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施氮量(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24

摘要:为探究氮肥与密度互作对甘蓝型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云油杂28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D1:15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42万株/hm~2,4个施氮量水平,N1:0 kg/hm~2;N2:75 kg/hm~2;N3:150 kg/hm~2;N4:2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重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密度下,全生育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延长,盛花期根茎粗、叶面积、总叶数和绿叶数在D1密度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后降低;干物重和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D1N2下达到最大值。同一施氮量下,全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缩短趋势;根茎粗、总叶数、绿叶数和叶面积在抽薹期和盛花期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各时期的干物重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密度和氮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前期的影响较小,主要从抽薹期和开花期开始产生影响;调整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大于施氮量,密度和施氮量主要通过单株有效角果数影响油菜产量。在密度与氮肥的互作处理下以D1N2处理(即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为75 kg/hm~2)最优,其株高最高,总叶数和绿叶数最多,根茎粗和叶面积较大,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最高。

关键词: 油菜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密度、施氮量、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与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关系。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密度、施氮量和播种方式对糯高粱生物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糯高粱品种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差异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随之增高,而穗粒数和单穗重则随之减少,密度对糯高粱的叶片数、茎粗、穗长及千粒重影响不明显,施氮量255 kg/hm~2的糯高粱穗长、穗粒数、单穗重和千粒重最好,不同种植方式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糯高粱生物性状的株高、叶片数、穗粒数和单穗重与产量成正相关,茎粗、穗长和千粒重与产量成负相关;品种是影响糯高粱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种植密度,再次是种植方式,产量以组合A2B3C1D2最高,达12257.28 kg/hm~2,其次为组合A2B1C2D3,产量为11553.91 kg/hm~2,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和种植方式不显著,因此最优组合取A2B3C1D2或A2B1C2D3。本研究为糯高粱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糯高粱 种植密度 施氮量 播种方式 生物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秸秆还田减施氮肥对烟田氮流失控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高原湖泊流域烤烟—蚕豆轮作体系下,探讨蚕豆秸秆还田对烟田化学氮肥的替代能力,研究秸秆还田对氮肥利用率、氮流失控制及烤烟产量产值的影响,为该轮作体系下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氮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一年两熟制的烤烟—蚕豆轮作模式,以烤烟K326品种和蚕豆秸秆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氮肥用量、秸秆直接还田(S)和腐熟后还田(DS)8 个处理:T1(CK,不施氮)、T2(习惯施肥,100%N)、T3(85%N+S)、T4(70%N+S)、T5(55%N+S)、T6(85%N+DS)、T7(70%N+DS)、T8(55%N+DS),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产量、产值、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水环境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T4(蚕豆新鲜秸秆直接还田下减施氮肥30%)与T2(习惯施肥)相比烤烟上等烟比例提高11.2%~19.0%,产值提高2.3%~10.7%,氮肥利用率增加30.4%~37.3%,地表径流水全氮含量下降11.6%~17.5%,土壤渗漏水全氮含量下降8.3%~19.6%;T7(秸秆腐熟还田下减施氮肥30%)与T2(习惯施肥)相比烤烟上等烟比例提高14.0%~20.4%,产值提高1.6%~7.3%,氮肥利用率增加25.9%~26.5%,地表径流水全氮含量下降5.1%~10.9%,土壤渗漏水全氮含量下降20.5%~28.5%.2种秸秆还田方式下减施氮肥30%,均不会对烤烟产量、产值产生显著负效应,均有利于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能明显降低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漏水中全氮含量.同等氮肥替代量下,新鲜秸秆还田和腐熟秸秆还田2种方式综合效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烤烟—蚕豆轮作模式下,新鲜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腐熟后还田均可减少烤烟季30%化学氮肥投入量,结合节本增效考虑推荐采用蚕豆新鲜秸秆还田减施30%氮肥.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施氮量 氮流失 烤烟 蚕豆秸秆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和氮肥对青稞‘云大麦12号’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为探讨不同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青稞品质的影响,以全国冬青稞高产纪录新品种‘云大麦1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对密度、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云大麦12号’的蛋白质、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总淀粉、直链淀粉、总黄酮、生物碱和脂酸等营养和功能成分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大麦12号’的γ-氨基丁酸、β-葡聚糖和脂酸受密度和施氮量影响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总淀粉、总黄酮和生物碱受施氮量和密度的影响均较大。‘云大麦12号’作为食品特别是功能食品时最佳密氮组合为D1N3。

