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253条记录
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va)与耐低磷极强早旱谷(Oryza sativa)配制P1、P2、F1、F2或F3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对耐低磷鉴定和主基因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早旱谷的分蘖和株穗产量基因受两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上位性效应,两主基因间效应差异较大。分蘖力F2主基因遗传率为58.82%~72.13%,F3主基因遗传率为45.88%~57.96%;株穗产量F2主基因遗传率60.94%~83.08%,F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0%~75.80%。因此育种中应当充分重视主基因的利用,利用主基因应以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对后代耐低磷性状的选择宜从F2代开始,杂交的后期世代也要注意耐性的选择。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力 株穗产量 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BC_1F_2代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CSCD

摘要:在昆明孕穗期平均温度18.1℃的自然低温下,以云南当家品种滇屯502和合系35作轮回亲本,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为供体亲本配制的杂种BC1F2(458份)为材料,按籼粳、稻作区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结果表明:(1)杂种BC1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形态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核心种质 遗传变异 地方品种 形态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稻对粮食安全贡献与保护进展

科技咨询导报 2007

摘要:中国野生稻尤其是普通野生稻解决在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中作用举世瞩目,但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导致野生稻的生境丧失、过度采集放牧、外来种的入侵和中草药利用等,野生稻居群遭到惊人的破坏。目前,野生稻保护尤其是原生境保护取得了明显进展,但野生稻居群原产地的精细报道造成野生稻难以有效保护,加强野生稻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词: 中国野生稻 粮食安全 保护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回交后代苗期耐冷性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导致籼稻烂秧的主要因素之一,筛选耐冷的种质资源,将耐冷性基因导入高产的籼稻品种之中是防止低温冷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加强籼籼稻杂交后代的苗期耐冷性研究,可为籼稻耐冷性育种提供条件。以235份云南籼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Oryzasatica)配制的杂种F5、BC1F4、BC2F3和BC3F2代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对亲本及其后代进行苗期(三叶)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回交世代与杂种与亲本间的苗期耐冷强弱差异较大,总体趋势为回交供体亲本>F5>BC1F4>BC2F3>BC3F2;揭示了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其回交杂种苗期耐冷性减弱,越来越趋于轮回亲本,在耐冷育种上对回交供体亲本及其早世代材料进行选择更易获得苗期强耐冷材料。(2)同一稻作区,回交供体亲本的苗期耐冷强于杂种后代;稻作区划间,回交供体亲本及杂种F5总趋势相近,滇中一季籼稻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材料耐冷最强,而BC1F4、BC2F3和BC3F23个回交世代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苗期耐冷性 核心种质 云南稻种 回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粳掉3号近等基因系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分离世代加不分离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云南稻种粳掉3号与十和田构建的近等基因系(NILs)的衍生后代家系群体的孕穗期耐冷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和穗长性状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1)构成,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5.64%和27.51%;株高和穗下节长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独立的2对主基因和多基因都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8.88%和54.19%;穗颈长是由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E-2)构成,主基因遗传率为91.37%。

关键词: 水稻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云南优质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

云南科技管理 2007

摘要:云南是优质高产啤酒大麦生产的优势产区,依靠科技支撑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啤酒大麦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啤酒大麦是啤酒工业的“生命线”。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啤麦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云南省高度重视啤麦的科研和生产并作为优势领域加以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云南 啤酒大麦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与地理生态差异(英文)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来自云南5个稻作区或16个地州的地方稻核心种质为材料,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583份糙米P,K,Ca,Mg,Fe,Zn,Cu和Mn含量,并进行了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类型及其地理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83份糙米8种矿质元素含量为P>K>Mg>Ca>Fe>Zn>Cu>Mn,多样性指数为P>Mn>Cu>K>Mg>Zn>Fe>Ca。滇中一季籼粳稻区是高Ca(164.86μg/g),Fe(38.33μg/g)和Zn(39.03μg/g)糙米的分布中心,尤其是大理和楚雄州糙米的Ca(205.88,223.33μg/g),Fe(87.89,121.45μg/g)和Zn(44.13,39.33μg/g)含量在云南16个地州中最高。思茅地区是云南低磷、低钾和低镁糙米含量的分布中心;红河和文山州是云南高钾和高铜糙米的分布中心。临沧、思茅、西双版纳和德宏州是云南地方稻糙米基于8种矿质元素的遗传多样性中心,也是糙米磷含量的遗传多样性中心,这与基于云南地方稻种形态、同工酶和SSR标记确定的云南稻种遗传多样性中心有一定的相似趋势;这是本文中重要的发现之一。这些结果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糙米矿质元素(特别是磷)含量的多样性与稻种的遗传和基因多样性可能有某种相关。

关键词: 元素含量 变异类型 地理生态 云南地方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利用研究Ⅰ.农艺性状的表现及遗传多样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杂种一代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稻核心种质光壳稻耐低磷特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在土壤有效磷6.26*10-6和40*10-6条件下对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40份光壳稻和495份具稃毛稻种(非光壳)进行耐低磷特性比较,初步结论如下:(1)光壳稻的耐低磷强弱与籼粳程氏指数有一定联系,强耐低磷品种主要分布在偏籼和偏粳的中间型陆稻.(2)光壳稻平均耐低磷力显著低于其他稻,耐低磷力由籼至粳到光壳依次递减,呈连续性变异.(3)耐低磷强弱与稃毛有无、籼粳分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核心种质 光壳稻 籼粳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杂种后代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6)配制的杂种BC5F4系统群为材料,在昆明自然低温平均18℃冷害条件下,进行孕穗期边际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1)边际效应主要影响有效穗、秕粒数,其边际效应指数值分别为1.6564和1.4034;而对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小,边际效应指数为0.9 708~1.2 371;(2)内部与边际群体一些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内部群体不论是耐冷性状株高、穗长,还是耐冷指标性状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间均达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大于边际群体;(3)内部与边际群体株高、穗颈长、穗下节长、1~2节长、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和结实率分布的总趋势是一致的,即均呈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内部群体主峰值区间小于边际群体,尤其耐冷指标性状差异较大.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边际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