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maize(模糊匹配)
191条记录
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组合间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比例的大小顺序是株高>穗粗>千粒重>单株产量>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综合各性状表现,自交系YWL1、YWL7利用潜力最高。综合利用潜力较高的自交系大多是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交系,说明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糯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高,而且地方糯玉米种质也具有相当的利用潜力,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及糯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糯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NCⅡ遗传设计和朱军QGA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软件,分析来自云南省18个地方品种糯玉米、2个普通玉米和4个引进的自交系,研究了穗粗、单株粒重、千粒重、穗行数和穗重等9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穗重和穗行数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加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3.7%、33%和29%;千粒重、穗长和穗粗受基因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控制,加性和显性效应方差对表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千粒重33%和21%、穗粗39%和13%、穗长17%和10%;其它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模式也较为复杂。遗传力分析揭示了对单株粒重、穗重、穗行数、千粒重和穗粗选择效果明显;以性状加性效应值及显著性,筛选出3、10、15、16和18号5个糯玉米优异自交系,其所有观察性状的加性效应值均优于对照CK1(忻州黑糯)和CK3(中糯246)自交系,部分性状优于CK2(N9605)和CK4(自330)。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遗传效应 云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一些抗旱的玉米种质资源和选育抗旱玉米品种的方法。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通过第二性状进行玉米抗旱辅助选择,引入权重法构建合理的抗旱模型。回顾和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玉米 抗旱育种 轮回选择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玉米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玉米蛋白质品质差,以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为目标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一直是玉米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利用o2基因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育种历程,重点介绍了QPM的营养价值、遗传基础、种质选育和应用以及分子标记应用于QPM辅助育种,分析了目前QPM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研究滞后和QPM品种抗逆性差、适应性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展望了QPM的重大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 优质蛋白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简要概述了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情况,目前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使用较为广泛.基因工程发展迅速,逐渐被应用于玉米抗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并且成效显著;此外利用转基因技术也成功培育出一批抗除草剂、抗病、抗虫、耐盐、耐旱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米种质;分子标记在玉米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应用于种子纯度鉴定、遗传连锁图构建、基因定位、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预测、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等方面,并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最后展望了生物技术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认为它必将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种简便、快捷、高效的育种手段.

关键词: 玉米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转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自然条件下利用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初报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昆明自然条件下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技术体系,将6个小麦材料和3个玉米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并进行小麦×玉米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小麦、玉米杂交可于5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持续期长达6个月;由于玉米花粉充足,采用“滚粉”法授粉,可显著提高授粉效率,杂交颖果结实率达88.77%~98.4%;授粉后晴好天气下的颖果结实率和得胚率分别为88.77%和19.94%,是阴雨天的2倍以上;田间取穗剥胚时间以授粉后17~19 d为宜,此时80%以上的单倍体胚直径均在0.5 mm以上,部分已有初步分化;发育饱满的颖果得胚率平均为24.8%,是干瘪颖果的2.95倍;单倍体胚培养的幼苗在昆明不需越夏,5月中旬到6月中旬杂交获得的单倍体苗移栽加倍后一般可于当年9~11月收获加倍单倍体种子。因此昆明的自然条件可为利用小麦×玉米大量诱导小麦单倍体提供便利,同时也有利于通过大量试验进一步完善该技术。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结实率 得胚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DUS测试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玉米DUS测试技术体系构建的研究,结果为:①确定了49个品种组成的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群体,补充和完善了原来的群体;②49个DUS测试性状的差异指数为0~8.00,性状20差异指数最大,有30个性状的差异指数为0~2.00,表现较稳定;③26个参试标准品种的差异指数为1.89~8.11,中451最小,掖52106最大;④用方法1得到的DNA的A260/A230为2.119,A260/A280值为1.814,说明方法1所得的DNA纯度高、浓度高、条带清晰、降解少、质量优。⑤从国内、外所用的63对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IC值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20对玉米SSR核心引物;⑥用8%聚丙烯酰胺电泳在20对引物扩增产物中检测出了171个位点,PIC值为0.8554,远远高于3%琼脂糖电泳,更适合DUS测试;⑦探讨了玉米DUS快速测试技术的建立方法。

关键词: 玉米 DUS测试 差异指数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采用NCⅡ设计,以Mo17、丹340、黄早四、掖478为测验种,24个QPM优良自交系为被测系,分析了产量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表现,根据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研究24个QPM自交系与4个测验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4个被测系中,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最高的为齐205(23.81),其次为Pozarica8761(19.50);CA307与丹340之间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最高(37.84),其次为Si204-2早熟与黄早四(34.67);产量杂种优势最大的组合为齐205×丹340,其产量对照优势为34.96%,其次为H152-1-2×丹340,产量对照优势为34.75%;与Lancaster群遗传关系较近的被测系为:CML171、齐205、中系096/o2、CML170;与旅大红骨群遗传关系较近的被测系为:CML165、CML161、CML166、Si204-2早熟、新自330/o2-2、长631/o2-1、忻9101-1/o2、ZPL108/o2-7-2、新自401/o2;与四平头群遗传关系较近的被测系为:CML172-1-2-2、Pozarica8761、CA10139、H152-1-2、8129、忻9102-4/o2;与Reid群遗传关系较近的被测系为:Si204-1-1、CML163、CA307、长709/o2、8065QPM。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遗传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活性稀土微肥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06 CSCD

摘要:以Hm-9玉米为试验品种,研究生物活性稀土微肥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稀土微肥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以及玉米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

关键词: 生物活性稀土微肥 产量 品质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旱育种的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近几年干旱发生越来越频繁,已经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玉米抗旱育种是减少干旱造成产量损失的重要手段.介绍了一批抗旱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方法,育种实践证明轮回选择法是玉米抗旱育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进行轮回选择的过程中要运用数学方法评价产量性状,用玉米抗旱育种第二性状进行辅助选择,用权重法建立合理的抗旱模型.在抗旱育种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进行抗旱鉴定,鉴定过程中应控制干旱胁迫的强度,才能将抗旱和高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回顾和展望生物技术在玉米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玉米 抗旱育种 轮回选择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