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木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番木瓜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种植区番木瓜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对其危害症状、发生和流行因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番木瓜白粉病病原菌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其子实层呈白粉状,分生孢子近椭圆形;该病主要危害番木瓜叶片、花芽,严重时也危害果实、果梗;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空气相对湿度低于25%时其分生孢子仍可萌发并侵入危害,分生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0~25℃;栽培管理不当也是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加强栽培管理,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番木瓜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34个国外引进甘蔗种质三年宿根性产质量评价
《中国糖料 》 2010
摘要:对34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3年宿根的表现,根据糖分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28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7个,占总数的20.59%;宿根性强、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35.29%;高糖种质9个,占总数的26.47%,为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29个国外甘蔗种质3年宿根性的产质量评价
《中国糖料 》 2010
摘要:2004年2月新植29个国外种质,连续3年的宿根观察,于2007年11月下旬、2008年1月下旬进行糖分化验,计算出平均糖分和蔗茎产量,根据检糖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14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2个,占总数的6.90%;宿根性强、高产种质6个,占总数20.69%;高糖种质6个,占总数的20.69%,可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0
摘要:目的:研究栽培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的化学成分,比较栽培品和野生品化学成分的异同,评价栽培滇龙胆药材品质。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从栽培滇龙胆药材中分离鉴定了19个成分;栽培品的TLC及HPLC谱图和野生品一致,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4.31%(栽培品)和4.71%(野生品)。结论:首次研究了栽培滇龙胆的化学成分,并明确其所含化学成分类型、主要有效成分和野生滇龙胆一致;滇龙胆栽培品和野生品中龙胆苦苷含量相当且均高于法定标准;滇龙胆人工栽培是成功的,应大力发展规模种植。


动物源饲料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饲料工业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近几年收集的动物源性饲料资源进行了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评价。氨基酸测定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色谱条件:标准分析柱为4.6mm×60.0mm,反应柱温度为57.0℃,反应器温度为136.0℃。结果表明:①测试方法质量控制指标包括保留时间RSD:丙氨酸0.086%、精氨酸0.046%;峰面积RSD:甘氨酸0.80%,组氨酸0.74%。②样品均含天冬氨酸、苏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亮氨酸、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③不同产地和种类的材料氨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肉粉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6.4%,变异范围39.9%~68.3%;骨粉和酶力肽等含量次之,平均含量52.5%,变异范围21.6%~78.9%;鱼粉含量最低为49.1%,变异范围46.2%~51.9%。研究认为这类动物源性饲料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作为鱼粉替代物。


香料烟品种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由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abaci(Wolfet al.)Young et al.]侵染引起的新病害,是香料烟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采用自然病圃结合人工接种的方法对香料烟品种的细菌性斑点病进行了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动态差异明显,'基可纳巴斯玛'、'巴斯玛14号'、'罗香1号'、'沙姆逊'发病较早,发病后病情稳定,未发现扩展趋势,香料烟多叶发病晚,发病后病情加重迅速。接种后21天调查,'伊兹密尔14号'、'科库鲁·伊兹密尔'、'土卡单株3'、'罗明2-1'、'香料烟多叶'叶片全部枯竭,剩余23个品种有6个中感、10个中抗和7个高抗品种,分别占26.09%、43.48%和30.43%。高抗品种包括'巴斯玛1号'、'卡拉巴格拉'、'杰尼克'、'罗香1号'、'沙姆逊''、巴斯玛14号''、基可纳巴斯玛'。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关键词: 百合 枯萎病 rDNA-ITS序列 鉴定


中韩粳稻品种产量潜力评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4个中韩粳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水稻高产环境下进行种植试验,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中国品种其产量潜力明显高于韩国品种,高2 t/hm2,相关分析表明:结实率高的品种可以获得高产。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其中以穗粒数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643 7。对所有中韩粳稻品种而言,穗粒数是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只有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有效穗而大力改进穗部性状,即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