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动物源饲料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近几年收集的动物源性饲料资源进行了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评价。氨基酸测定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为4.6mm×60.0mm,反应柱温度为57.0℃,反应器温度为136.0℃。结果表明:①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包括保留时间RSD:丙氨酸0.086%、精氨酸0.046%;峰面积RSD:甘氨酸0.80%,组氨酸0.74%。②样品均含天冬氨酸、苏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亮氨酸、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③不同产地和种类的材料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肉粉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6.4%,变异范围39.9%~68.3%;骨粉和酶力肽等含量次之,平均含量52.5%,变异范围21.6%~78.9%;鱼粉含量最低为49.1%,变异范围46.2%~51.9%。研究认为这类动物源性饲料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作为鱼粉替代物。
香料烟品种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Wolfet al.)Young et al.]侵染引起的新病害,是香料烟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采用自然病圃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香料烟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进行了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动态差异明显,'基可纳巴斯玛'、'巴斯玛14号'、'罗香1号'、'沙姆逊'发病较早,发病后病情稳定,未发现扩展趋势,香料烟多叶发病晚,发病后病情加重迅速。接种后21天调查,'伊兹密尔14号'、'科库鲁·伊兹密尔'、'土卡单株3'、'罗明2-1'、'香料烟多叶'叶片全部枯竭,剩余23个品种有6个中感、10个中抗和7个高抗品种,分别占26.09%、43.48%和30.43%。高抗品种包括'巴斯玛1号'、'卡拉巴格拉'、'杰尼克'、'罗香1号'、'沙姆逊''、巴斯玛14号''、基可纳巴斯玛'。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关键词: 百合 枯萎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中韩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 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 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广泛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会-2、合作88为对照,2007年冬季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富有乡对来自欧洲法国的19份栽培马铃薯品种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以期明确欧洲马铃薯品种在云南马铃薯遗传改良和生产应用中的可能性。以3次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蒸煮品质、外观品质(薯形、薯皮类型、皮色、肉色、芽眼)、淀粉含量、炸片品质等6类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评价性状的多样性信息(PIC)丰富,其和云南生产品种的相似度差异明显。大部分欧洲马铃薯在云南昆明的小春作条件下难于直接利用,可以利用欧洲马铃薯品种的优良性状来拓宽云南马铃薯的遗传基础,特别是在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及淀粉含量方面,其中H-43表现出产量和对照持平,且外观品质优于对照,可以进行生产试验以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亚热带和温带生态条件下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01—2002年滇超2号、滇超4号、云粳436、云光8号、云光9号五个中国和Hwadong、Nongan、Jinmi、Sangju、Singeumo五个韩国粳稻(Oryzasativa)品种为材料,在亚热带生态环境下的云南省宾川县和温带环境下的韩国水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实际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比温带条件下高2.46t·hm-2和4.04t·hm-2,达极显著水平。亚热带生态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多的颖花量,每平方米比温带生态条件下多19200朵,同时收获指数和生物产量较高,两种生态条件下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质量,温带生态条件下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结实率>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效穗。因而,在亚热带生态条件下,增产的途径是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增加结实率;而温带生态条件下应在稳定结实率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穗粒数而大力增加有效穗。
麻疯树根部内生真菌分离及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能源植物麻疯树的根部凸起部分韧皮部、木质部中分离到内生真菌42株,应用PCR技术对分离菌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区)基因克隆后测序,并将所测序列提交到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核酸数据库(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Gen-bank),通过Blast程序将该序列与数据库已有的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2个菌株分别与Genbank中的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枝顶霉孢霉属Acremonium、镰孢霉菌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茎点菌属Phoma具有高度同源性(达到99%以上),其中拟盘多毛孢为优势属,其次为青霉属和茎点菌属。表明麻疯树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特点。
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及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基地勐海茶树分圃的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4份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中国茶树品种的改良和产品多样化的开发。
用HPLC-DAD的方法评价不同产地当归药材的质量
《中国现代中药 》 2009
摘要: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的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0.5%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检测波长为325nm。结果:同一产地不同等级的当归药材中,归尾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含量均比归头高。综合比较不同产地的当归(全归)藁本内酯的含量,发现云南当归藁本内酯含量略高于甘肃当归。不同产区的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等级当归药材中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处方应当区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