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曾亚文(精确检索)
253条记录
不同大麦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发掘更多高营养成分大麦品种和优质亲本,以526份国内外大麦品种为材料,鉴定了其皮裸性、棱型、籽粒颜色等性状,使用近红外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籽粒β-葡聚糖、蛋白质、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γ-氨基丁酸和抗性淀粉8种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大麦籽粒营养成分含量影响显著(P<0.05)。二棱皮大麦的β-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六棱裸麦;二棱黄色大麦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六棱非黄色大麦,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六棱黄色大麦;裸大麦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皮大麦,六棱非黄色裸大麦γ-氨基丁酸、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二棱黄色皮大麦;六棱非黄色皮大麦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二棱黄色裸大麦;非黄色裸大麦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黄色皮麦。526份大麦品种被聚类为5个类群。8个营养成分最高大麦品种分别为CBSS05Y00293S(高β-葡聚糖)、福贡白青稞(高蛋白质)、云啤21号(高淀粉)、云啤10号(高直链淀粉)、宽颖大麦(高γ-氨基丁酸)、冬青17号(高总黄酮)、碧江大麦-1(高生物碱)和景东米大麦(高抗性淀粉)。

关键词: 大麦籽粒 皮裸 籽粒颜色 棱形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为探究间作对分蘖期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64个云南大麦品种(系)与紫色马铃薯间作,大麦单作为对照,揭示分蘖期大麦苗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棱型、不同用途类型间的大麦苗4个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大麦SOD(1609.31U/g)、CAT(159.16U/g)、POD(334.70U/g)、PPO(102.30U/g)活性显著高于单作,且单作、间作下不同品种间4个抗氧化酶活性水平均存在差异;不同棱型间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表现为间作模式下二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高,单作模式下多棱大麦抗氧化酶活性最低;不同类型大麦间作模式下啤酒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高,青稞品种次之,饲料大麦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最低。用隶属函数法对间作模式下大麦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云啤麦MF20-5、宽颖大麦、MF20-16等抗氧化性综合评价前10的品种(系),作为与马铃薯间作下抗氧化性强的云南大麦品种(系)。

关键词: 间作 大麦 抗氧化酶 棱型 用途类型 分蘖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阳春砂与草果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豆蔻属(Amomum L.)2 种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叶解剖结构特性差异,采用指甲油印痕法和超薄切片法对其叶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叶片在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的结构、叶片横切面结构、叶肉细胞超微观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气孔器的数量、气孔器的大小、叶绿体的结构、叶肉细胞贮藏的营养物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分别比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大;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分别比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多;阳春砂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太明显,草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较明显,且栅栏组织排列更加整齐、规则;阳春砂的叶绿体中含有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有内生菌,草果叶片的叶绿体中含有脂滴.

关键词: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叶片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育种、食品营养功能组学及预防医学前沿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学科和预防慢性病功能食品作物的种质、品种、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技术体系,以功能粮食(大麦青稞和功能稻米等)、功能杂粮(荞麦和燕麦等)和功能蔬菜(魔芋和姜科等)功能食品作物研发为主的创新团队。团队首席科学家曾亚文二级研究员,担任Advances in Nutrition等30多个SCI收录刊物审稿人。现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5人,国家大麦青稞和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播种和割苗对大麦优良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优质大麦生产技术,高效挖掘适用麦苗及籽粒生产的功能大麦品种,以48个大麦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春、秋、冬不同季节播种和不同时期割苗处理对12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季节对大麦生长影响显著,大麦生物产量、部分籽粒产量农艺性状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秋播大麦生物产量(单株穗重、单株重、单株秆重)、籽粒产量性状(有效穗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均值显著大于冬、春播,反之,秋播株高、无效穗数和主穗空粒数均值小于冬播,总体上来看,秋播大麦农艺性状整体水平优于冬、春播。割苗会降低单株产量,变异系数变化较大;割苗处理Ⅰ显著降低无效穗数和主穗空粒数,提高大麦籽粒产量。在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每个农艺性状至少和1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且不同割苗处理对大麦无效穗数影响更大。初步筛选出适于割苗处理产量性状最好的大麦品种云饲麦10号、云饲麦13号、V43、云啤15号和矮思500。

关键词: 季节 割苗 大麦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是作物遗传育种、食品营养功能组学及预防医学前沿交叉建立功能食品作物学科和预防慢性病功能食品作物的种质、品种、理论、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技术体系,以功能粮食(大麦青稞和功能稻米等)、功能杂粮(荞麦和燕麦等)和功能蔬菜(魔芋和姜科等)功能食品作物研发为主的创新团队.

