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方式处理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不同处理对柱花草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底肥、种植密度、追肥、灌水次数和采收方式对柱花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底肥(磷肥)水平种子产量和质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0.07 kg/m2处理磷肥水平产量最高,为358.50 kg/hm2,且3个处理相差不大。净度和千粒重最低的处理是0.13 kg/m2磷肥水平,分别为8.87%和2.42 g。种植密度为0.5 m×1.0 m产量最高,为448.63 kg/hm2,种植密度行距为1 m的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均高于株行距为0.5 m的,净度为9.12%,千粒重为2.63 g,出苗率为74.33%。未追肥条件种子产量最低,为339.96 kg/hm2,种子净度、千粒重和出苗率变化较小。3个灌溉处理种子产量差异较小,未灌溉处理种子千粒重和出苗率最低,分别为2.48 g和42.44%。铺膜采收种子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370.79 kg/hm2,成熟后刈割收种处理种子产量和千粒重最低,分别为197.42 kg/hm2和2.47 g。试验为云南柱花草生产及草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韭菜等4种植物水提液和碎屑对三七生长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对三七苗生长的影响,从而明确其是否能用于三七根腐病防治试验。分别用韭菜、蕨、金荞麦和苜蓿的水提液及其碎屑处理2年生盆栽三七,连续3个月对三七苗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四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蕨水提液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和叶片生长无抑制作用;韭菜碎屑在施用初期对三七茎干的增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2个月后这种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金荞麦和苜蓿处理不会对三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韭菜、金荞麦和苜蓿可用于三七根腐病生物防治筛选试验。


持续干旱对蜜源植物泌蜜的影响及养蜂技术优化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为了了解云南省持续3年干旱对蜜源植物开花流蜜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蜜蜂饲养技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2009年7月~2012年6月对苕子、石榴、小叶桉树、野藿香、枇杷、野坝子6种蜜源植物进行跟踪调查,对比每一种蜜源植物3年开花流蜜情况,并对蜜蜂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结果表明: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受到很大的影响,辅助蜜源植物反而因温度适合,没有大雨或大风的影响而流蜜相对较好。这说明在持续干旱年份只要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即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氮磷减施对滇池周边香石竹产量、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滇池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晋宁县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3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氮、磷减施为目标,研究养分精准管理对植株、土壤和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进行N、P高效利用的污染防控型品种筛选,提出环境友好型养分最佳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在钾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氮磷用量能增加香石竹产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尤以氮磷用量同时降低50%处理,即N、P2O5、K2O用量分别为641、630和1199 kg/hm2,施用比例为1∶1∶1.87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土壤电导率、地下水总氮、水溶性总磷、总磷含量最低;3个品种进行比较,火焰N、P利用率、污染防控效果最好,红色恋人其次,马斯特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