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甘蔗(模糊匹配)
509条记录
机收时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破蔸率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摘要:机械收获导致宿根蔗蔸破损,是影响机收甘蔗宿根性的重要因素。为探索近地端蔗茎纤维组分与机收破蔸率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甘蔗品种ROC22、粤糖93-159、桂糖32号、福农39号和云蔗05-51为材料,于收获前取近地端20 cm蔗茎进行压榨,分析蔗渣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在机收后调查各小区破蔸率。结果表明:品种间近地端蔗茎木质素含量和破蔸率差异均显著,纤维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机收破蔸率由低至高依次为云蔗05-51(28.14%)、ROC22(35.26%)、福农39号(35.50%)、粤糖93-159(39.14%)和桂糖32号(46.49%);机收后破蔸率与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存在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0.95,与纤维素含量呈遗传负相关;近地端木质素含量和机收破蔸率均为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关键词: 甘蔗 纤维组分 机械收获 破蔸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桂糖32号采用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3种栽培模式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两次施肥+不盖膜栽培模式,且全覆盖3种栽培模式的甘蔗实收产量和新增纯收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27.52 kg/667m~2、1234.11元/667m~2,7073.91 kg/667m~2、1010.31元/667m~2,7173.96 kg/667m~2、1046.06元/667m~2。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无论是缓释肥一次施肥或复合肥两次施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甘蔗轻简高效生产。

关键词: 甘蔗 地膜覆盖 缓释肥 轻简高效栽培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7

摘要: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云南省区试的7个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瑞10-476在2种分析方法中表现较好,蔗茎产量达117.76 t·hm~(-2),较新台糖22号(CK)增产16.86%,差异达显著水平;产糖量最高,达13.23 t·hm~(-2),较CK增产47.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效茎数、平均产量、适应度、高稳系数均最高,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丰产稳产新品种(系)。云瑞11-450的锤度最高,有效茎数适中,产量略低于CK,产糖量为10.26 t·hm~(-2),较CK增产14.12%,高稳系数位居第二,变异系数低于CK,是一个高糖中产适应性良好的甘蔗新品种(系)。云瑞10-237、云瑞10-328、云瑞10-278、云瑞10-187、云瑞10-295蔗茎产量的高稳系数均超过CK,糖产量的高稳系数均大于64%,适合作高产中糖品系利用。

关键词: 甘蔗 品种试验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蔗型甘蔗品种(系)在北缘蔗区的表现及抗寒性评价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测定了23个云蔗优良品种在四川蔗区自然低温寒害条件下的抗寒性(对照种为ROC22)。结果表明,云蔗03-194、云蔗05-51、云蔗05-49、云蔗07-2007、云蔗08-1095、云蔗08-1609、云蔗05-326和云蔗07-2178八个品种(系)高产高糖,抗寒性好;云蔗06-193、云蔗04-622、云蔗03-258、云蔗06-407、云蔗05-211、云蔗05-39和云蔗08-1145七个品种(系)农艺性状和抗寒性总体优于对照,其它参试品种不及ROC22。

关键词: 甘蔗 云蔗品种 表现 抗寒性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与滇蔗茅杂交后代F_1、BC_1表型和GISH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滇蔗茅是甘蔗重要的近缘植物资源,在甘蔗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为了鉴定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BC_1真实性后代种质并探明其遗传物质组成,本研究对远缘杂交组合亲本和后代材料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1)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1叶片具父本滇蔗茅特征,BC1后代叶片则趋于甘蔗品种。BC1的节间长度和株高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茎径和锤度则逐渐趋于甘蔗品种(ROC10);(2)细胞学鉴定结果显示:父本云南95-20 2n=30,核型属2B类型。F1云野03-316 2n=54,属2B类型;3个BC1后代材料2n均为110,其中云野06-278属2B类型,云野06-277和云野06-279属2C类型。(3)GISH结果:在F1和3个BC1材料中均检测到15条滇蔗茅野生种外源染色体,但没有检测到重组染色体。以上结果表明F1和BC1是真实的杂交后代种质,杂交过程染色体遗传方式分别为n+n和2n+n。本研究可为滇蔗茅有利基因向甘蔗转移提供细胞学证据,为滇蔗茅在甘蔗杂交创新中利用方式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滇蔗茅 杂交后代 GISH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甘蔗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与防控对策(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近年来,云南蔗区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趋重,严重影响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防治形势严峻。为科学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确保甘蔗生产安全,笔者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云南甘蔗生产实际,分析探讨了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针对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蔗区 甘蔗 病虫害 发生动态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脱叶性状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2个常用甘蔗亲本配制95个杂交组合,进行脱叶性遗传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母本对后代的脱叶性1级比率和3级比率有极显著影响,父本只对脱叶性3级比率有显著影响;亲本及组合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组合(41.36%)、母本(30.13%)、父本(12.02%),说明组合的选配方式对后代脱叶性状影响大,在筛选亲本及组合时,要优先考虑组合;后代脱叶性状各级比率的平均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3级比率(40.39%)、1级比率(29.62%)、2级比率(13.49%),与父本、母本及组合对后代脱叶性状各级比率的遗传力大小顺序相同,说明3级脱叶性状更易传递给后代,其次是1级脱叶性状,2级脱叶性状较难遗传给后代,在选用亲本配制组合时,要选择脱叶性1级比率配合力好的母本和组合,避免使用脱叶性3级比率配合力高的亲本和组合。

关键词: 甘蔗 脱叶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和能源作物,对于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正不断减少,呈现出向高海拔、土壤贫瘠等生产条件差的地方转移的趋势,因此遭受的逆境胁迫程度日益加深,严重影响了甘蔗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如何解决逆境胁迫下甘蔗的产量问题是目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培育高抗逆品种,为了给甘蔗抗性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本文对甘蔗的各种逆境,如低温、干旱、高盐、重金属等伤害与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及甘蔗抗逆相关功能基因的挖掘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系统地了解甘蔗逆境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甘蔗抗逆育种需要开展的关键工作,以期为甘蔗抗逆相关研究方向的设定、抗性机理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甘蔗 非生物逆境 研究进展 抗性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宿根性研究 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大田生产模式种植,以来自同一亲本组合(粤糖97-20×ROC25)杂交后代分离产生的强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7、云蔗06-415)和弱宿根甘蔗品(种)系(云蔗06-408、云蔗06-416)为材料,强宿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对照。【结果】强宿根甘蔗较弱宿根甘蔗的宿根蔗蔸死亡率低,地下蔗茎的平均节间距小,新植蔗、宿根蔗的有效分蘖数多,其中宿根蔗的第二和三分蘖形成的有效分蘖数优势显著,且宿根蔗地下总芽数多,主茎下位芽形成的有效分蘖数和主茎总有效分蘖数明显增多。【结论】综合分析宿根性强弱不同的甘蔗表明,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甘蔗宿根性存在关系密切,通过宿根蔗蔸形态特征研究,可深入了解甘蔗宿根性。

关键词: 甘蔗 有效分蘖 宿根蔗蔸 宿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检疫性病害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危害与防控对策

中国糖料 2017

摘要:甘蔗白条病的广泛传播性和毁灭性,给甘蔗产量和糖分带来损失,对其症状、致病病原、侵染途径和病原检测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甘蔗 白条病 发生危害 防控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