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蔗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差异稳定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蔗含有丰富的糖分、纤维分、水分、矿质元素、氨基酸等,这些成分指标受环境条件与品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主栽的2个果蔗品种的矿质养分含量及品质指标在不同蔗区之间的差异。于果蔗成熟期,分别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4个甘蔗主产区,选取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2个果蔗品种(’Badila’和’粤糖54-474’)为材料,对其主要矿质元素含量(N、P、K、Ca、Fe、Mn、Zn、Cu)和品质(糖度、纤维分、简纯度、还原糖、水分)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蔗区改变时,甘蔗对N、P、K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K>P>N;对中微量元素吸收转化的稳定性为:Mg>Ca、Cu、Fe>Mn、Zn;品质指标的稳定性为:糖度>水分含量、出汁率>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N与K、蔗汁糖度、简纯度之间,Mn与Cu、Zn,Fe与Zn,蔗汁糖度与简纯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K与还原糖分,Ca与Mn,Mn与糖度,纤维分与水分含量,蔗汁糖度、简纯度与水分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与出汁率,Ca与蔗汁糖度,Mg与水分含量,Zn与Cu,Mn与Cu,纤维分与出汁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与Mg、Cu之间,Ca与Cu,Mg、Fe与纤维分,Zn与出汁率,Mn与简纯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同类型数量性状指标之间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差异,K、Mg含量,蔗汁糖度指标在环境变化时表现最为稳定,品种、基因型能表现出其相应性状指标的种性优势;其次是P、Ca、Cu、Fe含量,水分含量、出汁率;而受环境影响最大的是N、Mn、Zn含量,还原糖分、纤维分、简纯度。相似数量性状指标可按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其影响程度分为"环境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对等型数量性状"和"基因效应优势型数量性状"3类。
关键词: 甘蔗 相似数量性状 性状差异稳定性 环境效应 基因效应
国际上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
《甘蔗糖业 》 2021
摘要:针对甘蔗高产高糖栽培领域,从甘蔗水分、甘蔗养分、甘蔗根系与生长、甘蔗持续丰产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际上主要甘蔗生产国的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国际上甘蔗持续丰产技术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蔗区要加强绿色甘蔗生产技术、宿根根系促进技术和轻简高产高效技术等3个方面的研发应用。
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务员甘蔗信息管理系统
《亚热带农业研究 》 2020
摘要:[目的]建立便捷的甘蔗原料信息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农务员工作效率.[方法]利用Android手机终端,将"互联网+"新技术融入传统的蔗糖管理中,构建一个通用的、便于"二次开发"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结果]设计开发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务员甘蔗信息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的框架结构,详细介绍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农务员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砍运管理、驾驶员管理、过磅管理和汇总统计等功能模块的运作流程.[结论]通过互联网管理甘蔗原料信息,使农务员及时、便捷地对蔗农基础信息、过磅信息等进行管理,实现农务工作的智能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 甘蔗 信息管理 Android平台 农务员 互联网+
BP神经网络在云南甘蔗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中国糖料 》 2019
摘要: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反向传播网络,使网络的实际输出逐步接近某个特定的期望输出.本文以1990—2018年度云南甘蔗总产量为数据样本,选取平均气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降雨量和日照5个气象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建立了甘蔗产量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云南甘蔗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对误差在-5.7%~+4.6% 的范围.通过该预测法,可为甘蔗产量的预测提供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甘蔗产业决策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镉、铅和铬胁迫在甘蔗伸长期的积累特征
《中国糖料 》 2019
摘要:为了解重金属胁迫下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用高、中、低浓度的镉、铅和铬处理土壤进行甘蔗盆栽试验,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甘蔗地下部重金属富集的量比地上富集的量大,此差异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浓度时,8月份,镉(Cd)地上部为44.750mg/kg,地下部的为299.250mg/kg;铅(Pb)地上部为96.250mg/kg,地下部339.250mg/kg;铬(Cr)地上部为94.325mg/kg,地下部为4 148.750mg/kg;9月份,Cd地上部为94.000 mg/kg,地下部为803.500mg/kg;Pb地上部为199.500 mg/kg,地下部为686.500 mg/kg;Cr地上部为138.625mg/kg,地下部为10 282.750 mg/kg.由此可看出甘蔗的Cd、Pb、Cr在地下部富集量大,地上部富集量小,它们的转运系数都小于1(转运系数=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地下部重金属含量),故甘蔗可在中轻度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这样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利用率,还能对这些重金属土壤慢慢进行生物修复.另外,这样的土壤种植出的甘蔗可用于绿色能源——乙醇的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自然资源.
