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制辣椒双株及宽窄行丰产栽培技术
《辣椒杂志 》 2017
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技术、整地作畦等方面对云南干制辣椒双株及宽窄行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干制辣椒的特点进行合理密植,通过宽窄行和适当加大株距的轻简化栽培方式来调整群体的通风透光性,从而实现辣椒单产的显著提高。


云南干热籼稻区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鉴定杂交籼稻组合在云南干热籼稻区种植的产量潜力,研究不同产量水平水稻产量形成规律及群体质量指标,选用大面积生产应用的6个杂交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并根据当地水稻生产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显示,广优1186、德优4727、两优2186、宜优673、两优2161、宜香3003产量分别为15.65、15.29、15.19、15.18、14.89和13.95 t/hm~2。为更好的分析水稻高产形成规律,将6个品种产量划分为高产(13.0~14.0 t/hm~2)、更高产(14.0~15.0 t/hm~2)、超高产(15.0~16.0 t/hm~2)3个不同产量水平。超高产水稻较更高产水稻有效穗数提高10.25%,较高产水稻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分别提高32.13%、35.69%、12.50%;超高产水稻高峰苗数较更高产、高产水稻分别低10.32%和30.02%;成穗率随着产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总LAI为7左右,高效叶面积率70%左右。颖花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高产水稻实粒/叶、粒重/叶较高产水稻分别增加20.00%和25.54%。超高产水稻齐穗期、成熟期、齐穗至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水稻分别提高11.70%、11.96%和12.35%。


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筛选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南籼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的抗虫性及其影响产量的水稻关键生育期,为抗虫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苗期和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成株期(移栽期—乳熟期)田间自然种群发生鉴定等方法,测定了云南籼稻区31个水稻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虫性及其产量。结果表明,苗期有7个品种表现高抗,23个品种表现中抗—中感,1个品种表现高感;分蘖期有20个品种表现高抗,有11个表现中抗—中感;成株期田间自然种群鉴定,31个品种成株期白背飞虱田间自然种群的累计虫量都超过了对照品种TN1,均表现为感虫。单株接虫鉴定多数品种表现抗虫,而大田期自然种群鉴定则全部表现为感虫,一定程度说明了云南籼稻区主栽品种对白背飞虱具有耐害性而无抗生性。移栽期、孕穗期、抽穗期百丛虫量与有效穗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百丛虫量是造成有效穗数少和产量低的关键因子。移栽期、孕穗期和抽穗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


蜂强1号意蜂子代与本地意蜂蜂王浆产量地区差异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云南蒙自和普洱蜂强1号意蜂(即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和本地意蜂蜂王浆产量差异,试验在蒙自和普洱两地开展,同一个花期内重复采样9次,蜂王浆取出后用电子天平称量后放入冰箱冷冻保存。结果表明:蜂强1号意蜂子代蜂王浆产量显著高于本地意蜂(P<0.01);蒙自地区,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子代蜂王浆产量比本地意蜂高34.8%,而普洱地区,却高达47.4%。说明蜂强1号意蜂在普洱地区试验效果好于蒙自地区。
关键词: 蜂王浆优质高产抗白垩病蜂种 本地意蜂 蜂王浆 产量 地区差异


云天化缓释复合肥对玉米产量、偏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云南农业科技 》 2017
摘要:通过研究云天化缓释复混肥与市场上常用缓释复混肥和常规玉米专用复混肥对玉米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偏生产力和对土壤的影响,在宣威市开展田间正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种配方(16∶9∶9和20∶8∶12)的云天化缓释复合肥和市场上常见相同配方的缓释复混肥均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2.9%、5.9%和6.4%、4.4%,分别增收11.1%、4.9%和6.6%、5.4%;氮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2.9%、5.9%和6.4%、4.5%。同一种肥料2种配方相比,产量、经济效益和偏生产力表现16∶9∶9优于20∶8∶12。


不同叶龄期穗肥对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降低氮肥用量,提高其利用效率,在不施基蘖肥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龄期施穗肥对籼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倒5叶施60%+倒3叶施40%氮肥(T3,氮肥用量120 kg/hm~2)、倒4叶施100%氮肥(T4,氮肥用量120 kg/hm~2)、倒4叶施60%+倒2叶施40%氮肥(T5,氮肥用量120 kg/hm~2)、倒5叶施100%氮肥(T2,氮肥用量120 kg/hm~2)、均施氮肥(CK,氮肥用量195 kg/hm~2)的产量分别为12.90、12.74、12.69、12.32、13.25 t/hm~2,氮肥贡献率分别为17.71%、16.58%、16.25%、13.77%、19.86%,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18.08、16.73、16.33、13.26、13.24kg/kg。总之,倒5叶施60%+倒3叶施40%氮肥的处理比均施氮肥处理氮肥用量减少38.46%,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差异不大。


干热区柠檬枝梢类型对花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4年生投产的‘云柠1号’尤力克柠檬为材料,针对柠檬不同枝梢类型(带叶无新梢枝梢、无叶枝梢、带叶有新梢枝梢),开展其开花、果实发育动态、产量及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带叶有新梢枝梢的营养生长量最大,其枝长、枝粗、老叶片数分别增加6.94 cm、0.90 mm、8.04片;带叶无新梢枝梢的挂果数最多,为1.36个,比带叶有新梢枝梢和无叶枝梢分别多0.32个和1.12个;带叶无新梢枝梢的单枝产量最高,为132.54 g,带叶枝梢的单枝产量极显著高于无叶枝梢;带叶有新梢枝梢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瓤重、出汁率都最大,分别比无叶枝梢高21.61 g、9.11 cm、2.93 cm、9.59 g、1.03%,分别比带叶无新梢枝梢高4.80 g、3.22 cm、0.30 cm、1.22 g、0.91%;带叶有新梢枝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带叶无新梢枝梢和无叶枝梢,带叶枝梢果实的Vc含量显著高于无叶枝梢。总之,在干热区带叶无新梢枝梢和带叶有新梢枝梢无论在营养生长还是生殖生长都显著优于无叶枝梢,尤其是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品质,这为柠檬果园修剪管理提供了生产指导。


覆盖除草膜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17
摘要:以云蔗05-51为试验材料,在甘蔗中耕培土前比较4种除草膜对马唐、牛筋草和狗尾草3种常见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调查覆盖4种除草膜对甘蔗出苗量的影响;在甘蔗成熟期,分析覆盖4种除草膜对蔗茎产量、蔗糖分、还原糖分、重力纯度和糖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草膜1号、除草膜3号、除草膜4号除草效果极显著高于普通地膜,除草膜1号、除草膜2号对狗尾草的防治效果达100%,除草膜3号、除草膜4号对牛筋草的防治效果达100%;各除草膜覆盖下甘蔗出苗量、产量、蔗糖分、重力纯度、还原糖分、糖锤度差异均不显著。


云麦52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目的]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和明确云麦52的各产量相关性状对其产量的贡献大小。[方法]利用2005~2007年度云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与小穗数、最高茎蘖数和穗粒数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0.726**、0.717**和0.695**),千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0.491*),退化小穗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r=-0.451*),与基本苗、有效穗和成穗率相关性不显著;而偏相关分析表明云麦52的产量仅与小穗数成极显著正相关(R=0.711**)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R=0.641*),其余6个性状相关均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小穗数(P=0.595)、最高茎蘖数(P=0.462)、千粒重(P=0.263)对云麦52产量的贡献较大。[结论]在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云麦52的推广应用中,云麦52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增加肥水的供应保证其大穗和高分蘖力的特性以及高千粒重,同时协调发展其他产量相关性状有利于云麦52产量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