSSCIR67、51-mSSCIR50、57-MSSCIR21、71-SMC1490CL*、73-SMC278CS*、75-SMC31CUQ*、77-SMC336BS*)在组合柳城03-1137*德蔗93-88中多态性最好,7对引物(22-m SSCIR38、25-mSSCIR48、45-mSSESTC04、51-mSSCIR50、67-mSSCIR9*、76-SMC334BS*、80-SMC486CG*)在Mex105*粤糖00-236中多态性最好,利用筛选得到的引物,更有利于构建分子遗传图谱.本研究结果为抗褐锈病新基因定位和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蔗 褐锈病 抗病基因 亲本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抗氧化成分提取方法和抗氧化能力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其抗氧化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辣木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会造成衰老、慢性病的产生,辣木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减缓这种损伤.本文总结了辣木中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多酚和维生素类成分及此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含量分布情况、抗氧化作用机制;整理了辣木的体内外抗氧化评价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总抗氧化能力法(T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等体外自由基清除方法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体内酶活性测定方法.还对辣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为辣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木 抗氧化成分 提取方法 含量 机制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