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种资源(模糊匹配)
186条记录
云南油菜资源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云南省有丰富的油菜种质资源,特别是芥菜型油菜资源中蕴藏着一些多分枝、多角果、多粒、抗(耐)菌核病等病害的特异种质材料。通过甘芥油菜种间杂交、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创制了一批大籽粒、双主茎、抗(耐)旱、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材料,并育成油菜品种20余个应用于生产。随着劳动力转移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油菜产业向直播轻简化、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求品种具有突出的早熟性、适宜机械化生产、抗病抗逆能力强。利用包括转基因、小孢子培养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资源的利用潜力,将有效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番茄种质资源果实相关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62份樱桃番茄资源的果形、果色、单果重等12个果实相关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变异度分析表明材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各性状在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7对性状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得到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4.61%;通过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3大类,其中第Ⅲ类综合表现优良。本研究为樱桃番茄育种工作理清了思路,并为加快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樱桃番茄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元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是中国大叶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收集保存了茶组植物28个种,1199份茶树资源。为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整理整合 共享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CP-AES测定大叶茶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38份大叶茶种质资源绿茶样和21份大叶种普通绿茶11种矿质元素(S,P,K,Ca,Mg,Fe,Zn,Mn,Na,Ni,Cu)进行了比较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在1.56%~7.25%之间,方法简便可靠。结果显示:种质资源中S,P,Zn,Mn,Na,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普通绿茶,而K,Ca,Fe,Cu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种质资源11种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9.7%~48.9%之间,反映了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多样性高;基于矿质元素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可以清楚地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野生型和栽培型两类。研究结果为茶树种质资源的化学分类,资源种质鉴别,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ICP-AES 矿质元素 茶树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红花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已收集保存48个国家的3000多份红花种质资源中筛选的15份抗旱种质为材料,对其植株形态、产量构成因素等8个性状进行田间观测,观测项目包括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特性、生长势、抗逆性等。以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其抗旱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结果表明:在干旱处理条件下,不同类型种质的抗旱性有差异,不同性状受干旱影响程度也不同,其中YN-9mof,YN-4mf,YN-19mof表现出较对照高的分枝数、单株果球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说明这类种质材料具有较好的耐(抗)旱性,稳产性好,适宜在旱地种植和作为抗旱基因材料加以利用。试验结果证明在不同类型的红花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的抗旱多样性,是红花抗旱育种的重要基因源。

关键词: 红花 种质资源 抗旱性 鉴定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taliensis)和厚轴茶(C.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gymnogyna)。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形态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育种策略

中国糖料 2011

摘要:回顾了台湾甘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的历史,重点探讨了台湾在野生资源收集、栽培良种引进以及自育品种选育策略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以期为大陆甘蔗育种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甘蔗 种质资源 收集 保存 育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甜玉米 育种 种质资源 技术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利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数据库 共享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8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标记对大蒜18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明显、反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3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7条。根据36个标记位点的信息,利用POPGENE32软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75%,平均每个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964,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819,Shannon s多样性信息指数I=0.4158。根据Nei s遗传距离进行各类型间的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18个品种分为2大类群,成都二水早与其它地区大蒜种质资源有较大差别。

关键词: 大蒜 种质资源 RAPD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