关键词: 作物遗传育种 功能食品 作物学科 食品营养 创新团队 功能组 青稞 功能稻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响应面优化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研究和开发大麦籽粒中黄酮类化合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振荡方法(普通振荡器振荡和超声波振荡)的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液种类(甲醇和乙醇)及其浓度和不同料液比对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工艺,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评价大麦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提取液为乙醇,采用超声波提取。建立回归模型:Y=5968.42+1148.42A-80.73B+84.16C+312.09AB-39.94BC-955.41A~2-790.56B~2-316.62C~2(Y为总黄酮提取量,A为乙醇体积分数,B为料液比,C为超声波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的影响最小;两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优化的超声波提取大麦籽粒总黄酮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6%、料液比1:20、超声波提取时间89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量为6201.0μg/g。大麦籽粒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50~300μg/mL范围内,清除能力与大麦总黄酮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的大麦籽粒总黄酮提取工艺可有效提高提取效果,缩短提取时间,提取的大麦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大麦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播种对大麦苗粉及籽粒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季节播种对大麦苗粉和籽粒营养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探索优质两用型功能大麦高效生产技术.以48份云南大麦优良品种(系)为材料,连续两年进行四季(春、夏、秋、冬)播种,使用分光光度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不同季节播种大麦苗粉与籽粒总黄酮、γ-氨基丁酸、生物碱和蛋白质含量的差异以及分析苗粉和籽粒营养功能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季节播种对大麦苗粉和籽粒的营养功能成分积累有显著影响,苗粉4种营养功能成分平均含量均表现为秋播>冬播>春播>夏播;籽粒表现为冬播>秋播;总体来看,苗粉营养功能成分比籽粒要高.各营养功能成分受播种季节的影响较大,呈现出播种季节>品种>品种x播种季节的趋势.初步筛选出优异两用型大麦品种(矮思秆4、腾云麦4号和云啤22号).

关键词: 大麦 苗粉 籽粒 播种季节 营养功能成分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海拔青稞(Hordeum vulgare L.)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计算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青稞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的实粒数、千粒重在每个品种中差异都明显;玉龙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和产量的增加;千粒重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实粒数、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产量 有效穗 实粒数 千粒重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米‘rm257’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分析及Rc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米种质‘rm257’在籽粒总黄酮和抗性淀粉含量方面表现突出,分析该材料种皮颜色遗传模式,将为其在实际育种应用中奠定基础。同时探究‘rm257’种皮颜色性状与Rc之间的关系并开发对应功能标记,为云南红米品种的辅助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育种效率。【方法】利用红米种质‘rm257’与9份云南地方白米品种构建测交组合及F_2分离群体,通过统计测交当代和对应F_2分离群体种皮颜色和分离比,推测其遗传模式;同时依据已报导Rc基因缺失变异位点序列开发功能标记RCGX,对9个F_2分离群体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将基因型与对应单株表型进行成对分析,进而判断红米种质‘rm257’种皮颜色与Rc基因的关系。同时利用云南96份地方种对功能标记RCGX的通用性进行检验,评估该功能标记在红米种皮颜色判定中的准确性。【结果】遗传模式分析表明,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在7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在2个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与影响。这与前人研究报导的红米种皮颜色性状受1对或2对基因控制的结论基本一致。F_2分离群体Rc功能标记验证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功能标记RCGX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地区地方白米品种大都存在Rc基因的缺失变异。【结论】红米种质‘rm257’的种皮颜色性状,在不同测交组合中表现为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或受2个基因位点的控制及影响。同时实验结果表明Rc基因极有可能为控制‘rm257’种皮颜色的目标基因,且云南地区多数白米地方种其种皮颜色变化都是由Rc基因缺失变异导致的。

关键词: 红米 种皮颜色 遗传模式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