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蔗07-2800为材料,在收获期设置4个不同铲蔸深度(5、0、–5、–10cm),研究不同铲蔸深度对甘蔗伸长期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铲蔸深度对伸长期甘蔗生物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铲入地下5 cm处理甘蔗伸长期地上部生物量干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较大.在伸长期甘蔗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在伸长中期和后期,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一时期各处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高低表现为5 cm>–5 cm>0 cm>–10 cm,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低总体表现为伸长后期>伸长中期>伸长早期.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硝酸还原酶(NR)酶活性高低均表现为5 cm<0 cm<–5 cm<–10 cm的趋势.蔗蔸铲入地下5 cm处理的甘蔗生物量最大,产量最高,说明该处理可有效促进宿根甘蔗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深层根系总量,提高根系抗逆性生理指标含量与活性,提高甘蔗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利用效率,增产增效.在甘蔗机械化管理收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宿根蔗年限不长的背景下,宿根蔗采用入土5 cm铲蔸作业,具有较好增产效果和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云南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云南省是我国第二大甘蔗和食糖生产基地,了解云南省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施肥现状及蔗农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提高甘蔗产量及品质、优化蔗农经济效益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蔗农统一问卷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对2013—2014年榨季的24个县1350户蔗农的甘蔗产量、施肥习惯及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间、施肥方式等进行了调查。根据蔗区的实际肥料投入量和各肥料产品中标注的有效养分含量,计算化肥中各养分的投入量,没有记录的按调查多数平均值计算。【结果】通过实际调查资料汇总,当甘蔗产量介于85.00~90.00 t/hm~2时,建议化肥用量分别为N285~350 kg/hm~2、P2O5 200~250 kg/hm~2、K_2O 175~225 kg/hm~2,N∶P_2O_5∶K_2O养分比例约为1∶0.7∶0.6。蔗区养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态蔗区甘蔗平均产量表现为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北热带半湿润蔗区,分别为81.40 t/hm~2、81.73 t/hm~2和75.44 t/hm~2,全省甘蔗平均产量80.35 t/hm~2。南亚热带湿润蔗区以施基肥为主,施用基肥的蔗农比例为99.71%;中亚热带湿润蔗区和北热带半湿润蔗区以施追肥为主,施用追肥的蔗农比例分别为94.17%和93.94%;化学肥料品种以尿素、普通过磷酸钙和复合肥为主,且施用复合肥的比例较高,其施用的样本比例占到了总样本数的94.13%;有机肥以滤泥、酒精废液和蔗叶还田为主,且均作为基肥施用,施用比例小。全省化肥氮(N)、磷(P_2O_5)和钾(K_2O)投入量分别是193.67 kg/hm~2、116.79 kg/hm~2和95.86kg/hm~2。云南省各生态蔗区甘蔗化肥养分投入量均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蔗区施肥以两次施肥(基肥+追肥)和一次施肥(追肥)为主。甘蔗下种时基肥随蔗种一起施入,进入拔节伸长期时进行追肥,追肥均在4月份至6月份完成。肥料施用方式以条施和穴施为主,施肥深度存在较大差异,施用追肥后不盖土的现象严重,中亚热带湿润蔗区追肥后不进行覆土的蔗农占样本总数的82.53%。【结论】云南不同生态蔗区存在以下问题:重追肥,轻基肥;重视化学肥料、复合肥,忽视有机肥;重视氮肥,轻钾肥;部分地区追肥不覆土现象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生态蔗区应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投入,平衡氮肥与磷肥用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优化基肥追肥肥料投入比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施肥覆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