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用玉米生长模型预测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物候期(英文)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传统农业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通常具有地域性 ,周期长 ,且投入大 ,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利用作物的生长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一个品种×施氮量的双因素试验在云南省农科院试验站 (北纬 2 5° ,东经 10 9° ,海拔 190 0m)进行 ,试验有 5个施氮水平 :分别是10 0 ,145,185(N3) ,2 30 ,和 2 70kg/ha ;3个参试种分别为 :Across 876 3、PozaRica 876 3和普通玉米墨白 1号。为了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预测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泰国北部清迈大学农学院的多熟种植中心 (北纬 18°4 7′ ,东经 99°57′ ,海拔 30 0m)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 ,试验目的是确定品种的遗传参数。参试种为Across 876 3(QPM ) ,PozaRica 876 3(QPM )和Suwan 1,3个播种期分别是 1994年 12月 2 0日、 1995年 1月 5日和1995年 1月 2 0日。采用模型中遗传参数计算器 (GENCAL)计算出这 3个品种的遗传参数 ;在本研究中采用泰国获得的玉米品种的遗传参数对云南试验中两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CERES玉米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种生长发育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 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 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 (Penicillium)、根霉菌 (Rhi zopus)、瓶梗青霉菌 (Paecilomyces)和木霉菌 (Trichoderma) ;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 (Rhizopus)、镰刀菌 (Fusarium)和青霉菌 (Penicillium ) ,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 (Nigrospora)、交链孢菌 (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 (Phoma)等 ;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 2 0 %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 ;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 5个杂交组合 ,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 CML147× YML2 3具有最高产量 (85 12 .95 kg/hm2 ) ,杂交组合 YML10 2× YML12具有最低产量 (1486.0 5 kg/hm2 )。自交系 YML2 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90 .90 ) ,自交系 CML149(35 .19)和 CML147(30 .5 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而自交系 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66.2 3)。自交系 CML 140与 YML 1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95 .95 ) ,自交系CML 140与 YML 2 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86.31) ;而自交系 YML 12与 YML 10 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78.19)。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可初步将这 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 4个杂种优势群和 4种杂种优势模式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优质蛋白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英文)
《遗传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玉米种质的遗传关系及其杂种优势模式对玉米育种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引入的及国内自育成的 10个优质蛋白玉米 (QPM)黄粒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这 10个QPM优良系中有 5个来自CIMMYT的热带、亚热带系 ;5个为国内自育成的骨干系。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 45个杂交组合 ,将这些组合种植在云南省及广西自治区的三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而重复之间不显著 ;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6 6×齐 2 0 5具有最高产量 (10 880kg/hm2 ) ,杂交组合长 6 31/ 0 2×中系 0 96 / 0 2具有最低产量 (5 496kg/hm2 )。自交系CML16 1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 (10 10 .5 3) ,自交系CML16 6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其次 (947.11) ;而自交系中系 0 96 / 0 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1119.98)。自交系CML194与忻 910 1/ 0 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1813.5 0 ) ,自交系CML16 6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12 72 .0 0 ) ;而自交系忻 910 1/ 0 2与齐 2 0 5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 (- 16 70 .96 )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大不同环境条件下用玉米生长模型预测优势蛋白玉米品种的物候期
《西南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传统农业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通常具有地域性,周期长,且投入大,解决这一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利用作物的生长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一个品种×施氮量的双因素试验在云南省农科院试验站(北纬25°,东经109°,海拔1900m)进行,试验有5个施氮水平:分别是100,145,185(N3),230,和270kg/ha;3个参试种分别为:Across8763、PozaRica8763和普通玉米墨白1号.为了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预测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泰国北部清迈大学农学院的多熟种植中心(北纬18°47′,东经°57′,海拔300m)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试验目的是确定品种的遗传参数,参试种为Across8763(QPM),PozaRica8763(QPM)和Suwan1,3个播种期分别是1994年12月20日、1995年1月5日和1995年1月20日,采用模型中遗传参数计算器(GENCAL)计算出这3个品种的遗传参数;在本研究中采用泰国获得的玉米品种的遗传参数对云南试验中两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ERES玉米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不同种生长发育.