关键词: ‘云大麦12号’ 青稞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密氮互作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减缓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投入、高产出、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中土壤酸化问题频频发生,连年大量施用氮肥及不合理的氮肥配施导致土壤pH下降明显,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有效的施肥措施来控制土壤酸化对提升农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10年定位试验对不施肥(CK)、有机肥(M)、推荐施肥(R)、增施氮肥(R+N)、增施磷肥(R+P)等5种处理的不同施肥措施进行土壤耕层酸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0年后,土壤耕层酸化顺序为增施氮肥>增施磷肥>推荐施肥>不施肥=有机肥处理.长期过量施用氮肥导致菜田耕层土壤中H+含量增加、pH显著降低、电导率(EC)显著升高(P<0.05).尤其在施肥3—5 a间土壤pH值出现明显降低.R、R+N、R+P处理与CK和M处理相比pH值、pH变化量、pH年均变化率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CK和M处理对土壤的pH值降低有一定的缓冲作用.ω(C)/ω(N)升高的处理(CK、M、R)比ω(C)/ω(N)下降的处理(R+N、R+P)pH下降程度慢,即ω(C)/ω(N)升高,有利于减缓耕层土壤酸化.长期施用有机肥(牛粪)可显著减少(P<0.05)菜田耕层土壤NO3?-N与NH4+-N的累积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减缓耕层土壤酸化作用.R、R+N、R+P处理NO3?-N与NH4+-N的累积量是M处理的1.27—2.87倍,而M处理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是R、R+N、R+P处理的1.25—1.45倍.施氮量是影响菜田耕层土壤酸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施氮量与EC呈正相关,而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与pH呈正相关,而与EC呈负相关.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有机肥 pH 施氮量 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生育中期玉米花生单作及间作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生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三种施氮水平(无氮N0、中氮N1、高氮N2)对玉米花生单作及2:4间作体系播种后70d(生育中期)玉米、花生植株地上及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花生间作均能促进玉米产量的增加,花生则相反,间作均具有间作优势,且无氮处理下间作优势最显著,高秆作物玉米是优势作物,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竞争力更强,N1处理下间作体系复合产量最高;单作条件下,氮素能促进玉米及花生植株地上、地下部营养体、果实的生长发育、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氮素增加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加,但氮素进一步增加,增量不显著;间作条件下,施氮量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更复杂,并未简单地表现为随着施氮的增加而增或减,与单作相比,高秆作物玉米的营养生长无显著差异、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但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同时适宜的氮肥也能促进间作玉米根系的生长,是该间作体系获得高产的关键;生育中期高秆作物玉米对花生的遮荫持续时间尚短,且花生植株对遮荫主动进行形态、生理适应,植株显著增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遮荫对营养体生长影响并不显著,但除N0处理,花生根系营养体发育较单作差,鲜果质量显著降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体系中,氮素均能抑制花生根瘤的生长发育,相对于氮素间作对根瘤生长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 玉米 花生 间作 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施用量对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的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2年在云南省易门、隆阳、弥勒3个试验点进行氮素单因子肥效试验,研究了5个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分别用N0,N75,N150,N225,N300表示)对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隆阳试验点的小麦产量持续增加,但N225与N300之间差异不显著;易门和弥勒试验点的小麦产量在N150处理下最高,随后开始下降,N300下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增加,易门和弥勒试验点在N225处理下达到最高;千粒重在弥勒试验点以N0最高,易门和隆阳试验点以N75最高,随后增施氮肥千粒重降低;株高和穗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综合来看,"云麦53"在施氮量150~225 kg/hm2条件下,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提高穗粒数,从而获得较理想的籽粒产量。

关键词: 高产小麦 云麦53 施氮量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施氮强度对水稻季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洱海北部地区农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密闭室通气法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季不同施氮量对田面水氨挥发损失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田面水NH4+-N浓度、NO3--N浓度、pH值等氨挥发影响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入基肥后,氨挥发通量在第3 d达到峰值后呈波动下降趋势,9 d后氨挥发停止,在施入孕穗肥后,氨挥发通量在第1~2 d内到达顶点而后迅速下降,5 d后氨挥发停止;不同施氮水平与各生育期的氨挥发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39以上),不同生育期的氨挥发累积量表现为:基肥>孕穗肥,施氮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为15.23~55.45 kg hm-2,而氨挥发损失率在11.28%~15.40%之间;田面水NH4+-N浓度到峰值时比氨挥发通量达最大值时早1 d,当NH4+-N浓度小于10 mg L-1后时不利于田面水氨挥发损失;不同施氮量的氨挥发通量和田面水NH4+-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24),与田面水pH值、NO3--N浓度则无显著相关。因此,施肥后5~9 d内是控制氨挥发损失的关键时期,而施氮量和田面水NH4+-N浓度的变化是决定氨挥发损失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施氮量 氨挥发通量 氨挥发累积量 氨挥发损失率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影响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氮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万丛、60万丛、45万丛/hm2)对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消减值以及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开始糊化温度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不同栽插密度间云粳30号淀粉RVA谱特性变化较小,除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在高栽插密度下比中、低密度下显著增加外,其余淀粉RVA谱特性受栽插密度的影响均较小;淀粉RVA谱特征值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共同影响下,变异大小依次是消减值>崩解值>热浆黏度>最高黏度>最终黏度>到达最高黏度时间>开始糊化温度。

关键词: 云粳30号 淀粉 RVA 施氮量 栽插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洱海北部地区水稻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合理的氮肥投入阈值.本试验通过连续两年的大田定点监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水稻氮肥利用率、田面水可溶性总氮(DTN)、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SNASR)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呈二次曲线关系,施氮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但当施氮量达到304.34kg/hm^2后,水稻有减产风险;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分器官对氮素的吸收,但收获指数逐渐减少;在施人氮肥后的9d内,施氮量与田面水DTN浓度相关系数在0.609^**以上;当施肥量在228.26~304.34kg/hm^2时,水稻产量范围在9969~10212kg/hm^2,SNASR在50.05%~79.65%之间,田面水DTN在施肥后9d内的平均含量为78.40mg/L~108.58mg/L.因此,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水稻推荐施氮量为228.26~304.34kg/hm^2,能保证水稻稳定高产,且环境可承受.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量 氮阈值 可溶性总氮 土壤氮素表观盈余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