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洱海北部地区水稻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本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水稻氮肥利用率、田面水可溶性总氮(DTN)、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SNAS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施氮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当施氮量达到304.34kg/hm^2后,水稻有减产风险;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分器官对氮素的吸收,但收获指数逐渐减少;在施人氮肥后的9d内,施氮量与田面水DTN浓度相关系数在0.609^**以上;当施肥量在228.26~304.34kg/hm^2时,水稻产量范围在9969~10212kg/hm^2,SNASR在50.05%~79.65%之间,田面水DTN在施肥后9d内的平均含量为78.40mg/L~108.58mg/L.因此,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水稻推荐施氮量为228.26~304.34kg/hm^2,能保证水稻稳定高产,且环境可承受.
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态氮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云粳26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粳26号是以云粳优5号为母本,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采取高产、优质、耐寒、抗病4个特性同步鉴定作为选种的科学依据,具有丰产性和稻m品质好,抗稻瘟病和耐寒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通过研究秧龄(40、50、60d)、栽插密度(30、40、50万丛/hm2)和氮肥用量(240、270、300 kg/hm2)对云粳26号产量构成要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秧龄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而对有效穗和穗实粒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秧龄的增加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显著减少。②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不同程度的减少,千粒重保持不变。③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影响最大,对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次之,穗粒数和千粒重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显著增加,其余产量构成要素则下降。④秧龄、密度和施氮量3因素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施氮量,随着施氮量的递增,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云粳26号获得高产的最佳秧龄为40~50 d,施纯氮量为270~300 kg/hm2,栽插密度为40~50万丛/hm2。
灌水次数和施氮量对香料烟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07
摘要:对香料烟主栽品种Xanthi Basma进行灌水次数与施氮量的比较试验,并对农艺性状、生物学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等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是A1B1、A2B3、A3B1,A1B2次之,表现最差的是A3B2、A3B3和A1B3。
施氮量对水稻叶瘟菌侵染循环中主要组分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了施氮量对稻瘟侵染过程主要环节影响的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稻瘟菌侵染、病斑扩展及产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侵染几率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病斑扩展及产孢,潜育期基本上不受影响。试验还发现,稻瘟侵染、产孢和病斑扩展各组分对氮量均有最适要求,当施氮量超出它们的最适范围后,将不再有利于各组分的发展。以上结果均用数学模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侵染循环各组分与施氮量间关系及警戒氮量在稻瘟流行学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