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大理茶
种质资源
现状调查
保护对策
《云南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从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家蚕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概述了家蚕种质资源研究的基本情况。随着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问世,给家蚕种质资源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迎来以现代科技为核心,以基因组研究为平台,从家蚕资源入手,找到并构筑一条蚕业技术的突破之路、人类对鳞翅目类农林害虫的根治之路、开发生物药品和防控人类疾病的医学健康之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家蚕种质资源研究之路。
关键词:
家蚕
种质资源
基因组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利用云南青稞(裸大麦)种质,用21对SSR引物研究了57份云南及15份国内外青稞(裸大麦)种质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SSR标记共检测到176个等位基因,平均PIC值0.8491,MI值7.1167,H为0.3786,I值0.5584。说明72个青稞(裸大麦)种质之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在0.0597~0.4339之间,平均为0.1917,每代迁移数(Nm)为2.1078,多样性顺序为:滇西南地区>滇中温暖区>滇西北冬作区>滇西北春作区>滇东北地区>滇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CIMMYT。(3)72个参试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0.866,平均0.4890,8个测验品种与64个参试种质的平均遗传距离表现为:9号>10号>12号>4号>7号>6号>1号>3号。(4)UPGMA聚类分析将72个参试的种质划分为13个遗传类群6个亚群。第Ⅰ、Ⅱ、Ⅲ、Ⅳ、Ⅴ、Ⅶ、Ⅸ、Ⅹ、Ⅻ类群约46.88%的云南种质没有与选定的测验品种聚在一起,67、68、69和71号与8个测验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51以上,这些种质对于开发新的青稞(裸大麦)杂交育种模式具有重要作用。(5)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冬春性、品种来源等与聚类结果无明显关系。穗棱型被明显分开,二棱青稞(裸大麦)不与六棱聚在一起;约27.50%的四棱与二棱品种聚在一起,62.50%的四棱与六棱品种聚在一起。
关键词:
青稞
种质资源
亲缘关系
SSR标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4份甘蔗属资源材料及11份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3份(52.0%),3级中抗材料3份(12.0%),4级感病材料6份(24.0%),5级高感材料3份(12.0%)。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高粱花叶病毒
抗性评价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根据云南省稻种资源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分门别类地做好云南稻种资源纸质档案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阐述稻种资源档案在稻种分类、演化和创新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经过28天的调查和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初步了解了金平县蔬菜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本次调查到的蔬菜资源共39份,分为七大类,即叶用芥菜类、瓜类、葱蒜类、茄果类、薯芋类、根菜类、野菜类。其中叶用芥菜类、野菜类资源较为丰富。
关键词:
蔬菜
种质资源
种类
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怒江低热河谷野生芒果资源调查分析认为:该区野生芒果资源可分为野生种、半野生种、半栽培种、栽培种4个类型,其分布表现出小分散大集中的特点,集中分布在海拔700~900m地带;怒江低热河谷是芒果原产地之一;潞江三年芒是通过自然或当地农民长期筛选培育的地方性优良品种,也是从野生芒果长期自然演化及人工选育的结果。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类型
怒江低热河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仅从单一性状评价香料烟品种资源的局限性,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份香料烟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波贝达2-2、里拉544,BS4号、巴斯玛略维纳、丸叶、巴斯玛4号、依兹密尔12、巴斯玛11号品种间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对照品种柯玛蒂尼。不同性状与原烟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序列为:叶数>中部叶大小>下部叶大小>株高>上部叶大小。这一结果与田间选择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资源
香料烟
性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73年以后二系法杂交稻特别是二系法杂交粳稻的研究选育和示范生产情况调研,重点对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从选育、系谱、类型以及特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此外,还对部分二系和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对比,认为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正处于齐头并进发展的态势。其结果可供涉及杂交稻的各领域提供参考利用。
关键词:
二系杂交粳稻
种质资源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