关键词: 玉米 预测 物候期 生长模型 生长发育 品种 播种期 遗传参数
云南省几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产量性状的双列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CSCD
摘要:以 8个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 4的要求 ,配成 2 8个单交组合进行试验。分析了产量、穗长、穗粗等6个主要产量性状 ,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在亲本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自交系 (素 1×吉 840 ) 2 2 2 2 ,8112 ,M丹 15 12的穗部性状的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各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 (SCA) ,在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及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也有显著差异 ,表现较优的组合是 8112×M丹 15 2 2 ,云 143×M丹 15 2 2 ,云 1- 7×M丹15 12等。通过变量分析 ,用 (素 1×吉 840 ) 2 2 2 2 ,云 147,云 1- 2和云 1- 7组配有望获得高产组合 ,用M丹 15 12 ,M丹 15 2 2有望获得大穗组合。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分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模型Yij=μi+ βiIj+δij来分析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在多个环境下产量的稳定性 ,其中Yij表示第i个品种在第j个环境下产量的模拟值 ,μi表示第i个品种在所有环境下产量的平均值 ,βi 表示第i个品种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δij是第i个品种的产量对第j个环境指数的回归离差 ,Ij 表示第j个环境的环境指数。用来自一套由 11个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组成的多点试验的产量数据 ,分析每一个品种产量的稳定性。这批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表现在产量对环境指数的线性回归 ,其中有 2个品种 (Q - 11,Q - 45 )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b)与b =1的差异显著 ;4个品种的产量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离差均方值 (Sd2 )接近于 0 ,而其他品种产量的Sd2 和Sd2 =0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优质蛋白玉米 产量稳定性 环境指数 回归系数 回归离差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种植玉米 2 45 0万公顷 ,平均产量为每公顷 4 96吨 ,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 7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增产率呈下降趋势 ,玉米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种质资源匮乏 ,缺乏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分析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作用后 ,指出利用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温带种质的玉米遗传基础 ,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 ,产生出超强优势的杂交玉米新组合 ;提出了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几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玉米科学 》 2000
摘要:8个骨干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 4设计 ,配成 2 8个单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 ,分析了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 1 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GCA)、特殊配合力 (SCA)和遗传变量。结果表明 ,除生育期的SCA外 ,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自交系 81 1 2、(素1×吉 840 ) 2 2 2 2 、云 1_7、M丹 1 5 1 2的多数性状GCA较好 ,SCA表现较好的有 81 1 2×M丹 1 5 2 2、云 1_7×M丹 1 5 2 2、云 1_7×M丹 1 5 1 2、云 1 4 3×M丹 1 5 1 2等组合。表现好的组合符合温带种质×热导系、地方选系×热导系的杂优模式
玉米热导系“M丹”选系的选育和应用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M丹”选系是用我国骨干自交系之一的“丹340”与含墨西哥引入的热带Tuxpeno种质和云南西南部地方种质的自交系“MH12”杂交后自交分离选育而成的,它继承了“丹340”的配合力高,对大小斑病抗性强的优点,也纳入了低纬热带种质抗逆性强、抗穗粒腐病的特点。“M丹”参与组配的杂交组合在涉及产量的穗粗、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4个主要性状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用“M丹”选系参与组配的“通单202”、“通黄 3号”和“通玉 2号”在云南省区域试验和多点试种中产量均名列前茅,在生产示范中增产显著,抗多种病害,适应云南省立体气候的多种生态类型。新配优势组合“云试6号”、“云试8号”、“云试9号”、“通黄4号”和“通黄5号”等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M丹”选系与美国玉米带种质选系、低纬热带、亚热带优势群ETO、Suwan种质选系和我国贵州、云南等地的地方种质选系组配均有较高的配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