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4份甘蔗属资源材料及11份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3份(52.0%),3级中抗材料3份(12.0%),4级感病材料6份(24.0%),5级高感材料3份(12.0%)。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高粱花叶病毒
抗性评价
《农业科技通讯
》
2009
摘要:根据云南省稻种资源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分门别类地做好云南稻种资源纸质档案以及档案信息化建设,并阐述稻种资源档案在稻种分类、演化和创新中的应用。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国蔬菜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经过28天的调查和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初步了解了金平县蔬菜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利用现状。本次调查到的蔬菜资源共39份,分为七大类,即叶用芥菜类、瓜类、葱蒜类、茄果类、薯芋类、根菜类、野菜类。其中叶用芥菜类、野菜类资源较为丰富。
关键词:
蔬菜
种质资源
种类
分布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怒江低热河谷野生芒果资源调查分析认为:该区野生芒果资源可分为野生种、半野生种、半栽培种、栽培种4个类型,其分布表现出小分散大集中的特点,集中分布在海拔700~900m地带;怒江低热河谷是芒果原产地之一;潞江三年芒是通过自然或当地农民长期筛选培育的地方性优良品种,也是从野生芒果长期自然演化及人工选育的结果。
关键词:
芒果
种质资源
类型
怒江低热河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服仅从单一性状评价香料烟品种资源的局限性,采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份香料烟品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波贝达2-2、里拉544,BS4号、巴斯玛略维纳、丸叶、巴斯玛4号、依兹密尔12、巴斯玛11号品种间的灰色关联度均超过对照品种柯玛蒂尼。不同性状与原烟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序列为:叶数>中部叶大小>下部叶大小>株高>上部叶大小。这一结果与田间选择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分析
品种资源
香料烟
性状
《西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1973年以后二系法杂交稻特别是二系法杂交粳稻的研究选育和示范生产情况调研,重点对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交稻组合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并从选育、系谱、类型以及特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分析。此外,还对部分二系和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进行对比,认为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正处于齐头并进发展的态势。其结果可供涉及杂交稻的各领域提供参考利用。
关键词:
二系杂交粳稻
种质资源
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整合前人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杂交粳稻类型的研究,结合多年的实践,通过综合分析,分别论述了粳型三系杂交稻和二系杂交稻种质资源的类型。可为杂交粳稻的选育和生产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研讨中国杂交粳稻类型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关键词:
中国杂交粳稻
种质资源
类型
《热带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论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2007年对云南咖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概况,共收集到170份咖啡种质资源,其中以卡蒂莫系列品种居多,同时还收集到了三种变异类型的咖啡种质。
关键词:
咖啡
种质资源
云南
《西南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综合整理了中国三系杂交粳稻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及杂交粳稻品种(组合)的收集保存、类型、系谱、基本特征特性、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此外,还对近年审定的部分三系杂交粳稻品种(组合)进行分析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国杂交粳稻提供整合的研究信息。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粳稻
种质资源
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中获得抗条锈病的后代材料,采用条中31、条中32、水源11-14、Hybrid46-7和Hybrid46-8等条锈菌多小种混合菌系,对18份由不同省份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63份云南地方小麦分别进行3年和2年的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优2号、鲁植79-1、辽春10号、新春5号、皖麦18、安农2号、小偃6号和中优16号等8个国内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表现出高度慢锈特性,可作为云南小麦育种与地方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抗源亲缘材料;63份云南地方小麦中,33份表现免疫,1份表现高抗,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高度慢锈,1份表现中度慢锈。
关键词:
云南地方小麦
种质资源
品质改良
亲缘材料
抗条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